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采用了在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方面常用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修正模型——DEA交叉评价模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运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对2005-2008年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九家主要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值进行估算。估算过程使用的是MATLAB7.0软件,并在文中详细表示出具体程序。估算的结果表明,国有银行效率的平均水平低于股份制银行效率的平均水平,国有银行的效率水平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的差距在波动中有缩小的趋势。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有文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银行业的效率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大多没有考虑银行业效率评价的网络结构,也较少考虑银行业的非期望产出,从而其估计结果颇受质疑.文章利用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04-2012年的数据,将银行业的生产看成是一个两阶段网络生产过程,并考虑了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作为非期望产出时的弱可处置性问题,运用两阶段网络方向性距离松弛的数据包络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测量研究.分析表明,国有银行的效率仍然偏低,各家银行都存在非效率现象,但效率变化呈现出一种倒U形变化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银行业的效率有显著提高;银行业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对实证结果非常重要,未考虑与考虑松弛作用时的估计结果有很大差异.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结果表明,银行业的整体业绩变好,这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得益于2003年以来推行的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所产生的硬约束效应.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银行业非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业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银行业内部因素对非效率项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历着从经济体制到行政管理模式的逐渐转变。普遍的观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行政手段的干预。中国的银行业正处于改革中,包括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四大国有银行。本文仅从银行改革的视角,探讨政府控股(行政管理模式)和外资参股(市场运行模式)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1994-2010年的银行效率来预测改革效果。研究发现四大国有银行是效率最低的,外资银行是最具有效率,少数外资股份有助于银行效率的提高。我们认为四大国有银行通过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减少行政管理手段是可以有效提高银行效率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我国15家各类性质银行在1996-2010年经营效率数据基础上,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银行1996-2010年经营效率进行总体评价与分析,报告了我国银行业务经营效率水平。通过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银行业务经营效率变动得进行了调查和测量,结果反映了银行上市后银行业效率提高幅度明显,尤其是国有银行进步最快,但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状况,需要进一步提高规模报酬。从动态上看,我国银行业1996-2003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出现小幅的下降,但2004年以后,随着国有银行逐步上市,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了稳步的提升。笔者认为我国银行需不断拓展表外业务、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吸收更多高学历人才和增加新兴技术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银行业绩效生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中国银行业转型和开放的双重背景下,选取四大国有银行与十家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994~200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中国银行业的绩效生态以及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绩效差异的决定机制,从比较中寻找差距,探讨国有银行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银行业效率在改革深化后有所提升,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更有效率,改革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小;在影响商业银行改革效率的主要因素中,财政改革、金融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比较大。其中财政赤字与银行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投资的开放有利于银行效率的提升;竞争有利于银行效率的增加,但外资银行的进入从目前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袁鹰 《财经研究》2000,26(12):14-20
运用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市场集中度高达8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由于市场进入壁垒的存在和市场有效退出机制的缺失使得中国银行业呈现出大银行垄断和低水平过度竞争并存在格局。这种市场结构所引致的微观效应是:四大银行过度垄断,规模不经济;宏观效应是:银行体系信用萎缩,对实质经济缺乏有力支持。以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群体在市场定位战略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市场结构效应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产权制度还是市场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政勋 《当代财经》2005,(11):22-27
采用自由分布法(DFA),利用似不相关回归估计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X-成本效率状况,并分析了产权制度与市场竞争程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X-成本效率存在结构性差别,产权制度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原因,市场竞争程度对银行效率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且两者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促进银行体系效率的提高;国有银行要适当收缩规模,正确配置资源;股份制银行要尽快充实资本金,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由分布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银行业高速发展,如何提高银行绩效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前沿分析方法中的自由分布法(distribution free approach,DFA),对我国8家商业银行2000-2005年的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非国有银行的平均效率略高于国有银行。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DEA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效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我国的银行显示出了较大的技术无效率 ,股份制银行平均效率要高于国有银行 ;规模无效正成为导致技术无效的主导性因素 ,国有银行规模无效程度比较严重 ,越来越多的股份制银行也在进入了递减规模报酬阶段。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上升 ,效率水平先上升 ,然后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基于投入的DEA方法 ,比较了加入WTO之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生产效率。我们把存款当作产出 ,选取 1999年~ 2 0 0 1年十四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为样本 ,计算出银行的技术效率 ,并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确定银行的规模报酬变化。我们从银行的技术有效性、整体效率、技术无效性原因和规模报酬四个方面对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 ,并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st economi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st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banks using a unique panel dataset that identifies banks’ four outputs and four input prices over the period of 1995–2001. By assess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model specification, and making use of alternative methodologies in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banks, we find that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outperform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st efficiency. Under the variable cost assumption, Chinese banks display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enjoying cost advantages over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Consequently,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ownership advantage of these two types of banks and generally support the ongoing banking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that is currently taking pla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09年的数据,通过定义社会生产效率、服务效率、盈利效率和成长效率,研究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效率值动态变化和各银行的效率情况。结果表明,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与一般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其社会生产效率、盈利效率过低,但如果将投入变量中的员工数目换为工资薪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效率则有很大提升;股权结构会影响效率值,但国有股与效率值不一定负相关,而外资股和效率值正相关,只对于生产效率成立,对于服务效率和盈利效率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济学界针对中国银行业改革提出的两种方案,将产权制度改革与以发展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为重点的市场结构的改革割裂开来.国有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产权不明晰以及高度的行业垄断,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则可以弥补国有银行的市场空缺,同时引入竞争.由此得出结论,两种改革方案并不存在冲突,而是一种近似的互补关系,对于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 sound financial sector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investigates the determinants of this efficienc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verag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is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Big Four’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s. The economic inefficiency of these banks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was mainly caused by technical inefficiency, and this technical inefficiency was mainly caused by scale inefficiency. Using the scores of efficiency as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paper also comprehensively studies the impact of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banks,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banking industry and (3) macroeconomic factors on banking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uggest a number of factors that banks can work on to improve efficiency and lend support to deepening reforms in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including regulatory reforms that require capital adequacy in a more strict way, reforms that introduce more competition and, more broadly, reforms that aim at establishing institutions that can truly commercialize Chinese banks. Last but not least, the efficiency of banking depends on healthy growth of the overall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9年上市公司的银行贷款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仅获得国有商业银行和仅获得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的两组相对立的样本,对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两种性质银行在选择贷款客户、贷款定价上的差异。以期对我国金融政策的完善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Economic reforms,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bank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banking reforms on efficiency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change in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Using an input distance function, we find that joint-equity banks are more efficient than wholly state-owned banks (WSOBs). Furthermore, both WSOBs and joint-equity banks are found to be operating slightly below their optimal size, suggesting potential advantages in expansion of their businesses. Overall, TFP growth was 4.4% per annum for the sample period 1993–2002. Joint-equity banks experienced much higher growth in TFP (5.5% per annum) compared to the WSOBs (1.4% per annum).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我国13家商业银行2002-2009年面板数据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银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情况,揭示了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研究组样本银行年度效率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明星"银行则无明显变化;(2)研究组银行与对照组银行年度效率指数差值由负转正,说明外资参股比例较高的银行生产效率有明显提升;(3)对照组银行是我国的"明星"银行,其整体生产效率均值最高,其次为股份制银行组,最后为国有银行组;(4)商业银行生产效率在外资参股磨合期内出现普遍下降,但磨合期结束后有明显提升;(5)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生产效率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蔡卫星  曾诚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3-21,124
本文利用中国商业银行200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贷款行为的视角研究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本文的计量结果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而其他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更符合商业导向;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没有带来了国有商业银行整体贷款行为的显著改善,对引资国有商业银行个体贷款行为的分析结论与之类似。本文的结论对制定中国银行业下一步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