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与生活     
何谓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由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弗里曼于1987年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中首次使用。弗里曼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由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中各种机构组成的网络,这些机构的活动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改进和扩散”。弗里曼提出的“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已为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接受,并于  相似文献   

2.
正一、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时代经济背景而兴起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最先在斯坦福研究所(SRI,1963)提出,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的团体。弗里曼(Freeman,1984)在著名的管理战略著作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他所认为的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一、集群制造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1、集群制造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在弗里曼(Freeman,1984)的《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却很少透析其确切的含义.普瑞斯顿(Preston,1995)通过对传统投入产出模式(图1)和利益相关者模式(图2)的比较研究澄清了利益相关者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战略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划分.安索夫、弗里曼等人所提出的划分方法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他们把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主要分为以下三种: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这种划分方式实际上是将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相结合而提出的技术创新的战略类型.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P.Lorange教授将企业间国际战略合作分为三种类型: 1.前方活动(指研究开发、制造等)和后方活动(指市场营销等)相连接的合作。一般是握有特殊技术的跨国公司,为了向海外市场接近而利用对方的销售网络进行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一、利益相关者定义及其财务目标(一)利益相关者定义利益相关者概念最早是上世纪在美国被提出并被应用到经济管理学界。其中,美国学者安索夫(H.igor.Ansoff,1965)提出"要制定出一个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分销商。"随后,利益相关者逐渐被重视和研究,英国学者弗里曼  相似文献   

7.
自从Schumpeter(1932)提出"创新"与"发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强调创新在经济体系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后,"创新"的概念开始获得学术界的重视.Peter Drucker(1985)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变成真正的资源.Porter进而认为创新的过程则不能与企业策略和竞争环境分开.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创新网络结点的内涵 1.区域创新网络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行为主体(如企业、政府、中介组织、金融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营销360°     
合景泰富2007商住"齐飞"本刊讯(记者王赟)3月14日,合景泰富地产与喜达屋饭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喜达屋旗下 W、喜来登和福朋三家酒店品牌正式进入广州。此次与  相似文献   

10.
<正> 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后来人们又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即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的本义来看,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都是从创新概念演化而来的,它们都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新技术(含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其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技术创新主要有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种类型,同时它还涉及管理方式及其手段的变革。技术创新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强调市场实现程度和获得商业利益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二是  相似文献   

11.
创新几乎可以在任何领域进行,但创新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以技术创新的概念出现的.技术创新也最为重要,其他创新大多由技术创新推动,或与技术创新有关.有关技术创新最早的概念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此书在1934年译成英文时,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通过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使企业获得潜在的利润.创新的特点表现在:创新不等于发明创造,创新必须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创新与企业文化 (一)创新 创新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1882~1950)提出.他认为,经济增长重要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源泉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熊彼特把创新界定为"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生的破坏";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创新不是一种技术用语,而是一种经济和社会用语,其判断标准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经济或社会的一种变革,是一种价值".陈文化、彭福扬等认为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意识创新,并认为三者分属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一、国家创新体系概念产生的背景 从技术创新到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是人们对科技与经济发展关系进一步理解的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系统)概念的产生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的几大变化相关.一是随着冷战的结束,竞争力取代军事对抗成为新一轮竞争力的焦点,各国的科学技术政策从关注"基础研究"向技术创新转移,传统的研究开发系统概念让位于创新体系的概念,政策从注重科技知识的创造转向知识的创造、扩散、转移和应用并重.即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判断依据的缺失或含糊是导致人们对企业参与代工合作的利弊得失长期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代工委托商与代工承接商关系的实质分析,提出了代工合作网络中代工承接商的"关系收益"、"关系成本"和"关系剩余"概念,并由此构建了代工承接商代工合作网络关系续存状态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代工承接商"关系剩余"的数值大小和变动走势,是判断代工承接商代工合作网络关系续存状态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创新的理论研究,最早是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具有两种模式:一是破坏性创新,由新企业将突破性(breakthrough)技术引入行业市场,替代原有技术,破坏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跨国战略联盟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跨国战略联盟的出现与发展 所谓跨国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达到共同或各自的战略目标,在国际范围内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一种松散合作模式.它是除新建项目投资和跨国并购之外又一种重要的国际间投资方式.跨国战略联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观点认为这种联盟并不涉及股权参与;广义的观点则认为,包括合资等股权参与形式在内的任何形式的企业问正式和非正式的协议都可称之为战略联盟.本文所持是广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物联搭建的物流企业与国开行的融资平台,对象屿集团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2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与象屿集团在厦门正式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作为行业内第一批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签署金融合作协议的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18.
《物流技术》2011,(10):67
4月29日,中国联通与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协议,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悉,此次战略合作的开展,将促使中国联通致力于发挥自身的网络、技术和服务优势,特别是中国联通WCDMA 3G技术及网络优势,与中铁快运共同研究高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关于网络组织的研究 对网络组织的研究主要从网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描述等方面进行。 1.网络组织的概念 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传统的科层组织与市场运作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但并非一种简单的中间状态,它既有传统组织的明确目标,又引入了市场的灵活机制,该组织形式强调优势要素协作、创新和多赢目标。 Snow,Mile,Colema(1992)将其区分为三个层次:内部网络、稳定网络、动态网络。内部网络是指一个单  相似文献   

20.
参与创新网络是高技术企业服务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索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和科学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参与主体特征与合作利益分类,构建夏普利(Shapley)值二阶段修正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揭示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的利益分配机理。研究结论表明,经两阶段修正后的利益分配机制,能有效避免平均主义和"搭便车"现象,更能体现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对于促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创新网络、提升价值创造和动态发展能力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