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不良资产打包批量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资产打包批量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分析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推进,存量有效资产不断减少,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在处置方式和手段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才能圆满地完成国家赋予资产公司的历史使命。不良债权打包批量处置作为不良资产集约化处置的主要方式,是后期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根据不同的业务数据指标,制定了不同的资产处置方式,而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着许多困难。本文从处置资产方式的基本属性和属性要素入手,提出了资产处置方式属性具有必要性、排他性、可穷尽性的原则,对资产处置方式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依据处置资产主体、客观对象和时间属性提出了资产处置过程的五个处置属性和17个属性要素,将上述属性和要素的普遍性及具体处置方式的特殊性相结合得出新的处置方式分类方法。这种处置方式分类方法不仅有利于监管部门识别、理解和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且有利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的信息沟通、规范资产处置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家已对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政策性剥离的不良资产设定了时间表,留给资产管理公司处置这类资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在转轨时期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共同利益做好各自的工作?政府与资产管理公司、企业的合作,国家的产权、企业的所有权、资产管理公司的债权“三权”博弈与契合就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处置政策、处置手段、处置监督不到位的诸多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拓展处置方式,建立资产处置绿色通道,加大以法处置的力度,强化“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如何识别存在的风险并及时加以预防,以实现中良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是各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政策性公司,在资产收购时就埋下许多处置隐,作为新生事物,在具体处置过程中,由于政府、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多方利益的关联,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环境的限制,人才、技术、信息、管理因素的制约,使其在实际运作中风险丛生。本文着重对处置起始环节、内部流程环节和组织实施环节的风险点进行了详尽考察,指出资产管理公司在实际运作中只有明确资产处置各项业务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建立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顺利完成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任务。  相似文献   

6.
庞秀萍 《新疆金融》2005,(12):93-93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国有独资金融饥构,为提高我国金融资产质量、化解金融风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诸如对寻求处置剩余资产的有效方式、健全公司内控制度、存续期结束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的解决日益迫切。目前,新疆共设有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分别为华融、长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乌鲁木齐办事处(以下简称三家办事处)。自成立运作以来,三家办事处从新疆实际情况出发,将资产处置工作与维护新疆稳定紧密结合,制定行之有效的资产处置方案,不断加大资产处置力度,资产处置及其他相关工作进展良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业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处置方式直接影响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回收程度.政策性资产处置任务完成之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商业化经营,对资产处置方式创新产生了内在的要求;同时,市场环境的改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为资产处置方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资产管理公司传统处置方式及国外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的基础上,对不良资产创新处置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采取拍卖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由市场形成竟价的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拍卖资产的价格,因其具有透明度高和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等独特优势,所以成为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普遍采用的处置方式。资产管理公司采用拍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这一手段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拍卖机构选择、监督管理程序和机制,对促进不良资产的快速、高效、高回收处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拍卖处置不良资产在制度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更好地利用拍卖这一手段,实现“有效保全国有资产,处置回收最大化,处置成本最小化”的经营目标,本文从不良资产拍卖过程中拍卖机构的选择、拍卖过程的管理以及拍卖要求的条件等有关环节出发对拍卖制度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负责管理、收购和处置各项资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构建以来,资产处置的技术体制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但因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资产管理公司的对资产的处置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资产处置体制的改革应该结合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本文分析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产处置体制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债转股、资产重组目前不宜作为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手段。建立贷款清收新机制,综合运用信息、法律、交易等手段清收不良资产是资产管理公司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及处置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率先成立以来,四家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经走过了近三年的历程。三年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着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和减少损失以及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加快处置、提高处置效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及处置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2000年,国家正式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条例》,为资产管理公司规范运营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和准则,两年来资产管理公司在依法维权、维护自身利益方面有了法律保障。但《条例》在处置资产方面并没有赋…  相似文献   

12.
由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瑶岭煤矿项目债权引发的诸多思考,不仅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方式和运作机制上创新,同时也离不开地方政府和债务关联方的理解与配合,更需要健全的法制和社会诚信。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不良资产价值回收最大化,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和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具备将近五年的运作经验。在借助国际招标处置资产、企业债权与股权重组、资产证券化以及企业股票承销等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果,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逐渐形成了稳定的风格和操作模式。但五年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本从有关现实问题出发,借鉴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经验,探讨新形势下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机理和规律,并提出现实选择和解决思路,为资产管理公司制度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经过五年的处置运作后、2004年财政部制定了AMC资产处置回收目标考核责任制方案,明确了2006年底前完成政策性债权资产处置任务的最后期限,采用打包批发处置方式已成为四家AMC剩余不良资产的共同选项。根据近年来在债权打包批发处置方面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好不良资产打包批发处置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论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管理公司经过3年的运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分析资产管理公司的特点和特殊功能,更明确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市场定们:以资产处置为中心,运用投资银行手段,加大资产处置力度。  相似文献   

16.
武敏 《国际融资》2003,(9):42-44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的过程中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形成竞争态势,而且两者纷纷引进外资参与不良资产的处置。那么,外资在参与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是选择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还是与银行合作?如果外资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又该选择哪种方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7.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不良资产接收以后,资产处置就成为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减少资产损失?笔认为,搞好资产分类将对资产处置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处置的重点应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即有一定的资产规模而且具有较高的经营价值或保值增值潜力的资产。本文分三步详细探讨了管理和处置核心资产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在收购、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2004年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发育和成长,以建立资产处置回收目标责任制,开办三项新业务和中、建、工三行可疑类贷款剥离为标志,资产管理公司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从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运作情况看不良贷款的处置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民生 《中国金融》2002,(1):25-26,28
处置和降低不良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当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是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措施。按照戴相龙行长在银行监管工作会议上看出的“紧紧围绕降低不良贷款,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的要求,最近,人行武汉分行长沙办事处处置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旨在通过重点剖析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情况,研究和落实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