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四大地区板块"布局战略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也带来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资源环境过度开发、产能过剩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和长江沿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其城市化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应通过规划、土地、人口等政策调整,重新构建沿海、沿江"T字型"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密集带,提高沿海、沿江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密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化建设,没有占2/3人口的农民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急速向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同时也是城市化的过程,约有1.3亿农村人口离开了土地流向陌生的城市。这些流向城市的农民,家住在农村,人活在城市;身份是农民,职业是“工人”。他们始终没有得到城里人的认同,处于不尴不尬,不清不楚的地位。“农民工”,这个略带鄙夷色彩的雅号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频频出现在政府的文件上、城市人的口头上、大大小小的媒体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的种种问题植于历史和现实的城乡不同社会资源配置的土壤之中。农村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首次绘制了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他在黑龙江省爱晖和云南省腾冲之间划一条直线,把中国的土地和人口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土地占全国40%,而人口占90%以上;西部的土地占60%而人口却不足10%。此线后被称为"胡焕庸人口分布线"。这种划分意义深远,直至现在。  相似文献   

4.
喻国华 《特区经济》2004,(12):172-17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四亿人口就有九亿多农民;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曾视为生命的土地,远离了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涌进各地城市,于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掀起的“民工潮”。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进行着跨省区、跨县市的地域性转移,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潮流,这股潮流被称为“民工潮”。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外出打工者不过几百万,而目前在外流动的民工已逾1.14亿。  相似文献   

5.
正农田害虫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西方的"石油农业"以来,我国大力推广应用化学农药控制农田害虫,增加粮食产量。近年来,伴随着人口与耕地矛盾的日益突出,为保证粮食产量、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农民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农药数量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特别是劳务经济的持续发展,许多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相继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变成了"城镇居民"。到"十一五"末,云南省彝良县约有13万农业人口离开土地,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弄清在"农民变市民"进程中,政府到底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惑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上世纪80年代的始于土地变革、带动农民组织创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是中国现代改革史上农业第一次革命,那么,现阶段各地蜂拥而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有可能是起于农民组织创新而带动农地变革的新一轮农业革命。  相似文献   

8.
<正> 一、当前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1、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造成耕地锐减和资源闲置。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纷纷大量征用农村土地建立经济开发区,由此带来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分别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前后和上世纪末到2003年上半年。每次"圈地运动"的直接后果是耕地锐减,自1990年以来,因为土地征用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失地、失业,平均每年流失的耕地数量为1000万亩以上,人为征、占耕地数量为500万亩。而且许多地产商囤积土地进行投机,大量农地在被征用之后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据2003年初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资料,在全国省级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航运总公司是1981年在原深圳港务所及深圳市水陆运输公司基础上成立的市属全资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由于急速发展,不善经营远洋运输船队及盲目投资开发土地造成巨额亏损,成为市里有名的老大难企业,面临债务缠身、资产被法院查封、大部分下属企业仅能发一半工资的艰难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的农业很早就开启了土地流转之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作为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引进了大量外资,成为企业聚集的地区。上海的乡镇与村庄在这一潮流下也相继开办企业,当地的农民成为工厂最早的一批生产工人。有了工厂的就业机会,工厂的工作时间挤压了农业生产的时间,而工业收入高于农业收入,且比务农轻松,所以一些农民将土地抛荒,只种足够自家食用的口粮田。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  相似文献   

11.
陕西靖边土地面积广阔,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地下资源丰富,又是一个资源工业大县。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带动下,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2元。跨入西部百强县行列,名列第17位。但是,在单纯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全县目前仍有5万多农民处于贫困状态,占农业人口的23.9%。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许多人概念中,学计算机就是学五笔字型。被称为"王码"的五笔字型,一度开创了汉字输入像西文输入一样方便的新纪元,它的发明人因此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将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人"。但是,若干年后,经历王码沉浮的他依然坚持对自己的定位:"一介书生,半个农民。"  相似文献   

13.
卓勇良 《浙江经济》2014,(16):14-14
市场化主导的工业化将内生地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并不需由谁来分担 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就是一例。这使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初,单位一位领导取笑城市化观点,说这些书呆子,政府哪有钱安排农民进城。  相似文献   

14.
据韩国国土海洋部统计,2011年韩国城镇化率高达91.1%,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城镇化进程中,韩国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韩国城镇化一开始与工业化无关,主要是战争破坏和依赖美援进口粮食,导致韩国大批浓民失去土地,涌人城镇谋生.自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走上快速工业化道路,农民大量迁入就业岗位充足的城市,首尔、仁川等城市人口迅猛膨胀.从1960年至1980年间,首尔人口从244.5万迅速增至836.4万,外向型经济模式使釜山、仁川、蔚山等港口城市的人口也分别增至360万、270万和110万.  相似文献   

15.
杜枫  刘朝柱 《走向世界》2009,(33):20-2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小清河两岸建起了千余家工业企业,河道两岸的人口也大量增加,生活污水成倍增长。而这些污水大部分都排入小清河,致使上世纪70年代还水清见底的小清河变成了一条黑河、臭河。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合作社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国长 《发展》2009,(4):26-27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弊端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农民享有相对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之后,农民就已经开始自发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也始终伴随着另一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即基层政府或者村集体拿属于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包括实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采访札记     
一知  方琳 《宁波通讯》2014,(12):30-31
<正>初春时节,跟随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瑞法及市委政研室城乡处的几位同志赴慈溪、余姚、宁海等地走访调研,关于宁波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状态慢慢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当今城镇化的进程中,依然执着于这块土地的,除去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个体专业户,"家庭农场"引起了编辑们的关注。调研之后发现,"家庭农场"除了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有更为重要的内涵在其中。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宁波已经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田适度规模的经营大户。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规模大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发或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寻求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由此演变成了中国最早的"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8.
你想过将来会发生什么吗?你思索过之后数年中国这片土地上会迎来什么?当我们将目光放在中国的收益型地产时,我发现,就如同在大部分情况下一样,历史的轮回即将上演.我可以预见,在中国接下来的几年或几十年里,机构将拥有大部分收益型地产. 收益型房地产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是缓缓升温的.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间,机构的投资工具仅限于长期债券——毕竟长期债券是安全的长期投资工具,也符合传统的投资理念. 到了六十年代初,投资理念开始转向可更长期持有的且回报率更高的"普通股",选择这种投资工具被认为是规避通胀的良策.  相似文献   

19.
湘西农村要开始第二轮土地承包,许多农村干部都反映,第一轮承包期间,许多农民家的人口有了变化,应利用这机会调整全村的土地,解决突出的人地矛盾问题。我知道村干部的想法后,就到村里问农民对人地矛盾的意见,结果是家里人口多的农民都主张调地,而家里人口少的农民都反对调地。由于村里大多数农民的家庭人口从近期看都有增加的趋势,所以大多数被调查的农民帮主张调地,而且主张隔几年就调一次以保证自家增加的人口今后有新调进来的地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农民的国度,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在革命时期是土地问题,土地革命是中国现代革命的重要内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认识到土地问题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在革命实践中,依据革命基础和斗争力量的变化,对土地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本文对其调整背景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