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帮从本质上是反商业的。在当前我国新一轮商帮热的情况下,我们尤其需要依照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路,对商帮文化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
萧惑之 《中关村》2008,(8):110-113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我想起了我辈年轻时当作座右铭的一句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直以为是列宁的原话,近读当代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的《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才知道这句话在《列宁全集》里是找不到的。根据于老的考证,这话出自苏联话剧《曙光照耀着莫斯科》里面的一句台词,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7,(5):110-113
在历代尤其是当今的“儒学热”中,最受青睐的莫过于辑录孔子言行、被尊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儒学的兴衰。划出了中华民族社会进步的痕迹。宣传解读《论语》的著作,汗牛充栋。一介书生。皓首穷经。也不过是管窥之见。在这次“尊孔”的热浪中,我重新拜读了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和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中关于儒家学说的论述,以及鲁迅先生对“儒学”的尖刻批判;日前又聆听了“高官”“学者”一肩挑的许嘉璐先生关于“儒家思想与跨文化交流”的讲演……。“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感慨万端,受益匪浅;边读,边思,边记,写下些许读书感言之类的文字,算作“学习札记”罢。  相似文献   

4.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9,(10):110-113
我在《中关村》打工的七个年头里,也许是缘于工作的需要罢,十分重视也非常喜欢读创业者“励志”的书,特别是中国IT业的精英,从陈春先、王选、柳传志、纪世瀛、王志东、刘迎建到俞敏洪、李彦宏、王文京、邓中翰……至少有百人以上。他们奋斗的脚步踏着一个节拍,“创新,创新,再创新”,划出了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5.
读书:精神生态的绿化——关于《一生要读知的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岳川  刘倩 《中关村》2004,(8):118-119
读书是人的存在和精神生态的绿化。人的一生真的过得太快。当我们为日常无所不在的惯性所推动的时候,是否可以“生活在别处”的他者眼光来审视自我生活的意义?是否可以通过阅读哲人的生命踪迹来反观自身生命的轨迹?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喧嚣中给自己留一方精神的净土?这些在阅读中暂时中断日常生活惯性的意识,表明了生命意义的复归和存在价值的追问。真正的人生需要文化作为底色,文化的传承在于书籍文本和精神禀赋中。读书生活的独特性在于思接千载,心游太玄,在喧哗与骚动中保持自我思想的独立性,守持人文理性的价值底线和良善心地。读书使…  相似文献   

6.
萧惑之 《中关村》2007,(10):106-109
鲁瑞清:“中国IT卖场研究第一人” “天下无人不识君”!在中关村IT卖场中,无人不识“鲁董”。“鲁董”是鲁瑞清在商界的昵称。大约是在前年的春天,我应《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之嘱,陪同副总经理张芮女士去拜访鲁董,商谈关于合作办“店刊”事宣。事情虽没有谈出结果,可是鲁董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老板桌上那台笔记本电脑,主人娴熟的指法犹如弹琴,仿佛敲打我的“心鼓”。  相似文献   

7.
战远 《中关村》2007,(8):98-99
受友之邀写一书评,电话那边介绍说是韩永飞博士评价余秋雨在凤凰台的专栏"秋雨时分"内容的书。自然认为笔者可能剑刃锋利,不然岂可挑战"余大师"。于是,伏案读书,  相似文献   

8.
卫汉青  CFP 《中关村》2009,(5):102-102
《生命》雕塑诞生于1987年,为标志撬动中国IT产业和知识经济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而作。作者孙贤陵等听取科学家和各界人士的意见,以生命科学中DNA空间结构符号为艺术造型。昭示了21世纪是生命科学、信息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象征着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将会螺旋式地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08,(3):110-113
前年,我在北京潘家园书摊用10元钱淘到一本方克主编的《中国的世界记录·科技卷》旧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定价5元)。书的扉页,夹着一张戊辰年六月十二日的台历纸片,估计是书的原主人所藏,背面记录着:  相似文献   

10.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5):114-116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那么,中关村有什么可看的呢?这里,汇聚着数以十万计的知识精英,这里有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这里有中国最高的科研机构,还有,这里有“五四”的文化源头,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所形成的的产业与经济驱动力,这些企业与学院文化融合所形成的新文化的驱动力,正不知不觉地  相似文献   

11.
萧惑之 《中关村》2012,(9):118-119
当在《参考消息》上看到“新东方在美遭投资者集体诉讼”的报道时,我联想起刚刚拜读完的《俞敏洪口述: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2006年9月7日10月45分,美国纽约交易所,  相似文献   

12.
张颐武 《中关村》2005,(9):124-126
《超级女声》已经变成了2005年的一个象征,这个湖南卫视的节目像人们所议论的那样是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的结果。但它的出现同样毫无疑问是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迹。也会深刻地改变中国电视文化的未来, 它的意义完全可以和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办和1992年《东方时空》的开播相比拟,它所创造的模式无论如何已经成为这个市场时代媒体发展的最新的、也是最具活力的形态。当“想唱就唱”的歌声响起、当无数的“玉米”、“笔迷”、“凉粉”和  相似文献   

13.
王燕京 《中关村》2005,(8):125-125
贵刊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邀请国内经济界和文化界的泰斗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顾问和委员,依靠中国硅谷的地域优势,使得杂志呈现出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层次和品位,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萧惑之 《中关村》2009,(3):108-111
牛年春节前夕,《中关村》杂志卫汉青社长送来萧灼基教授新作——中国版的《马克思传》。翻开扉页,有萧老的题词,望着那熟悉的笔迹,蓦然生发无限的感慨。去年曾听汉青先生说,萧老近一年来身体欠安,在病榻上还坚持工作,这部60余万字中国版的《马克思传》就是辛勤劳作伏案笔耕的丰硕成果,用萧老“自序”中的话说——“是我近50年来的最大心愿”。  相似文献   

15.
萧惑之 《中关村》2010,(12):116-118
"在经济科学中,以生产力为对象、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研究的生产力经济学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人老谢事,古之礼也。"时下,在国人众多的"退而不休"的高级干部中,多有著作问世。这些丰富的文字,或总结从政经验,或解读政策精华,或提出发展建言,或抒写生活感悟……  相似文献   

16.
张颐武 《中关村》2003,(1):100-102
《英雄》始终充满着对当下世界的隐喻。超越了六国的“天下”是直接指向当今的世界秩序的。从“外向化”到“内向化”再到跨出内外的界限以一种“全球化”强者的姿态出现,张艺谋经历的发展正是某种当下中国文化处境特殊的表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脱节之处在于,这个电影时代在中国是以张艺谋为代表的,而张艺谋电影却是整个中国电影文化的一个特别的“例外”。张艺谋仍然是一个孤独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艾砂  马乙亚 《中关村》2005,(8):122-123
上个世纪末,在诗苑中“崛起”的《稻香湖》诗刊,历经六载冲刺,终使小荷初露尖尖角,稻香之气逸神州。诗友和同道者让我们讲讲剖腹之痛,分娩之苦。在此, 先向亲爱的诗友表示真诚的感谢。对诗歌的热爱,始于我们的青年时代。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在国民党的铐镣威吓中,尽管三上敌人的“黑名单”,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机缘仿佛巧合,凝固的真实充满幻想. 金色的10月注定不同寻常,100期杂志放飞100个梦想. 100,这是多么吉祥的数字,她象征圆满、充盈、美好,她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9.
江川 《中关村》2014,(11):111-111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重要的不是赢在起跑线,而是赢在终点。 人人都会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很少有人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许多年轻父母都担心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但很少有父母明白人生就像马拉松,赢在终点乃为胜。  相似文献   

20.
萧惑之  CFP 《中关村》2007,(11):106-109
权当絮语我对佛教素来未有任何研究,读过些许谈"佛"的书,也都是随便翻翻,多作为一种消遣,谈不上信仰,但我记住了一句话——"人到无求便是佛"。大约20年前,我在《文史知识》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