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财税体系也有了相应的变革,分税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土地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收入也日益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大力鼓励土地买卖,发展房地产业,在充实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高房价、耕地面积减少和可能由此引发的粮食危机.从土地财政所带来的问题着手,分析我国土地财政产生的复杂原因、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土地财政是地方财政的重要增长极,并且对一系列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产生了长远而又持久的影响。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补充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抬高了城市的土地价格。工业用地的价格影响到企业使用土地的成本,商业用地价格影响劳动力的成本,从两个方面对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由此影响到商品的价格,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土地执法监察是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行政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土地执法监察仍很薄弱,执法手段落后,影响着土地法制化的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相似文献   

4.
耕地保护、地方政府道德风险与土地管理体制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在土地管理制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变异而使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不彻底的土地垂直管理体制变革并不能有效防范地方政府道德风险的发生.现实的对策是改变政绩导向,彻底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刘锐君 《企业导报》2011,(22):17-18
现阶段,在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资金的需求主要依赖土地财政,这势必加剧城市的无序扩张,透支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引发包括加重土地粗放利用和房价畸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吕炎 《物流技术》2015,(2):93-96
首先对物流园区的定义及要素进行阐述,接着对物流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常见的三种模式进行分析,并剖析了目前物流园区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物流企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建立了我国现行土地转用制度的社会净损失模型.首先建立以完全竞争和平等交易为特征的土地转用理想市场模型,根据开发商需求曲线与农民供给曲线得出土地转用的理想市场均衡价格;然后根据地方政府官员与开发商的行为模式分析实际土地转用中价格与交易数量的决定.基于以上分析得出社会净损失,包括:可能存在的寻租行为导致开发商无效利用土地造成的社会损失、地方政府参与土地转用交易造成的社会损失、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引发的社会矛盾和潜在的暴力冲突造成的社会损失.最后提出改革现行土地转用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更加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土地管理和调控的新政策新法规。作为土地执法部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严格落实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加强土地违法的查处力度。结合上海市近几年土地管理实际,笔者认为当前做好土地执法工作必须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变异而使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土地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和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既未触及政绩导向,也并未实质性改变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信息不对称及其由此引发的代理冲突问题依然存在。现实的对策是改变政绩导向,彻底改革土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方政府对税收执法的不当干预依然存在.这不仅给税收执法带来了阻碍,影响了依法治税的效果,而且有损政府形象.为进一步提高税收执法质量,杜绝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笔者提出应突出依法行政在政绩考核指标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理念;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使地方政府摒弃在税收执法中的权治思想;加大对税收执法中地方政府不当干预的司法监督和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异化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目的在于推进城市存量土地市场化改革,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城市综合开发与均衡发展。然而,一系列制度变迁导致地方土地储备工作逐渐偏离其初衷,成为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只有削弱或者消除制度变迁对地方政府价值选择产生的边际影响,才能使其价值取向回归。为此,可以考虑采取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革土地出让金缴纳方式、剥离土地储备机构开发经营职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结合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客观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选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中涉及到的最主要的两个主体,即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其土地利用行为进行两两的博弈分析。指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导向和约束机制,无论是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结果都会产生利益驱使下的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地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逐步升值.土地出让金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增长,已成为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社会保障等资金的主要财力来源:土地出让金制度的实施.不仅盘活了地方土地资源,并且在充实地方财力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虽然各级为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但由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并对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2007年9月.在国土资源部的总体部署下,全国各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了一大批土地违法违纪案件。百日行动结束后,国土资源部随即下发了《关于巩固扩大百日行动成果加快建立土地执法长效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土地管理部门抓紧建立完善土地执法长效机制,严防违规违法用地反弹。为落实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是当前中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改革房地产税制并触发土地制度的连锁反应是破解中国土地治理困局的基本出路。通过预测不同改革方案下典型城市住房相关土地财政收入变化,评估房地产税替代土地出让(纯)收益成为地方支柱性收入源的前景。研究发现,如果合理设计覆盖城市存量和新增住房的房地产税,可在短期内保证地方土地财政收入的相对稳定,并在远期实现房地产税替代土地出让金成为地方财政支柱的目标,增强土地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近期政府应改变“重流转、轻保有”的状况,将房地产税培育成为地方主体税种,远期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体系、土地出让制度和土地增值税制度联动改革,使地方土地财政收入从以一次性的土地出让纯收益为主向以持续的房产保有税、土地增值税等为主转变,促进政府土地管理本位职能回归,破解土地财政与政府治理困局。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额达15000亿元.土地出让金本质上是地租收入.目前中国地方财政收入通常是指一般预算收入,并不包括土地出让金.2009年,城市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过千亿的有杭州和上海,土地出让金超过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杭州、佛山、厦门、武汉和宁波等,说明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的倚仗日重,这就有赖于对地方公共财政的结构优化甚至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抵押融资,成为地方土地财政的"升级版"近日,有媒体报道,84个城市土地抵押融资达8.7万亿元,此数据尚未证实,但引人注目。土地抵押融资问题,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负债问题的一大关注点。《国土资源公报》等数据显示,近年来各地土地抵押融资规模迅速扩张,地方政府对土地抵押融资日益重视甚至依赖;而《国家土地督察公告》数据,持续反映了土地违规抵押融资问题日益普遍,几成地方政府"通病",少数地方还"病"得不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的二元所有制决定了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和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选取地方政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认为地方政府的主导优势地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失是地方政府产生利己行为的原因;由此提出相关制度创新,以为进一步研究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不同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其弊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对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利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激励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行为,并在环境保护视角下深入分析这些行为对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的影响。发现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以持续开发土地作为发展动力的土地财政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能为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终将导致财政收入的枯竭。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与规范土地出让金支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土地出让金收入快速增加,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进行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的主要财力来源。但由于土地出让金过于限制于土地开发维护和城市建设等用途支出,在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支出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发了失地农民上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与土地出让金支出相关的问题已经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