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我们苏赫图煤矿从一九八四年六月以来,在地面部分辅助单位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抓住煤矿生产采掘是主体这个中心环节,逐步在采掘单位推行吨煤(进米)工资材料配件费全额承包办法,从而把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由地面引向井下.之后,全矿紧密围绕采掘承包这条主线,相应地在机电、机运、洗煤、运销、煤质等生产辅助单位建立横向的经济责任网络,使全矿的整个生产环节形成了一条龙的较为完备的总体承包结构,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全  相似文献   

2.
论1∶2∶3     
1:2:3是能源部提出的煤矿工资分配的一项重要政策,即同一个职工在煤矿地面工作工资收入为1,那么到井下生产辅助岗位的工资为2,到井下采掘一线的工资为3。煤炭生产是地下作业,经常与水、火、瓦斯、煤尘、岩石作斗争,井上下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实行1:2:3的政策,拉大分配差距,既体现向苦、累、脏、险的岗位倾斜,更主要的是为了吸引和鼓励文化技术素质高的人员到  相似文献   

3.
煤炭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在井下采掘单位。正确合理地解决好采掘单位的工资分配,对提高经济效益起着直接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汉沟矿在采掘单位就以搞活企业内部分配,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探索着搞了几种工资分配办法,即:“三定一奖”(实质是计时加奖)“计件工资”“吨煤工资大包干”“基本工资搞计件,各项费用搞包干”“工资、产量总体承包”等办法,均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化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工资的考核,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结合化工企业生产劳动的特点,提出化工企业岗位技能工资制实行动态管理。一、制定岗位技能工资制动态管理办法的指导思想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动态管理必须是以促进公司生产工作为目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为原则,使工资分配同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劳动技能、劳动贡献相结合。调整技能工资结构,理顺分配关系,增强职工竞争机制,调动广大职工生产工作的积极性,使公司各项工作上一新台阶。二、制定岗位技能工资制动态管理办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航天工业管理》1995,(12):23-25
介绍了一种事业单位进行工资改革所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直接与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它分为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其中技能工资又包含技能工资和工龄工资两部分,既消除了论资排辈的现象,又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现在,对我国煤矿采掘段队的工资分配形式,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搞计件工资制,一是主张搞经济承包。我们认为在煤矿采掘段队搞经济承包,是一种可行的社会主义工资分配形式,这是从北京矿务局实践中总结的。我局从1978年开始推行计时加奖  相似文献   

7.
企业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比较完善的劳动分配形式是岗位技能工资制,这种工资分配形式已在国有企业推广使用。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各类岗位、职位的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的测评,将劳动差别定量化,并在对职工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各个岗位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制度实际上是工资向苦、脏、累、差、险和高技术岗位倾斜的一种形式,解决了分配中的“平均主  相似文献   

8.
当前,煤矿企业执行计件工资的采掘工人和部分运输工人,实行了“保留级差,按量记分,以分计资”的浮动工资制,称为大浮动。这种工资分配形式向等量劳动给予等量报酬迈了一大步,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但煤矿企业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分配还没有探索出一个较完善的按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中,煤炭企业内的一些单位。为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打破了原来的“等级工资”界线,相继试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从试行情况看,初步理顺了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做到了一岗一薪、岗变薪变,较好地解决了工资与技术等级、劳动与报酬脱节的问题。毋庸置疑,与旧的分配制度相比,岗位技能工资优点较多,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但由于岗位技能工资制尚属试行阶段,一些问题有待在实践中去认真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当前煤矿工资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岗位绩效薪点工资制的新思路,详细分析了岗位绩效薪点工资制的构成,说明了绩效薪点工资单元的计算思路,并论述了实施岗位绩效薪点工资制需要做的基础工作,对煤矿如何进行工资分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电力企业工资制度的现状电力企业自1993年起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至今已10个年头。在这10年里,我国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目前,岗位技能工资制已不能适应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这种不适应,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初设计的缺陷。现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工资分配不公,平均主义现象仍比较严重。在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时,强调工资分配“向苦、脏、累、险的第一线岗位倾斜”,留下了较大的后遗症,形成了现在工资分配上的“一高一低”,即复杂程度低、责…  相似文献   

12.
丁立 《华北电业》1997,(4):14-15
自1993年实施岗位技能工资制度改革后,我们电力工业企业的工资构成主要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分配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认为,技能工资设置作为上岗的基础十分的重要,但是实施起来工作难做,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技能工资功能作用技能工资作为岗位技能工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集中地体现在职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上,它是根据不同的岗位、职位、职务对劳动技能的要求,同时兼顾职工所具备的劳动技能水平而确定的工资。用工资分配激发职工的劳动主体意识,不仅努力发挥自身…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国有企业内部分配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安徽省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国有企业现行工资分配制度为岗位技能工资制。与原来的等级工资制度比较,对经营者、管理和技术骨干有了一定的重视,但岗位工资在员工工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起不到足够的激励作用,从而使企业内部分配仍处于低水平运行。首先,基本工资是职工收入主要部分,活工资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固定工资与活工资的比例一般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过去的一条龙工资制改革为岗位技能工资制。工资制度改革成功与否直接牵涉分配关系的调整,牵涉职工的切身利益,牵涉职工积极性的提高,直接牵涉其它方方面面的改革成功与否。岗位技能工资制是指企业内部工资分配中,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为前提,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以职工实际劳动贡献(劳动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实际就是以岗位工资和技能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企业现行…  相似文献   

15.
煤炭企业承包经营后,如何搞好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分配,如何运用劳动经济杠杆去调节平衡工种与工种之间,优、劣的生产业务条件之间的职工工资分配,是确保承包经营能否 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个问题,既有它的理论性,又有其重要的政策性.我们在总结历年来对井下采掘工人实行劳动定额,计件工资分配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从一九八七年九月份开始在我局第二煤矿试行.“运用劳动量消耗去平衡井下优劣作业条件下采掘工作面工人的工资分配”办法,通过半年多的实践,从原煤产量、全员效率、出勤率,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工效挂钩是近期内处理国家与企业在工资分配方面关系的较好形式,分析了实行工效挂钩后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变化,从岗位技能工资的内在涵义,本质特片,以及劳动的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和凝固形态方面论证了工效钩前提下的岗位技能工资是企业贯安劳分配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煤炭企业内部正在推行和实施岗位技能工资制(简称岗技工资制),针对这一工资制在实施中的实际情况,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岗技工资制打破了等级工资制的分配模式,体现了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在工资分配上的差异 从目前煤炭企业内部推行的岗位技能工资结构来看,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  相似文献   

18.
许多国企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一般是1993年企业根据国家要求在废除等级工资制后。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建立起的工资制度。由于此种工资制度是建立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之上,充分突出了工资中岗位与技能这两个结构单元的特点,更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9.
所谓"戴帽工资",即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月度企业结算单位职工额定工资后,基层单位主要管理者在进行二次分配时,以种种理由在职工信用卡或现金支付中人为增加部分职工工资收入,待工资发放支付完毕后,  相似文献   

20.
从目前一些煤炭企业实行的不同种类的分配形式来看,仍然没有从原等级工资制的圈子里跳出来,在工资分配中固定部分仍占有较大比例,形成了一种“上班拿工资,干活拿奖金”的不良机制,根本没有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没有充分体现工资分配的经济杆杠作用,发挥不了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从而导致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实质是成了论资排辈的福利待遇,这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形式极不协调,它根本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不能调节、平衡各个岗位及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