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任何一种法思考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它得以塑造的历史气候”,中国法理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被不知不觉的限制在历史可能性与规定性的界限之内。中国法理学在发展之初,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移植西方法理学的模式,甚至盲目照搬苏联的学科建制模式,把“国家与法的理论”合二为一,法理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从揭示这一现象并指明其危害入手,按照历史线索记述法理学的独立过程,从而用现代人的眼光对中国法理学的未来给予一个前瞻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张晓兵 《经济师》2003,(2):29-30
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条件下 ,更好地推进法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在维护法治和完善法制的同时 ,如何真正体现“三个代表”的精神和内容 ,为国富民强的局面保驾护航 ,是新形势下法律工作者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文章就一国两制下法学理论的不断完善直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信托业市场定位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立宏 《经济问题》2007,330(2):96-98
中国的信托业市场定位问题不能仅从单个机构或产品的微观层面入手,而应该从行业整体层面上进行反思.信托业不应该仅仅指代信托投资公司,而应当涵盖现有金融体系中所有利用了信托的制度原理开展理财业务的相关机构和部门.信托业的功能优势反映为信托产品的功能优势,后者又来源于其特殊的产品基础、特殊的经济关系和特殊的效用提升方式,而健全完善的信托制度基础是信托产品得以实现其功能优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加强理论科技法学研究是推进科技法学发展的突破口。理论科技法学应当有一个大发展,实现在研究的性质、价值、对象、路向、逻辑、工具、视野、领域、评价、策略10个方面的全方位转变,构建起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马雁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44-246
在总结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和流派的基础上,从其对近代法学理论构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法学理论发展中对自由主义的反思,客观认识西方政治思想领域的这一文化现象,并正确看待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7.
张维达 《经济纵横》1989,(12):35-43
<正> 最近,邓小平同志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提出,要“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我想,在价格改革方面,同样应当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即对我国价格改革进行反思。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十年价格改革的得失分析;第二,价格改革经验教训及资产阶级自由化经济思潮的某种影响;第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我国价格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现代化的学术源起,并给出了一般性的涵义,结合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独特意涵,即中国的现代化是开放的、分区域分阶段进行的、是内生和外源的统一、是以经济现代化为先导、渐次拓展的全面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促成了我们对现代化中诸多问题的反思,这就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边界如何确定?区域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特殊性何在?经济增长的动力、模式如何变化?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如何脱钩?如何摆脱贫困化增长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采用网上案例教学法是现代远程法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它不是把传统法学案例教学法搬到网上,而是通过网络使学生"仿真"虚拟进入案件情景,参与案情发展,以及"虚拟"实地辩驳对抗成为现实。在理解与运用案例教学基础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适合于网络的案例选择与问题设计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华 《财经研究》2016,(9):41-51
世界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知识银行”战略,这一战略为其后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中,中国之于世界,不仅需要有自身的经济贡献,更应该有自身的文化(或知识)贡献,而“知识银行”战略及其发展能为中国提供这样的经验.文章主要从经济史的视角,试图对“知识银行”战略的推出背景、发展历程、工作机制、影响和实质进行一个系统的探讨.研究表明:(1)“知识银行”战略推出的背景是“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2)“知识银行”战略主要通过组织机构建设、话语体系构建、知识成果发布、金融贷款支持和高层培训等五大机制来共同推进与实施;(3)“知识银行”战略具有两面性:表面上是为传播公共知识,实质上是为“范式维护”和意识形态输出.进一步地,将“知识银行”战略与当下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反思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辩证地看待来自“外面”的声音,审慎地对待西方理论,并加大自身的理论创新;(2)着力提升中国在全球性“知识供给机构”中的话语权;(3)中国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也需要提升自身知识产品的输出和服务能力.在中国的资本和文化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世界银行的“知识银行”战略及其发展或许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提升国际话语权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伊朗是一个地区性大国,拥有崛起为地区性领袖国家的潜质。伊朗现阶段的定位是自主性地区崛起。由长期的历史辉煌、屈辱以及不安全感复合而成的复兴梦想,是伊朗崛起诉求的持久动力和目标。伊朗现有的国力基础和资源潜力为其自主性地区崛起提供了可能。21世纪初期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始自2010年底的西亚北非变局,造就了对伊朗崛起总体有利的地区环境。核导武器是伊朗自主性地区崛起的保障性条件,伊朗最终要实现拥核崛起。与此同时,伊朗的自主性地区崛起也存在着内外诸多制约因素。其中,美国对伊朗的态度政策最为根本。当前阶段,外部对伊朗崛起的阻抑主要体现在伊朗核问题上。对此,国际制裁、军事打击和政权颠覆是三种可能途径。但从现有情况分析,上述途径尚不能确保成功阻止伊朗核事业。  相似文献   

12.
冯磊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296-297
从医事法学实践教育现状来看,法律诊所式教育的引入可以改善实践教育短缺且流于形式的缺陷,契合医事法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体现教育的特色优势。针对诊所式教育在教育成本、师资力量、实践障碍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联合办学、科学管理、开拓案源、外聘师资等层面加以解决,最终达致良好的实践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在社会中的经济价值显得日益重要.虚假广告的出现,给市场秩序蒙上了一层阴暗的色彩,它不仅违反了<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了市场信用危机,更直接的后果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认识现代化的特征和内涵,不仅需从其性质、内容、空间、时间、过程、发展、路径、效果八方面来着手,还要从其与工业化、近代化、西方化、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中来把握。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前赴后继地不懈探索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目标的各种救国方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成果为指导,先后接续探索出关于现代化建设的四种阶段性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仅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点、时代特色、世界影响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迈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从上述历史变迁中,可以总结提炼出对新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诸多有益的结论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2004年11月6、7(11月第1个周末)两日在广州南沙召开题为“大学改革与通识教育”的“首届开放时代论坛”之后(论坛内容刊于《开放时代》2005年第1期),本刊又于 2005年11月的第1个周末在广州番禺举办“第二届开放时代论坛”,集中讨论“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主性”。“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主性”问题的提出,既可视为国家崛起背景下民族意识的诉求, 亦可认作学术在体制夹缝中的文化自觉。在此意义上,前后两届论坛的主题乃具有内在关联性。以下内容,乃据2005年11月5、6两日会议录音整理,经重新删节编排而成。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完整的法学理论逻辑体系,它继承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实践性、人民性、工具性等价值理论,并且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法权理论,提出法治关系范畴,进一步突出法学理论、法治理论的“应用性”,形成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的法治理论。建设新时代法治队伍,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要义内化于心,指导职业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机器工人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的必然结果,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地方政府唯GDP至上的发展导向、工人自身的生存发展需求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机器工人现象的产生及蔓延。在当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机器工人现象的缓解需要通过企业、政府、工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人为本的中国金融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7&ZD014)课题组主办的"美国次贷危机与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反思"研讨会2009年6月12-13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20.
凌斌 《开放时代》2009,(8):71-82
中国法学三十年发展,产生了为数众多的法学作品和法律学人。其中单篇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数量最为众多的是法学主要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历时性地体现了不同时期法学作品对当代中国法学的不同影响,而且从总体上反映了中国法学包括原创作品在内的突出的“内向型法学”、“时效性法学”、“教科书法学”的特点。与此同时,论文类法学主要作品近年来在数量和比例上的逐步增加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