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推动了近现代文学的变革,文学的市场化为女性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沪、江、浙、闽、粤丰厚的地域商业文化孕育了五四女性作家群,五四女性作家们在其作品中开始深入表现人的觉醒、人的自由需求,探索爱情与灵魂的奥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她们的创作背景、文学文本无不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在商业文化影响下开始了世纪初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女性解放成为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的重要一支,许多作家对中国女性的命运和出路进行探索,而女作家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具代表性。本文将丁玲对女性问题的描写和思考概括为女性形象的三次"出走":第一次"出走"体现了中国女性走出封建家庭、走向个性解放,以阿毛、梦珂、莎菲为代表;第二次"出走"体现了个人开始融入社会,女性由个人主义走向社会革命,以丽嘉、美琳为代表;第三次"出走"体现了解放区的女性仍受到歧视和压迫,必须坚持与封建意识作斗争,走向思想解放,以贞贞、陆萍为代表。三次"出走"连结起来,大致可以体现现代中国女性解放思潮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女性写作在经历五四时期的一次高潮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新时期迎来了她的第二次繁荣.纵观新时期女性小说,女作家们已经从传统的精神领域开始,渐渐演化为对躯体方面的书写.而女性在躯体方面的创伤则成为众多女性作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以来优秀作家的郁达夫,在其早期创作中,既明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也有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强烈冲突的背景,而且在其个性气质的导引下,找到了其个性心理、中国传统文学与现代主义技法的契合点,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前期的美学思想是一种强调自我表现的主情主义.他非常重视文学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主张"生命底文学".生命的文学要求创作主体做一个"伟大的婴儿",做一个"乐观的人".同时,他重视文学与情绪、节奏之间的关系,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有节奏的情绪的世界".正因如此,他倡导诗歌的表现自然而然,"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认同宗白华的"诗人底宇宙观以泛神论为最适宜"的思想.他的泛神论思想是在"五四"文化语境中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与"五四"精神结合的综合体.这一思想激发了他对文学本身的理性思考和创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以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为基础的女性文学正以从容的姿态步入新世纪,从五四时期平地崛起的女性文学,对强大的男性世界由艰难的抗争到自如的应对,走过布满荆棘的漫漫长路。湖北文坛作为创作大省,也在女性文学的衍进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全国文坛有不俗的成绩。面对新世纪为女性文学提供的多元与平等的话语空间,湖北女性文学将如何发展。笔者试图在粗略梳理湖北女性文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湖北女性文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现代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从现代文学发生以来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女性作家们,以她们细腻柔婉的笔力倾注了对知识女性命运浮沉的描述.通过对"五四"时期代表作<海滨故人>到当代作品<无处告别>的分析与比较,从中可以看到知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8.
"地下文学"是"文革文学"中很有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次握手>是"地下文学"的代表作品.本文把<第二次握手>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指出其复归传统与追求现代正是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审视女性自身的弱点,侧重从深层剖析女性在传统意识熏染下变异的灵魂,从而试图解析造成女性悲苦命运的内因,探求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因素。这种带有强烈的女性本体意识的创作深化了五四时期女性文学觉醒的内审意识,对以后女性文学探索女性自身发展道路有着不可忽略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高潮期彻底推翻“旧文学”,但在落潮时就有学者开始反思这次运动。八十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又一次引起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随后,尽管许多评论者认为《厚土》“和‘寻根文学’不一样”,但在他的作品中还是对中国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观照。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在新的历史背景与思想高度下,延续并推进了“五四”文学关于女性命运思索的主题,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本体生命的张扬,并开始用“分辨”的眼光考察两性在社会、情感、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差异,为女性意识的确立做了观念上的准备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大众化"文学的文学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从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大众化"文学运动产生的文学作品定性为通俗文学.本文在考察了通俗文学的特征后,认为"大众化"文学并不是从泄导人的生命的原始欲求的深层心理出发,也不具有商业性、大众性和娱乐性等通俗文学的必要特征,因而不属于通俗文学.无论在其学做目的,作品影响上,还是在该作者群对通俗文学的态度上,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现实情怀,因而"大众化"文学应该归属于严肃文学.  相似文献   

13.
艾青是"五四"文学后期非常重要的现代新诗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总是根植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国情,热衷于反应最基层、最朴实的人物、事件与感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殊环境下,以艾青为代表的新诗人在困境中进行思考与创造的时候,往往折射出一种时代文学的焦虑。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以艾青为代表,来探析这一时期新诗人的文学焦虑。  相似文献   

14.
孙犁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色。他的作品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生活,对中国文学的优秀民族形式加以借鉴、吸收和创新。另外,孙犁创作的民族化特色还表现在他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上。  相似文献   

15.
"欲望"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杠杆",在新时期文学中已经占有了自己的位置并得到了充足的展示.本文意在通过对新时期文学中的历史欲望叙事、女性(权)主义欲望叙事和暴力欲望叙事的辩证分析,揭示其内核、弊端和现实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熊猫丛书"在树立中国新时期女性形象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向西方读者有效传达了文本以外的背景,又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女性文学作品的翻译在选择上要多样化,要选择合适的译者,并且要注重翻译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华裔女性是如何从文化、种族、性别的"他者"地位,逐步走向自我觉醒和自我开拓的.通过文化研究及文学比较等手段对各阶段的文学文本和社会、文化、历史等问题作了较为细致而深入的探讨,追溯了华裔女性生存、发展的艰辛与挫折,揭示华裔女性形象随美国华裔文学发展而演进的脉络;从若干女性问题出发剖析了华裔女性自身的矛盾与迷惑.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通俗化浪潮:首次是五四前后,伴随着平民文学、通俗文学概念的生成和出现,一些文人学者热衷于民间歌谣、儿歌等的收集或出版工作,为通俗文学寻找民间化特质;第二次是二、三十年代之交,文坛中关于大众语的争论,为通俗文学寻找到了大众化特质;第三次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通俗化与大众化论争,为通俗文学注入了农民化、市民化特质。在这三次俗化浪潮的推动下,现代文学逐渐脱离精英轨道,朝着大众能接受的常态文学领域迈进。  相似文献   

19.
当五四小说构筑了现代小说的基本形态后,小说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分野.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和四十年代张爱玲的小说不仅擅长写城市题材,更重要的是自觉建立了现代都市价值观,因此"城市文学"应运而生并开创了现代文学的一块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平社群体的建构,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消解近代中国在社会秩序和道德信仰层面的双重危机,所作出的又一次探索和努力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仅是儒家淑世情怀和五四以来"民主、科学"精神的延续,更是当时政治、社会环境变迁与自由主义理念共同催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