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被赋予“两型社会”试点的历史使命,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如何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支持推动功能,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立足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田,首先简要概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业发展概况,随后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优势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给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两型社会”建设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湖南被赋予"两型社会"试点的历史使命,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如何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支持推动功能,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立足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田,首先简要概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业发展概况,随后分析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优势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给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两型社会"建设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成因,针对如何切实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以配合省委省政府"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与当地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发展。长株潭既有良好的经济金融基础和拥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也存在金融发展水平不理想和城市间差异等弱点。长株潭既面临"两型社会"的建设和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有利机遇,也面临着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够理想和金融风险的威胁。为此,要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促进金融快速健康的发展,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与当地金融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发展。长株潭既有良好的经济金融基础和拥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也存在金融发展水平不理想和城市间差异等弱点。长株潭既面临两型社会的建设和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有利机遇,也面临着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够理想和金融风险的威胁。为此,要抓住机遇,扬长避短,才能更好的促进金融快速健康的发展,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林峰  凌智勇  何希  陈达 《时代金融》2014,(7Z):79-80
本文从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角度分析长株潭地区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用于规范长株潭地区的民间金融,引导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促使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减少和遏制高利贷、钱庄和"黑色金融"等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危害,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角度分析长株潭地区民间金融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用于规范长株潭地区的民间金融,引导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促使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减少和遏制高利贷、钱庄和"黑色金融"等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危害,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两型社会的发展平台,而建设长株潭区域性金融中心对支持这一长期目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海珊 《中国外资》2013,(11):23-23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从当前的情况看,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经济基础、资金融通体系、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体制环境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为了更好地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促进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定芳 《金融研究》2008,(7):I0033-I0036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长株潭城市群乃至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1.
曾月征 《中国外资》2009,(4):152-153
本文在分析长株潭“两形社会”试验区建设 中科技人才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针对长株潭“两形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实际,阐述了如何切实改善长株潭现“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中科技人才开发的环境和强化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科技人才的培育工作。以期对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建设中科技人才的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目标是在城市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联系和统一规划,以打造出一个经济更活跃、更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经济中心。当前我国已在不同区域形成了若干城市群落,但多是以地缘关系联结在一起,一体化程度并不高。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将对全国城市发展带来示范性影响,“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获批又为该区域发展赢得重要历史机遇,同时也对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角度研究相关的支持体系,金融支持便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出发论证了湖南两型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与迫切需求,然后运用1997-2009年数据实证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金融机构对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贡献,最后从构建公共投融资平台,全方位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调整信贷结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与金融机构自身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信贷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是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湖南的发展来讲,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税务部门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统一思想认识,优化税收环境,创新服务手段,用好政策导向,发挥税务职能作用,为“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了绿色信贷体系的构建思想和构建模式,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绿色金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以绿色信贷助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并结合长沙银行绿色信贷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六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这给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对长株潭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作者从株洲区域的视角审视和思考着信用体系与."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是支撑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要素。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促使金融体系升级,强化金融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持,主要政策措施有:一是壮大金融资本,针对资金需求现状,实现投融资平台的搭建,拓宽融资渠道,扶持金融弱势群体,促进企业、产业的均衡发展;二是探索金融创新,落实金融对环境建设的导向作用,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将金融同环境资源经济实现对接,促进社会环境建设;三是要实现金融自身环境优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保障金融稳定运行,建设同城金融,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两型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是支撑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要素。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促使金融体系升级,强化金融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持,主要政策措施有:一是壮大金融资本,针对资金需求现状,实现投融资平台的搭建,拓宽融资渠道,扶持金融弱势群体,促进企业、产业的均衡发展;二是探索金融创新,落实金融对环境建设的导向作用,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将金融同环境资源经济实现对接,促进社会环境建设;三是要实现金融自身环境优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保障金融稳定运行,建设同城金融,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促进"两型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被中央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整个湖南都为之振奋。各级政府官员、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众多的企业经营者甚至是广大普通百姓,都在为如何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而献计献策。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作为国家来说是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也是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相似文献   

20.
桂一文 《金卡工程》2009,13(2):111-112
2007年底,国家将长株潭城市群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试验区",面对高速发展的城市群建设,茶陵县被规划为两型社会协调发展区,如何有效的发挥县域对两型社会建设发展的协调作用,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茶陵县现有的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一套事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从而对县域两型社会建设寻找一条解决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