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控,分散企业集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关键点。中国邮政需要建立什么样的集团财务管控模式,集团公司财务部总经理张敏华对此进行了深入介绍。  相似文献   

2.
刘凯 《中国邮政》2012,(8):52-53
集团管控作为集团公司管理控制下属子公司的有效手段,已经被大多数企业接受并在集团公司中普遍存在。但人们对集团管控目的的认识却是千差万别,对集团管控的终极目的也不甚清晰。有人认为,集团管控的目的,就是要把子公司管得牢牢的、死死的,让它"千依百顺、无所不从"。实际上,集团管控作为一种集团公司对下属成员的制约手段,其本质上仍是集团公司意志的体现和目的的达成。但是这种意志的体现和目的的达成,是否有标准来衡量或判断其方向的正确性呢?那就是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刘凯 《中国邮政》2012,(7):54-55
随着邮政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深化完善,作为中国邮政集团三大板块的邮政公司、邮储银行、速递物流分业经营的格局日渐明晰,如何促进三者的和谐发展,集团公司党组明确提出,要坚持全网统一协调,建立完善科学的集团管控体系,实现集团利益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设专栏,就集团管控的理论概念、实践要点以及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2013年3月召开的全国邮政网络运营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李国华总经理对网运工作提出了“深化转型升级,强化科学管控;发挥整体优势,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打造一流邮政实物传递网络”的总体发展要求。集团公司为何在2012年“一个中心,三个转变,四个突破”的基础上提出“打造一流邮政实物传递网络”转型升级的总目标和任务?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网运部门今年以来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本刊目前专访了集团公司网路运行部关荣顺总经理,请他介绍一下网运部门推进转型升级、强化科学管控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在2012年全国邮政工作座谈会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提出:“各级邮政企业要加快推进创新步伐,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并明确提出“将收支差额包干转变为以企业利润为导向的财务管控体系”。根据集团公司的总体发展框架和要求,安徽省邮政公司在深入调研、全面分析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以利润为核心的财务管控模式,并于2012年7月正式推行。经过一年半来的实践与不断完善,以利润为核心的新机制在安徽邮政的推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利润观念成为发展的共识,专业化经营回归利润中心,成本控制有力,企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安徽省邮政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王小东,请他谈谈安徽邮政在新机制探索与创新方面的具体做法及深刻体会。  相似文献   

6.
集团管控基本理论——古尔德的“三分法”,将管控模式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和财务型管控三种。其中,运营型管控“集中决策、集中经营”,是最为集权的管控模式。随着集团规模的日益扩大、涉足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将管控从运营型转向战略型。  相似文献   

7.
王凯 《中国邮政》2012,(12):52-53
集团管控体系的建立,最终要求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不但在组织结构、权限划分、制度设计等外在物质层面达到管控与协同的目的,还要在集团公司内部全体员工的心理上达成共识。这种由外而内的物质层面保障与由内而外的文化支持的结合程度,是集团管控体系发挥威力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文化管控对于集团管控  相似文献   

8.
李洁  张茜  杨帅 《邮政研究》2024,40(3):45-49
聚焦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模式——跑分平台,结合近年来业内电子银行交易典型电诈案例的分析经验及成果,详细描述该模式细节,阐述当前反电诈工作问题症结所在,并就此提出未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高发电诈管控体系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守芳 《中国邮政》2012,(10):52-53
集团财务管控是集团管控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总部控制权属企业的重要手段。它不同于单一实体企业的财务管理,集团财务管控的重点是:保证整个集团遵循整体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财务目标;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推动资金合理、高效利用;加强对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监控,使得整个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集团财务管控的内涵集团财务管控是保障集团公司高效运转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对财务管  相似文献   

10.
李红 《中国邮政》2015,(3):50-51
近年来,随着网路资源整合、业务结构转型、人力资源管控力度加大等一系列举措的推行,全网对邮区中心局的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集团公司用工制度改革的制度性调整,福州邮区中心局面对不断扩大的业务规模,采取业务外包的方式缓解人员紧缺难题。这种做法虽然使网运的服务支撑能力得到了增强,但是也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那么,非核心岗位业务外包模式存在哪些利与弊?企业又该采取何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