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珏 《海南金融》2004,(11):62-63
今年以来,光大银行海口支行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总行在全行分支行行长工作会议上就继续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作为全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的会议精神,结合本行经营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大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强化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化建设,为实现总行“规范化上市银行与精品银行”的目标奠定坚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村金融》2007,(1):63-65
农业银行自恢复以来,信贷管理工作先后经历了单纯为农村经济服务的政策性贷款发放管理、从事“政策性与经营性”双重经营的贷款投向管理、商业化企业式贷款经营管理阶段,并逐渐形成以信贷管理新规则为核心的新型信贷管理文化,对防范和控制全行信贷风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由于受惯性思维和习惯做法的影响,我行信贷管理工作,无不烙印着农业银行沿革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历史痕迹,本文通过近两年总、分行开展的信贷操作风险大检查及信贷管理工作大检查所表现的问题,就如何强化全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从业人员尽职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今年五月,我们到柳州、桂林分行调查了解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情况。并对柳江县、临桂县支行以及部分基层营业所(部)和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一)去年六月,区分行在南宁召开了全区农村信贷工作会议,传达贯彻总行威海会议精神,明确提出了全行以业务经营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及其加强信贷管理的若干措施。一年来,柳州、桂林所辖各行(处)根据总行和区分行的布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会议精神进行了贯彻,尤其是对加强和改进信贷管理,完善贷款风险防范制度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村金融》2006,(2):10-12
近年来,铜陵分行以强化信贷管理为基础,认真贯彻执行信贷基本制度、信贷综合管理办法和单项业务品种管理办法,规范操作信贷决策的每个环节,落实贷后管理职责,全行上下逐步形成了自觉遵守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信贷管理制度和运用信贷管理制度的经营理念和行为习惯,初步构建起了健康的、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新型信贷文化。全行的信贷业务保持了稳健、强劲发展,信贷资产质量逐年提高,有力促进了铜陵分行良性、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到2005年末我行的各项贷款余额26.9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为12.86%,鞍2001年初的84%净下降7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绝对额也由2001年初的44706万元,下降到34587万元。不良贷款占比持续下降和有效信贷资产的大幅增加为全行盈利能力的显著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全行实现经营利润3861万元,人均超过18万元。较2001年相比扭亏增盈4957万元。  相似文献   

5.
张敏同志在工行湖北黄冈分行信贷档案库工作。几年来,她立足本职,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员、档案辅导员和贷款监督员等工作,为全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近日,她被工总行评为全行信贷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6.
一、2001年信贷管理工作回顾 2001年全行信贷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任务,通过调整信贷政策、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施行实时监测、创新业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等多项措施加强信贷管理,积极控制风险,努力提高信贷业务效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已经成为制约农行正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而评估工作则是信贷管理工作中的最薄弱环节,由于对信贷风险缺乏准确的分析、评价、判断,使得信贷决策有着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难以保证信贷资产质量。所以加强评估工作,堵住风险源头,是加强信贷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评估工作是信贷管理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一)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组织、人员不落实。尽管在客观上由于长期以来信贷扩张迅速,掩盖了不良资产,使不良资产问题暴发推后,没能尽早形成足够的压力,使评估工作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上…  相似文献   

8.
今年 ,桂林分行信贷管理系统全面进入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工作阶段 ,7月份以来 ,自己对全辖信贷管理系统应用和维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基本情况今年以来 ,在桂林分行随着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信贷队伍的不断充实和信贷管理系统功能的升级完善 ,信贷管理系统的基础信息的采集在真实性和准确性等方面比去年底进行系统移植时有了较大的改善。随着全行信贷业务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全行开始重视运用信贷管理系统的管理信息来指导日常的信贷业务工作。(一 )全行信贷管理系统共注册机构 2 86个 ,其中行 1 7个 ,部门 75个 ,营…  相似文献   

9.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繁重的任务。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应包括信贷管理制度、信贷管理机构以及激励和约束系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行积极投身农行股改,认真贯彻执行信贷新规则,努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快信贷电子化建设,积极推进贷后管理工程的实施,全行信贷决策行为得到有效规范,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信贷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一批信贷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表彰先进,鼓舞士气,激发全行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信贷业务有效发展。省分行决定:授予铜陵分行等12家分、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信贷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魏慧等36位同志“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信贷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以资奖励。  相似文献   

11.
近期,省分行对全行2000年以来新发放贷款形成不良情况进行了清查,逐笔全面分析主客观原因,严肃认定有关责任人,并将召开公开处理大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格的追究和处理。自2000年以来,全行推行信贷新规则,规范了信贷决策行为;2003年下半年又将贷后管理纳入信贷管理制度体系,可以说,全行信贷全过程风险控制体系渐趋完善;各级行对控制不良贷款要求不可谓不严,决心不可谓不大,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一些地方商业银行为了加快本行发展,不断扩大信贷规模,而忽视了信贷风险。受财政部委托,湖北专员办在X地XX商业银行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发现,该行在信贷资产质量和信贷管理工作方面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信贷资产结构矛盾突出,资产风险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3.
《华南金融电脑》2007,15(5):57-57
农发行日前在北京召开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会议决定,从4月份开始,CM2006信贷管理系统进入全行推广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后,国有商业银行痛定思痛,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划线管理、严格责任追究、提升经营层次、加强授信管理、贯彻落实信贷新规则等手段,新增贷款风险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受市场变化及信贷管理体制影响,使得资产质量状况与业务发展要求相距甚远,不良贷款清收管理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基层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非正常贷款前清后增之势无不与信贷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关。在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工作环境相似的信用社,因管理人员特别是信贷人员的素质高低不同,其经营效益不大一样,信贷资产质量也相差悬殊。因此,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中国农业银行信贷新规则出台以及近年一系列信贷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以来,对规范基层行的经营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促使信贷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执行力”、社会环境、道德规范的影响,使基层行在办理贷款某些环节上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潜在一定的风险,其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从近三年的实践看,推行信贷员的等级管理对全行的业务经营管理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两个促进、两个提高”。即:促进了信贷队伍建设,实现了信贷队伍政策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促进了封闭管理政策、规定的落实,实现了全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信贷管理目标责任制经过多年的试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是,由于受外部诸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内部种种因素的干扰,使责任制在制定、实施、考核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在这里,本人就如何加强信贷管理目标责任制,提出几点看法。 一是要加深对信贷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认识。信贷管理目标包含着信贷规模、项目选择、产业结构、期限管理、盘活存量、企业管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等。由此可见,信贷管理目标是全行的奋斗目标,且许多方面受外部条件的制约,所以单靠信贷部门或专职信贷员去实现是不可能的,应该是全行各部门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共同去实现。同时,还要动员外部力量协助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基层农行普遍存在旧贷款沉淀多,新贷款清收难、不良贷款有逐年增长之势,严重困扰了向商业银行转轨进程。一、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1、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现行信贷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制度不健全。在新形势下,信贷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没有与此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致使信贷人员处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无制度可依。(2)责任不明,对贷款发生风险损失未能与信贷人员经济利益挂钩,吃大锅饭现象严重。(3)信贷人员不足,许多基层行达不到总行提出的配备比例要求,问题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20.
建立信贷风险保障机制是强化信贷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往往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就当前开展信贷管理、质量、效益年活动中,如何建立信贷风险保障机制的有关问题,谈几点个人意见和看法。 一、建立信贷风险保障机制的必要性 信贷风险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除受企业经营风险和综合偿债能力的影响外,主要是信贷管理上缺乏严密的防范措施,信贷保障机制不健全。强化信贷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周转性和效益性,避免或减少贷款风险。我区农业银行清理信贷资产的结果表明,1988年末逾期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1.12%,其中两呆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13.16%,贷款风险严重,清收难度很大。对此,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农村信贷资金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