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丽贞 《东南置业》2011,(11):72-73
提起温州,人们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炒房、炒蒜、炒绿豆,什么赚钱炒什么。如今,温州人又对“炒钱”提起了兴致,据初步估算,几乎有九成的温州人参与了“炒钱”,酿造了民间借贷愈演愈烈。大量放贷者赚取了远超做实业的钱,大量借贷者割肉补仓却也无法还贷时,于是,危机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浙江温州人很富裕,却很少有人去探究温州人为什么会富得这么快。实际上,温州人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能由穷变富,确有一条不算什么秘诀的秘诀:那就是“强者文化”构筑了温州人今天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正>一提起温州很多人就会把假冒货联系起来,这假冒货首当要提的就是温州皮鞋,以往大家都叫礼拜鞋,就是说穿一个星期就坏了。大家有这样的看法已经维持了很多年了,至今还有一部分人在说温州假冒货。针对大家有这样的看法,笔者也把实际情况说一说。首先,笔者一直在关注温州制鞋产业的发展,也长期从事鞋业的营销管理;其次,笔者也是消费者,请大家相信笔者会公平公正地谈谈这个假冒货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东方 《企业研究》2001,(8):37-39
温州人会做生意,勇于开拓,敢于走出家门、国门。温州人遍布全球。有人说,只要哪儿有中国人,哪儿就有温州人。如果在哪儿只有一个中国人,那么,这个中国人准是温州人。也许,这话绝对了一点儿,但温州人生意做到了全国、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 先讲国内,以新疆为例,在60年代,为支边来到新疆的温州人仅300 名,现已有8万多人,光乌鲁木齐市就有4万多人。他们主要经营皮鞋和棉纺织品,年交易额达几十个亿。温州的著名厂家,如吉尔达鞋业、康奈鞋业及夏蒙、报喜鸟西服等,在乌鲁木齐市场上都享有盛誉。 如今,乌鲁木齐的温州商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域的不同化影响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齐鲁化具有浓厚的儒家务实、诚信、中庸的特点,自我意识较强,所以,在接纳外来观念时,要经历了一个思考、辨别和验证的过程,使山东人稳中求胜的思想比较突出。有一段时间,凡是浙江商人到的地方,只要温州炒房团来了,就会对这个地方的房地产产生很大的冲击。但是,我在济南谈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有反感。温州商人有温州商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山东商人有山东商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你温州商人的做法不见得能得到山东商人的认同,这是化的差异。在其他地方,比如武汉等城市,这种相互借鉴的市场现象是很普通的。我曾经在武汉、郑州做过房地产项目。那个地方,他们是拿来主义,什么概念新就拿来用,根本不需要市场的验证过程。那种化是快速反应的化,山东的化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6.
继"温州炒房团"出现后,现在"温州炒煤团"又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原来初步定为"山西省浙江煤炭企业协会"后被迫改名为"山西省中小矿山井巷企业协会"的这个温州商人集体投资山西煤炭的行业组织还没有迎来召开成立大会时就成为很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他们已承包了山西境内60%的中小煤矿,投资额高达40多亿元人民币.他们控制的煤矿年产量达8 000万吨以上,是山西省煤炭年产量的1/5,全国煤炭年产量的1/20.那么,"温州炒煤团"是怎样瞄准山西煤炭,又是怎样投资进来,取得了什么样的收益,又会遇到怎样的阻力呢?几经周折,记者终于采访到了两位"温州炒煤团"的成员和一些有关人士.经过了解,我们在为温州人的精明感叹的同时,也为"温州炒煤团"的前途担心.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苏南经济模式的衰退,温州经济模式也同样面临着GDP的相对下滑,资本、产业的外流等困惑。让有识之士不无担心,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试图找出相应的对策。一、温州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困惑(一)温州经济模式的特点温州经济模式的特点从它的发展来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一是民营特色。温州有三个100万:有100万人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100万外地民工在温州打工;有100万人在全国各地当老板。温州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8.
《山东企业管理》2014,(11):91-91
本书以温州大变局为例分析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从书中可以看到所谓温州精神就是发现机会、在纷繁的市场变化中找到赚钱的机会。这是长期积淀商业文化具备的素质:其次足大胆冒险,抓住机会就不放过:不怕失败.在温州人屡次创业中失败、跌倒,特别常见,但是他们总能够收拾心情找到新的机会.开始下一轮的机会,所以现在温州的困难肯定是小困难,他们一定能够找到适合温州人的创业土壤,真正的生意人也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创业精神和深刻领悟。  相似文献   

9.
鲁丹萍  吴赣英 《企业经济》2005,(10):164-165
商务成本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温州商务成本的较快上升使得一些温州企业纷纷外迁,有的外资企业也不肯落户温州,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要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并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落户温州,就必须降低温州的商务成本。  相似文献   

10.
蔡强 《企业文化》2010,(4):62-62
在浙江温州一带,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浙江人的创业冲动非常强,大家都想当老板,要做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甘于做相互的配角。所以在温州做得好的加工业,都是整个县来做的,形成一个集群效应,实现了加工业里头最重要的规模效应。浙商的成功,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1.
温州商会作用凸显:强大民间力量助推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赣英 《企业经济》2004,(11):152-153
“温州模式”是当今经济学界中研究的热点。在“温州模式”的形成中,商会对于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温州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温州商会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究,既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商会在推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又可以为其它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殷雄 《经营者》2003,(3):8-10
2002年6月,在“中国·温州现代商业文明论坛”上,当有人向全国政协常委胡平问起温州人的优缺点时,他冒出一句话,“温州人会做生意,但没有企业家。”近20年来,温州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家族企业,但很少有用现代管理手段经营的名牌公司。本文主人公叶进博,今年25岁,和父亲都是土生土长的温州商人,不同的是父亲干的是传统生意,干了20多年资产不足500万元;他干的是反传统生意,爆炸似的发展,从8万元开始,干了1年资产就突破亿元。有专家预测:叶进博现象,预示着温州新一代经营者中要出大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曾涛 《经济界》2002,(5):56-58
一、温州人的精神与个性温州人的精神气质与个性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但流传下来的顺口溜还是可以窥视到温州人内心深处世界和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殊气质。比如说:“温州人睡得了地板,也当得了老板”,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他们的骄傲之一。创业初期,温州人大部分时光在挤火车、汽车中度过,没有位置,就钻到别人的椅子底下睡一觉,打地铺也是家常便饭。又有人说:“上海人有一块钱就要打扮,广东人有一块钱就要出去游玩,北方人有一块钱就要去神侃,温州  相似文献   

14.
陈香堂 《企业导报》2011,(7):162-163
文章在案例分析、比较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州电器产业的构成;从技术发展路径及技术水平两个方面论述了温州电器产业的技术发展特点;在技术发展的环境分析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矛盾。最后结合电器产业总体发展趋势,对温州电器产业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和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奢侈温州     
写《随园诗话》的袁枚就伫立岛上感慨过:来去沙汀雁,兴衰早晚潮。江水翻滚不息,这或许可以是温州式消费的另一个注解刚一提到要去温州,某著名奢侈品牌市场经理就这样惊叹:“你去那里做什么呀?那里是造假货的地方啊!”虽然温州人一向是这个品牌的消费大户,然而这个富有的消费群却并没有得到尊重。在全国人民的想象中,温州应该是一个灰扑扑的城乡结合部,尘土扑面的道路上,开着血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民间金融日益成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来源,浙江温州地区的民间融资模式一度被全国各地广泛热议,国务院更是将其作为民间"金改"的试验田。青岛市作为山东省区域金融中心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攻坚期。多数小微企业在成长初期都遭遇过"有项目、无资金"的困难,而金融机构也常面临"有资金、无项目"的窘境。针对上述情况,民间融资一方面可以汲取并利用温州标会融资模式的优点,另一方面要结合青岛自身发展特点,逐步落实民间资本阳光化的制度安排,实现小微企业包容、可持续的平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格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演绎成为现实版的故事,李江红又把它在保险业做了最好的诠释:温州人不但可以制造小玩意,同样可以在保险领域做出相当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研浙江省温州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和网络营销发展特点,结合对温州支柱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研究新形势下网络营销内容应用和方法更新的渠道和途径,深入谋划温州支柱产业和网络营销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哪里能挣更多的钱,哪里能做更大的事业,温州人就往那里奔,并在那里扎根、生长、竞争、发展。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温州人就会以百分之百努力去做。  相似文献   

20.
梁小民 《英才》2005,(2):8-8
以宁波为代表的重化产业和以杭州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高速增长,温州的经济则明显增长放慢。温州人炒房、炒煤、炒车(出租车运营证),所到之处人们谈虎色变,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种种对策。应该说,这不是温州人的错,而是那些色变的人少见多怪。炒,称为投机,也是投资的一种方式。只要不违法,炒什么都可以,赚到的钱也是清白的。温州炒家被称为“炒X团”,足以引起当地人色变,可见资金之大。用这些钱去炒,不能用于本地经济发展,这称为机会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炒这些东西值不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