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公有制的土地产权制度导致房屋的永久性所有权和房屋所占用范围内土地的有限使用权之间本身构成,势必会影响到对房地产价值的评估.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对房地产的这一影响,并认为土地使用权年限的缩短会使房地产的评估价格呈下降趋势,因此在考虑对房地产的征税时涉及到房地产的评估价格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具体影响程度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需要全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3.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在计划经济形势下不曾出现的新生经济活动层出不穷,土地作为城市稀缺资源,其价格的涨落已经逐步成为一个城市经济活跃程度的风向标。由于土地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土地交易不仅成为民间资本热衷的交易领域,也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步规范土地交易行为,2004年,国家再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简称:《土地法》)。 相似文献
5.
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及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能正确反映和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量,保护国有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国务院于1991年颁发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这是我国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最高级别的法令,企业土地使用权变动评估的法律依据是《办法》及《施行细则》以及国务院批准的清产核资中的有关资产重做规定。 相似文献
6.
7.
土地使用权流转条件下的农村经济关系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参与者,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农户与土地流转承租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博弈分析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了农户是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由农民自主决定的结论.同时对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政府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流转承租人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8.
9.
一个1998年就立案的经济案件、一份276万元借款的合同、一个主管单位的两家下属单位与另外一家公司之间的纠纷--最后都集中在一块32.85亩的土地上。这块土地的批准和转让让法院、土地管理局、原告、被告陷入了争议中……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参与者,应用博弈论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农村集体组织与农户、农户与土地流转承租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博弈分析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了农户是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由农民自主决定的结论。同时对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政府部门、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流转承租人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和办法,是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黑河市为例,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作用、形式和对策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入市及其管理●苗丽静李金华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在新增建设用地中,以出让方式供应土地的比例逐年增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与此相比,原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则进展缓慢。一、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和租赁两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法律的角度,对房屋所有权及土地使用权进行探讨、对比、研究和分析,并对当前房产热现象进行冷静思考,对购房者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 我国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年陆续建区以来,率先实行了有偿使用国有土地。1987年下半年,深圳、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开始试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1988年,有更多的城市开始了这一实践。截至1989年底,全国已有近20个城市先后开展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民土地使用权法律保障国际研讨会",于2002年1月23—25日在海口成功举行。有8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与会者对农民土地使用权问题发表的看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行社会提到划拨土地似乎已有点久远,但在现有土地管理体制中划拨方式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均是通过划拨方式取得。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出让方式已成为目前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
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其适度规模经营,是新时期实现农村改革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没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或者说没有土地使用权结构性的调整,就没有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对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制”有方,但“活田”不足。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土地流转不适应、缺规模、引导不得力等现象。今后怎样使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权的流转有新突破呢?“瓶颈”必须突破 土地使用权流转,就需要突破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瓶颈”,建立新的土地经营机制,也就是说要进行土地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