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土地流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并结合广东省清远市城镇化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土地流转适应产业发展理论及促进农民非农化方式等方面的建议.旨在为实现土地的有效供给,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发展,实现城镇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勇  杨喆剑 《特区经济》2014,(2):211-212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土地问题。实现土地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就是将农村土地流转起来,达到城乡统筹的目的,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的新视野,通过理清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流转的相互关系,提出新型城镇化对土地流转的新要求,以期为土地流转未来的实施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孙贇嘉 《魅力中国》2013,(34):321-322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迈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其目标之一就在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矛盾,加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而城镇化的基础在于“流动”,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农村人走出农村,走进城市,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家庭农场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组织模式,对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使用,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降低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失地风险,防止城镇化进程中耕地滥用,建设城乡一体化良性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中国下一阶段的城镇化进程中,对基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家庭农场建设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宁波通讯》2009,(6):48-49
推进土地规模化、集钩化经营,是加快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鄞州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村富余劳力转向非农产业创业就业,加上农村养老保障、新型农业合作医疗的全覆盖,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以扩大内需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是学术界、政府一致的呼声。城镇化是提升内需水平和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目前经济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文章通过对30年来中国城镇化增长率,产业结构变迁,土地流转等数据分别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城镇化自身有内在的演进逻辑,即在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城市用地的扩大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调整结构应优先于单纯产值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出台配套土地政策,盘活土地资源,沿着城镇化自身的逻辑来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8.
9.
论土地流转的推进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自其出现之后.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全国各地更是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新的土地流转模式.文章通过比较、分析现阶段我国存在的各种土地流转模式,认为一个地区选择土地流转模式应该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制度建设水平.此外,不论采取何种流转模式,都应该切实注意保障农户权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在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的调查方法。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着问题,尤其是农民不能获得有效信息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这些都是影响土地流转有效进行的因素。这说明只有确保转出户与转入户信息的对称,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才能使土地流转有序、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紧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西部地区,在实施中央西部大开发、调整农业结构重大战略决策中,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现行土地制度存在权利二元、市场进入不平等、价格扭曲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等弊端。随着《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现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土地供应将从单一的政府征地转让逐步转变为包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双规制供应,最终实现两种所有制土地权利平等、市场统一、增值收益公平共享的土地制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项改革的直接影响为农用土地集约化、土地交易市场化、土地收益资本化;间接影响将利于对房地产的调控、提高城镇化水平、转活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14.
中央政府近年来不断修正土地流转规划,意在加速城镇化进程.土地流转规划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一大项目,能够解决诸多社会矛盾,尤其是“两栖居民”的社会问题,但若土地流转政策实施不当,将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甚至会阻碍城镇化进程.文章将针对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现行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冯东旭 《当代陕西》2008,(12):52-53
推动新一轮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村而异,因户制宜,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侵犯承包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几年下降,已经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如此,便会引起思想的混乱,甚至社会的混乱。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的土地承包制度显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制约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按照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一个合作社会采取好几种流转的形式。如果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入手,那么土地流转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它们各有不同,不过相同的一点就是土地流转形式的选择和当地的农业产业或主导产业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富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富川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切人点和有效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将分散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实现全县土地资源向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业企业集中,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19.
刘朝 《辽宁经济》2012,(1):54-55
农村土地流转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辽宁在“十二五”末期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辽宁省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成为土地流转引擎等五大特点。针对这些现状,本文指出辽宁土地流转面临的四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地制度是社会诸种关系最集中的体现。变革土地制度,则是人类社会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当前土地的流转,已成为影响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它牵动和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