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失业率定义的国际比较及中国城镇失业率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以国际劳工组织有关标准为依据 ,比较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关于失业率的定义 ,探讨了失业率的含义和测度失业的困难 ,讨论了中国的失业统计和城镇失业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2 0 0 0年中国城镇失业率高达 8.2 7%。鉴于中国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可用于国际比较的调查失业率 ,文章在最后分析了这一普查失业率数字是否高估或低估了中国城镇真实的失业水平。  相似文献   

2.
失业津贴是指在非自愿失业者失业的一段时期内为其提供的收入保障,实行失业津贴制度一直是各国政府用来稳定社会、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政策之一。但是,20世纪80~90年代所经历的高失业率,限制了失业津贴制度的发展。近20年来,通过调查结果认为,发放失业津贴反而使得失业率居高不下,然而,就此简单地取消失业津贴制度,或者降低社会保障水平也是欠考虑的。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失业率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我国失业率统计中的现状和改革的进程,对在指标选择、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后失业指标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建议以统计部门的调查失业率代替劳动部门的登记失业率作为失业率主要指标,并对失业指标体系提出相应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与周期性失业之间存在短期的替代关系。在长期条件下,失业率将返回其自然水平,进而自然失业率成为了将失业与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变量。本文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在不变自然失业率和非线性置信区间估计的基础上,对中国时变自然失业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其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2003年,约为5.42%,此后逐步降低,2009年回落到4.13%。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是影响自然失业率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此外,检验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呈现出典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特征,但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周期性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特别是2007~2008年,中国周期性失业上升的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5.
统计知识ABC     
《安徽省情省力》2004,(6):46-4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待业率这个指标。从1994年开始,统计上用失业率这个指标,但只是计算城镇失业率,还没有计算全社会失业率和农村失业率。目前计算城镇失业率主要用城镇失业人数和城镇就业人数这两个总量指标,其公式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估算结果来看,自1978年以来,隐性失业人口数量从3902.8万呈波浪式增加,到2002年达到21598.4万高峰,此后隐性失业人口开始迅速下降,直至隐性失业人口总体消除;隐性失业率在2003年之前基本在9—30%之间呈波浪式、缓慢增加的趋势波动,第一个波峰在1982—1984年,第二个波峰在1990—1991年,第三个波峰在2001—2002年,此后隐性失业率快速下降,自2004年以来隐性失业率几乎为0。从隐性失业人口水平影响因素来看,科技进步、市场化、产业结构演进、公开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等不同程度降低社会的隐性失业率,而政府干预则提高了社会的隐性失业率。  相似文献   

7.
用失业指数反映社会失业状况促进再就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然而现在的登记失业率指标存在着很多缺陷。通过对失业人员情况的社会调查与街道登记失业人员的统计分析证明了现行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失业现象,构建失业指数替代失业率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出社会失业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失业率和物价指数是世界各国衡量生活水准的两大“痛苦”指标,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香港失业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为香港数十年来所仅有,“痛苦”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失业已成为全港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失业率创出历史最高位 金融风暴后,香港失业率连创  相似文献   

9.
2018年7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外来农民工前六个月的调查失业率在4.3%-5.0%之间,这是历史性的进步。选取失业统计的遗漏入手,论证农民工失业问题的切实存在,发现农民工低失业率背后是就业权益保障的缺失。为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提出完善劳动力调查制度、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9,(12):12-12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劳工组织5月28日发表报告说,受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将有21亿至2.39亿人失业,失业率有可能达到6.8%,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失业是一个沉重长期的话题。在当代社会,它已摔不及防地降临到很多中国人头上。由1997年《中国统计摘要》可知,1996年底中国城镇失业人数552.8万人,失业率为3.0%.如果计算中国的综合失业人口(隐性失业加显性失业),大约为1.8亿至26亿,几乎相当于全部美国人口。国家劳动部课题组最新资料预测,“九五”末中国失业率将达21.40%,可能超过西班牙20%这一目前世界最高的失业率。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为什么失业问题会越来越严峻?中国失业人口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有效控制失业人口增长的突破口在何处?政府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2.
一、失业的测度1、失业的测度方法。我国从1994年起正式使用失业和失业率的概念,并公开发布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者人数。在此之前,中国政府一直认为不存在失业问题,只讲待业问题。由于对失业问题的认识时间不长,致使目前我国失业统计调查制度有许多不甚完备之处。在1995年以前,我国失业统计方法主要是政府劳动部门的失业登记统计。由于有城镇户口的限制,许多城镇经济活动人口被排斥在登记大门之外,而登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09,(5):60-60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导致很多国家的失业率大幅攀升:美国失业率创26年来新高,达到8.5%;爱尔兰的失业率已飙升到11%;在英国.失业人口突破了200万,预计年底将增至330万.约占英劳动力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新财经》2010,(10):117-117
30年前,中国有两件事不用担心,失业率和找工作。30年后,中国有两件事被严重关注,失业率和找工作。 对很多人来讲,当下是最坏的时代,金融危机致使他们失业,成为百万求职大军中的一员。然而,同样身处艰难时世,却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他们跳槽成功,薪金丰厚,对他们来讲,现在又是最好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国际劳工组织28日发表报告说,受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将有2.1亿至2.39亿人失业,失业率有可能达到6.8%,为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其实,调查失业率的推出并非遥遥无期,据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国家统计局已经从2005年开始做调查失业率的试点,在2005年底进行了一次调查之后,每半年都要进行一次调查统计,至今已经做过7次统计,而且每次调查都把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包括其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时间标准界定的失业率概念为基础,建立了劳动力失业效应分解模型,证明了失业的总效应包括时间效应和频率效应两个组成部分。同时本文还进一步在劳动力异质条件下,根据普通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特征,论述了二者在失业时间效应与频率效应变化方向与程度上的差异,并结合国际经验予以必要验证。模型的结论在于提出对现行失业率计算方法的质疑,并主张从失业的社会成本角度理解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18.
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和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文章基于江苏省物价水平的自相关性,建立了滞后一期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使用江苏1987-2011年的CPI数据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实证测算了江苏省物价水平、失业率以及物价水平预期之间的关系和相关检验。通过研究发现,在江苏省物价水平上升1%时,在保持物价水平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失业率可下降0.532%,失业率对当期物价水平的影响度为74%,物价水平预期对当期物价水平的影响度为26%。因此,江苏省政府部门应当在控制失业率和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寻求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物价与失业保持适度均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失业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尽管去年初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及“9·11”事件的发生,许多行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率随之上升,但失业状况并未滑入危险境地。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美国政府缓解失业形势方面主要走了这么几着棋。  相似文献   

20.
失业.中国工人怎样谋生1994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发布了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中有一笔很不显眼却十分新鲜的数字:1993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国家为12.8万失业职工提供了生活救济。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已先后为120万国有企业的失业者发放了失业救济金。这就是说,我国近七、八年来已有一百多万捧着“铁饭碗”的职工相继失业;如果加上大集体或其它经济形式企业的失业人数,我国的失业大军是相当惊人的。河南省1993年9月对19088家县属以上企业调查表明,截至8月底,共有停产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