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3,(19):36-37
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城市化进入中期加速阶段。因此,未来资源环境消耗程度还将保持较高的水平,在全球资源供给偏紧和环境约束强化的背景下,制定中国资源能源全球化战略是推动中国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核心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消费趋同正改变着全球资源的供求平衡,国家间的竞争将演变为资源特别是能源竞争。未来十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城市化进入中期加速阶段,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发展受到更多制约条件。短期内,经济增长还会依赖资源投入,因此,未来资源环境消耗程度还将保持较高的水平,在全球资源供给偏紧和环境约束强化的背景下,保持国内经济较快发展面  相似文献   

3.
王建 《宁波经济》2004,(2):16-17
未来十年就是到2015年以前。说到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首先应该对到2015年以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有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4.
姚洋 《上海经济》2010,(3):13-13
中国经济增长将在下个十年甚至未来几十年内仍然存在。 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存在问题吗?至少有两个缺陷:第一,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过剩的外贸盈余。消费下降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人们的福利提高缓慢,  相似文献   

5.
随着石油、铁矿石、煤炭等基础能源的价格一再攀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一再抬升,挤压了利润空间和外贸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国家发改委也已宣布,将对资源产品价格进行改革,让价格反映资源稀缺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高成本增长期”,高价工业化时代已经到来,中国企业将面临集体赶考。  相似文献   

6.
要闻     
《广西经济》2004,(11):4-5
我国未来能源战略敲定六大方针,绿色GDP核算面临三大挑战,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城市发展进入加速期,全国统一物流市场有望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30多年的高增长得益于相对稳定和宽松的国际经济环境,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进入"新常态",未来十年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那么宽松。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14.3%,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间,中国GDP总量一路攀升,接连赶超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根据经合组织(OECD)最新发布报告,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6年后超越美国;如果按市场汇率计算,将在2020年超越美国。  相似文献   

8.
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实证经验看,有两个启发性的结论:一是在工业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和能源密度有快速增加的趋势:二是在资源约束加强的条件下,有可能通过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能源消费低增长和经济高增长。而中国有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资源约束加强的条件下出现能源密度下降。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将资源约束这一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内生到经济系统中,优化经济系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新阶段以后,过去长期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红利空间已经逐步消退,如体制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外贸红利、资源红利等,所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并创造出新的红利空间来支持未来经济的增长。这种新的红利空间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释放新的红利空间,而这种制度从西部地区来讲,主要就是"城乡一体化"。未来十年西部地区更需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0.
【澳门《讯报》12月10日】近几年来,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引发不少问题,正越来越受到海外关注。尤其是加工贸易型生产体系不断膨胀,导致的能源短缺、材料价格暴涨、劳工紧张以及国际贸易纠纷频生,正对中国加工型经济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如何面对各种困扰及克服众多阻碍,将成为海内外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而调整未来中国大陆的产业发展结构,平衡各类资源的消耗,提高产出效益,是中国加工业经济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能源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城市建设等新兴产业拉动下,出现的能源、化工产业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内蒙古的产业优势与中国产业升级相结合,形成了推动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使得内蒙古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西部经济指标,内蒙古上半年GDP、城乡人均收入等7项经济指标增速西部第一。此轮经济增长属于典型的“能源拉动型增长”。内蒙古自治区如何抓住此次契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战略,将是决定自治区20年内经济赶超东部地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未来5~15年,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和平发展将对现有的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面对的外部环境也将进一步趋于复杂。因此,在对外部市场与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处理好在国际社会中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岚红 《特区经济》2010,(8):263-264
在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呈现双向因果关系:其中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方向的因果关系呈现持续、刚性的特点,因此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的能源消费从总量上还将维持上涨趋势;而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方向的因果关系则更富弹性,能源消费仅仅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不可逾越的工业化进程,还是赶超式的经济增长,都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还会保持高位,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这一对矛盾仍然之分突出。  相似文献   

14.
何崇莲 《发展》2008,(8):77-78
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看,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因为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今后15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对宏伟目标的需要,我国的资源禀赋其实很弱。无论维系13亿人口基本生存的耕地资源、淡水资源,还是支撑经济增长的能源矿产资源都相当短缺。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和克强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改革和市场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四个经济短波和两个经济长波的波底或低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下降空间,但未来中国的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长的下降速度要慢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发展经过几十年高速增长以后,社会经济出现较大改观,国内GDP已居世界第二位。面对这样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如何走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未来经济发展就要依靠世界经济发展转变的时机,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与科技创新相联系。过去几十年发展中,我们依靠的是资源、人力,这些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小作用,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优先时机,也步入世界前列。然而面对世界资源枯竭、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必然要进行改革和转变,未  相似文献   

17.
李籁思 《中国经贸》2009,(15):46-47
世界经济力量的均衡态势正在发生转变,重心逐渐由西方转至东方。在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里,这种趋势将一直持续。我认为胜者将是拥有强大金融影响力的经济体,比如中国:拥有能源、大宗商品、水或其他自然资源的经济体,如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位于温带(如北欧)地区的一些国家;第三类胜者将是拥有适应和变革能力的国家。尽管有人对于未来几年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前景持谨慎态度,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拥有适应和变革的能力。中国恰恰处于这一转变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态势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9.1%,GDP总量达到11.67万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将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和关键的战略起飞期。文章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呈现出五大显著特征,并且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长波上升阶段;评述了国内外若干著名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中国未来10~20年经济增长态势的分析和预测;提出促进中国未来经济协调、快速、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四大基本战略,即“东西互动、协调增长”战略、“四极共轭、非均衡增长”战略、“内需拉动、稳定增长”战略和“统筹发展、持续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9.
能源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煤炭第一大消费国,世界第二大石油、电力消费国。自1980年以来中国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能源消耗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将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可见,能源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瓶颈"。本文利用能源产销量、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分行业能源消费量等一系列指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来测度中国能源问题的各方面约束。  相似文献   

20.
能源战略选择 箭在弦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中国经济遭遇能源阻击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再次遭遇能源瓶颈的阻击,缺煤、缺电、缺油几乎同时出现。2003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6.0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0%,但能源生产的高速增长仍然不能满足需要。2004年,中国煤炭生产量达16.67亿吨,而煤炭供应仍呈现局部紧张局面,特别是部分电厂发电用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