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汤碧  陈佳 《亚太经济》2012,(5):65-69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印两国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出口市场结构的比较,分析两国机电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贸易竞争性,最后以贸易强度指数预测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增长空间。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对印度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互补性大于印度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和印度机电产品的贸易结构差异明显,竞争性不强。两国的机电产品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
中印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及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玮 《改革》2007,(3):63-66
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实证分析表明,中印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但不同行业有很大差异;中印之间不存在非常显著的贸易联系,两国贸易存在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中美两国同为农产品进出口大国,但两国农产品贸易状况比较复杂,对中美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在分析中国与美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美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贸易竞争力、贸易互补性、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竞争性强,中国竞争力较差;双边农产品贸易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且兼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特征.针对中美两国贸易特点,中国应在发展中美间农产品贸易中审慎把握形势、进行科学决策、合理安排政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美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中美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借助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美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互补性的强弱程度及互补性的性质。结果表明,两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和持久的互补关系,这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也应该是中美双方客观地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多视角看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冰  刘春艳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72-175
中日农产品贸易问题日益成为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三个不同视角进行分析发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并呈上升趋势,其中竞争力提升效应使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贡献最大。鉴于上述分析,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继续走向双赢。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之间的货物贸易总体呈扩大趋势,但是贸易结构一直未有明显改善,双方作为贸易大国,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实证中俄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1996年至2005年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志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上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仍以跨行业贸易为主要特征。加强中日经贸关系有利于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疆与俄罗斯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妍 《新疆财经》2009,(2):61-65
在2000年-2007年间,中国新疆与俄罗斯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增长势头强劲,这主要归因于中国新疆与俄罗斯在贸易领域内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利用贸易强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劣)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分析工具,定量地说明了中国新疆与俄罗斯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贸易互补性的强弱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RCA指数对1995~2002年中韩两国制造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SI指数分析了两国互补性产业和竞争性产业对中国制造业贸易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对韩国具有互补性的多半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中国制造业贸易净收入虽来自这些部门,但对贸易平衡的正向作用有限;韩国对中国具有互补性的是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产业,中国制造业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于这些部门;两国具有竞争性的是计算机、家电等技术密集型高新产业,中国参与分工的产品处于技术低端,贸易额虽大但净收入较少。两国这种分工是导致中国制造业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应注重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和完善重化工业结构,并向高端领域跨越,建立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双边贸易中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性、竞争性和贸易模式的发展变化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次运用RCA指数和RTA指数、TII指数和C指数、TC指数和ESI指数、改进的Bergstrand指数和Brulhart指数对两国贸易中的上述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在比较优势方面,中日存在差异、各有侧重;中日贸易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贸易结合度和互补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现阶段产业内贸易已经替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升级为两国的主要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澳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等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也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逆差状况很难逆转。中国应加强与澳大利亚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以外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了1999~2008年间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和在世界市场细分商品上的竞争性,结果表明:虽然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在逐渐下降,但是从绝对值来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竞争性仍然比较激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德国在燃料、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三类商品上都是竞争程度上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总体以及细分商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从90年代中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已经趋于稳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开始上升,德国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还运用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德国的贸易潜力是巨大的。文章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发展中国与德国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使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引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1994-2013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现状、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规模、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都在不断扩大。但是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看,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国的地位,且逆差额越来越大,尤其表现在初级产品方面。从贸易结合度指数来看,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结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依存度是逐渐增强的。从贸易潜力分析的结果来看,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双边贸易关系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澳大利亚制成品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澳正在进行的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磋商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初级产品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已成为共识,但双方在制成品上的贸易强度、互补程度等各个方面需要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本文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利用贸易强度指数、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双方的制成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双方制成品贸易较密切,存在相当大程度的互补性,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不过,双方的产业内贸易还需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  相似文献   

15.
中澳商贸互补性很强,两国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实施为两国双边贸易提供了新的契机。论文运用相似度指数、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来评价中澳双边贸易。结果表明,两国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双方开展自由贸易及合作大大促进两国商贸与经济合作,有利于双方扬长避短,实现互利共赢。为此,提出促进两国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加强产能合作、发挥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引领作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南非双边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运用产品相似度、贸易结合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评价指标对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发展双边贸易有利于发挥两国要素禀赋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提出深化双边贸易合作、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大对南非资源投资力度、推进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强弱及性质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工具测度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强弱及性质的变化情况,认为大部分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强弱和性质均发生了变化,但总体上中关货物贸易仍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仍以产业间互补为主.根据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关于发展中美贸易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运用TC和Ck ij指数模型,对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农业和制造业主要行业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俄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面对中俄之间经贸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中俄贸易严重滞后于中美贸易、中日贸易的现实,有学者质疑中俄贸易的互补性和发展的潜力,部分市场主体也对进军俄罗斯市场心存疑虑。本文通过贸易结合度、RCA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等一系列指标和模型,对中俄贸易测算分析,结果显示,中俄间贸易互补性极强,双方贸易发展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利军 《世界经济研究》2005,(11):85-88,F0003
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互补性指数等工具研究了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现状及发展、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证明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存在越来越强的互补性,进而分析了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在哪些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为进一步发展中拉贸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