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性的石油争夺日益激烈,开发新能源将是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作为石油消费大户的汽车行业,改进原有能源消耗方式,是未来发展趋势。文章总结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对比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并从加大投入、提升科研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多举措推进新能源产业科学有序发展新能源开发有可能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具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新能源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可以说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当前缓解节能减排压力的最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我国汽车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过去的10多年里,我国通过各种政策的鼓励和引导,投入巨资进行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已基本具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在高效动力总成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混合动力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李焱 《首都经济》2008,(12):78-79
新能源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在北京市级开发区中,北京八达岭开发区依托独有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与活力。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为开发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提供了研发支撑。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京城环保产业发展公司、北京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北京天威英利公司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项目载体。  相似文献   

5.
李拉 《产权导刊》2010,(2):29-31
我国50%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充分表明能源的开发和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已经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需要,以可再生能源技术为基础的新能源的研发因此受到广泛重视,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也随之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潜伏着危机。  相似文献   

6.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进程进一步提速,未来将逐步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能源发电技术是绿色低碳技术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分析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然后提出对策。当前,应充分认识绿色低碳技术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系统谋划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体系和创新路径,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能源的压力和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需要,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重要。商业模式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远未达到既定目标,如何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通过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和优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顾客价值理论的角度出发,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对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案内容:提案指出,我国新能源开发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到限制。造成我国新能源核心技术滞后的原因有二:一是企业的整体科研实力;二是新能源基础研究领域的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9.
4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浙江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开工仪式, 宣布开工并看望工程建设者。他强调, 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李克强强调,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 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要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扶持,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产品的广泛应用,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能源乃至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关省( 区、市) 政府负责人、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企业和建设单位代表约1000 人参加了开工仪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球投向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太阳能、风能和燃料乙醇的资金数量激增.新能源开发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尽管天津新能源产业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及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均处于国内较高的地位.但是该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还很小.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大.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分析了天津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天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天津新能源产业的较好较快发展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对该产业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山东建设》2005,(9):33-34
为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3月24日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公告。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公告确定了2005-2007年期间,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主要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能源战略,需要放到世界秩序重建和中国崛起这样宏观的视角中去观察。在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再依赖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新能源成为一个新的经济走向。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由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 2010 年我国将继续出台新能源政策,一方面仍将支持保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有明确的规范或监管政策,避免产业出现泡沫和低水平发展覆辙,从而真正帮助我国经济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整体实力不强,市场竞争能力弱,一些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应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手段结合起来,构建系统的可持续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通过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等,在新能源产业培育可操作的市场竞争,有效降低新能源的生产成本,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张亚光 《中国经贸》2014,(13):84-84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文章探讨了当前形势下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经济下行压力问题,剖析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特高压建设的意义,提出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特高压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新型能源的发展和全面推广,不但关乎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必将给新能源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对中国企业而言,既要重视对新能源的产业开发,也要注重提高现有能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要加快低附加值、粗放型、高能耗产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经转化或加工后的电力或洁净燃料)产业是我国起步较晚的新兴产业,为了鼓励和支持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速新能源设备国产化进程。国家计委制定了《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权限作出划分。主要内容是:一、国家鼓励新能源及其技术的开发应用:新能源建设项目要向经济规模发展。资源丰富地区可以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新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主管部门编制,经国家计委综合平衡后纳入国…  相似文献   

17.
新兴技术是新近产生和发展的、对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其本质特征是不确定性。整体而言,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处于引入阶段与快速发展阶段之间,各个领域的主导技术逐渐形成,但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原有的技术范式存在优势,新能源技术需要调整适应:新能源技术应用逐渐市场化,但示范应用以及面向特定细分市场特征明显。此外,我国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产业体系发展并不完善,传统能源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2005,(12):F0003
国家火炬计划保定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于2003年4月经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是保定国家高新区超前谋划并创建的我国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新能源设备产业平台。2002年,保定国家高新区放眼可再生能源发展,把发展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作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重要战略方向,通过整合与重组原有输变电,电力自动化控制和储能设备领域内的科技,人才,资金等优势资源,瞄准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谋划建设了以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2012,(7):4-5
太阳能是一种广泛存在、清洁无害的新能源,是当前各国应对能源危机的主要选择之一。随着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技术的进步,太阳能产业蓬勃兴起。我国太阳能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产业规模已经居世界首位。其中,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产品质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热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2010年占全球产量的50%,同样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太阳能产业走出国门已经具备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常规能源资源已严重不足。为解决能源瓶颈必须大力开发与利用新能源。文章对我国当前新能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