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志雄 《浙江林业》2009,(10):32-34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再次确立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为我省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充分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构筑森林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凸显林业在我省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推进“森林浙江”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湖北省襄阳市森林生态建设情况,分析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科学引领城乡绿化、注重森林生态功能、发展林业生态经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森林公园,开发森林风景资源,是发展生态、经济、林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结合西藏森林资源实际,分析了西藏森林旅游发展的条件,探讨了其制约因素,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发森林风景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业的条件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举足轻重,当前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旱、涝、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林业生态环境,特别是全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全省山川秀美,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也是把我省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一项宏伟工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森林生态环境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林业被定位成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形成和实施,即从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两大需求出发,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并分别按照各自的规律进行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同志又十林业发展认识不足,措施不力,致使林业发展缓慢,林业的经济实力十分脆弱,加之,林业周期长,见效慢,投入少,严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近年,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投入渠道不断增多,投入金额不断增大,为林业注入了活力,加快了林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林业贴息贷款在林业上的使用,加速了林业发展,加快了林种结构调整力度,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从我区实际情况看,通过林业贷款在林业上的使用,林业发生了五大变化:一是调整了林种结构,大力发展了经济林,仅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7.
朱建 《浙江林业》2007,(11):22-23
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建立现代林业的产业体系;建立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必须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林业的多功能性是林业的客观属性,因为林业是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能够提供生态、物质和文化三大产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不断提出的多元需求。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人们对物质上的需求将向更高层次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拓展,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森林生态环境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林业被定位成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形成和实施,即从社会对林业生态和经济两大需求出发,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相应地把森林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并分别按照各自的规律进行经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投入的多寡是决定一个行业发展快慢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来,我省林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加。近10年来,我省省级以上财政对林业的投入从2亿多元增加到1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实现稳定增长,城乡绿化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林区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林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我省林业仍存在着森林分布不均衡、森林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0.
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1.81亿亩,占国土面积的57.11%。至1998年末,全省森林面积1.38亿亩,森林覆盖率51.73%,森林蓄积量达2.75亿m3。在消灭宜林荒山、实现全面绿化,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林业投入发挥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作用。但是,要实现下步我省林业发展目标,林业资金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因此,林业投入问题仍是有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一、问题虽然我省近年来林业投入有很大增长,但是林业投入严重木足仍是我省林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方面,我省为消灭宜…  相似文献   

11.
正林业是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采集和加工的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林业统计作为林业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林业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数据搜集、整理、分析来反映林业经济现象的数量状况和特征,认识林业经济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而作为行动决策的依据。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的基层单位,在现代林业建设及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发挥着龙头和  相似文献   

12.
林业生态建设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可促进经济增长,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就目前阿勒泰地区情况而言,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制约着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分析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颖  李坦 《林业经济》2012,(1):23-26
森林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功能。近年来,森林生态保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对森林的社会、文化功能保护,即森林文态保护重视不够,相关发展滞后等问题。文章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走向成熟推进和消费拉动阶段,森林文态保护是未来林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森林文态保护是重点。文章最后建议,应把森林文态保护纳入森林立法和管理,加强林业发展规划,突出物质财富生产和精神财富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森林文态保护和绿色文化的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森林资源一方面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在发展林业经济并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森林生态系统与林业经济紧密相联相互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林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众多森林生态脆弱区。因此,应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详细分析,确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完整的情况下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为社会发展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森林生态管理与林业经济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业》2006,(1):47-48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之一。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建设力度.把“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质量.强化森林生态功能.积极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屏障”列入生态省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韦杨 《农家之友》2009,(16):88-89,92
1导论:林业与林权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则是以森林资源为经营对象,以保护、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为主要经营活动,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为经营目标,兼具生态功能和产业属性的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7.
森林主题下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背景与内容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敏雪 《浙江林业》2005,(11):34-36
对经济和社会系统而言.森林不仅是经济资源,更具有生态功能。把森林及林业活动纳入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充分体现森林的价值和林业的贡献.这就是森林核算——森林主题下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多种经营业作为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经济运行的不可缺少的产业,它为调整林业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综合开发利用林区自然资源、拓宽林业企业发展领域、发展和繁荣林区经济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林业的多种经营业发展较快,初步显示出强大的优势和勃勃生机。研究多种经营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其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多种经营业的发展现状(1)发展速度快,产值在林业社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从1979年到1994年,吉林省林业多种经营业的产值由6378万元增加到…  相似文献   

19.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多种生态功能,由于有限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严重衰退,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并诱发各种自然灾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预防森林灾害事故的发生,是当今生态保护的重点。其威胁生态公益林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林业投资主体及资本利益取向的视角,采用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林业财政支出、社会林业投资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的影响模型,并测度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林业财政支出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有明显的正向效应,但存在上升拐点,在趋向上升阈值点时影响系数下降。(2)社会林业投资对森林资本积累的影响因当地森林资源禀赋而异,在森林资源丰裕地区,社会林业投资可以促进森林生态资本的积累,实现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的兼顾。(3)社会林业投资的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效应比林业财政支出的效应更大,社会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并实现财政投资的生态建设功能。(4)人口密度、人均林业产值、产业结构等因素均对森林生态资源积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