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并强调了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股权代理关系在市场实践中的重要性已远大于公司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来源,本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研究的结果是控制股东为获得控制收益而进行的控制活动所造成的公司股权价值的损失是代理成本的来源,模型的实践意义在于:完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股本的全部流通,是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主要考察了作为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外部审计制度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并且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公司聘请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动机越大。研究还发现公司选择高质量外部审计师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越小。说明无论是内部控制制度,还是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均具有一定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建设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呈现明显的上升发展趋势,但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却相对较短,这与内部控制问题有极大的关系,企业管理者应当对此予以关注.文中将对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剖析这些问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郭新蕙  张代宝 《时代经贸》2009,(8):49-50,52
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意识不强等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分析中小民营企业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加强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9月具体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八要素对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较为严重,为改进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现状,并运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理论结合实际状况进行了粗浅分析,希望结合二者之间紧密的联系为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把握一个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只有小部分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客观上将公司的经营管理委托给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付出了巨大的委托成本,导致他们亏多盈少。通过创新制度:在出席股东大会的中小股东当中,由他们选举若干名"补全代表",由这些"补全代表"行使未出席股东大会股份的表决权,中小股东近乎全部参加股东大会;中小股东以其持股总量按每5%持股量选派一名董事,每一位大股东分别以每5%持股量直接派出一名董事,董事会中既有控股股东的代表又有中小股东的代表,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相互约束并制衡,框架出一个全体股东同生共死、同等收益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孙继杨 《经济论坛》2007,(11):124-125
家族或个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达到临界控制权比例以上就属于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一般认为:个人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超过50%以上,称为个人类家族企业(PFB);家族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达到50%以上,称为家族类上市公司(FFB).在13个西欧国家中,除英国和爱尔兰外,在5232家上市公司中,有44.29%由家族控制;在德国,家族控股的企业占20.5%;在新兴市场,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国家,40%以上的上市公司是由家族控制的;我国由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以自然人或家族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为249家(苏启林,2005).这些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对家族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效率与秩序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敏 《经济视角》2011,(10):41-42,7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逐步强大,成为中国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民营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风险意识淡薄。民营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必须在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和内部控制的现状的分析,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小到逐步强大,成为中国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民营企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风险意识淡薄.民营企业要取得持续发展,获取新的发展空间,必须在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功夫.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和内部控制的现状的分析,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元旭  吉祥熙 《技术经济》2017,36(7):128-133
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的视角,对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产生代理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发现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司绩效、创新、捐赠和信息披露质量方面,但是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对研究结论的不一致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层次和上层建筑,对企业管理控制和交易控制有效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公司治理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及信号阈值与可观测结果的对应关系。在企业流程再造中,应该充分重视公司治理控制对已有流程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要求得新的发展 ,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近年来 ,许多声名显赫一时的民营企业纷纷落马 ,究其原因在于决策失败 ,而决策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决策的独断和无制约 ,这充分说明企业缺乏一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体现决策制约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 ,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缺陷。内部控制的嬗变理论揭示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 ,其内容涉及到企业治理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体现。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密不可分 ,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的有效保证 ,而公司治理是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呈现出“拥有者管理型”的特征 ,即出现股权集中或拥有者管理公司的形式 ,这一治理结构模式客观上容易出现股权高度集中 ,造成“内部人控制”、董事会职能难以履行、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等缺陷。因此 ,民营企业应围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有效的充分体现决策制约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构建以决策控制为中心的内部控制框架中 ,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应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 ,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 ,并且要建立多元的明晰的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14.
康玲 《经济论坛》2006,(23):88-90
内部控制由来已久,先后经历了内部牵连、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纵观内部控制发展史,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便是COSO委员会的成立及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出现。COSO在此研究报告中将内部控制解释为: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营运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法规的遵守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只能为实现以上3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非“有效保证”。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下,管理当局依据一定…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降低了中小股东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成本,使其能够更加便利地借助网络进行投票表决(用手投票)或卖出股票(用脚投票).文章在互联网使用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基于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将中小股东的两种治理行为(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置于同一个研究框架下,考察了其对第一类代理成本(经理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股东的治理行为对经理代理成本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约束作用有限.文章进一步比较了不同的企业环境下中小股东的治理行为对代理成本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用手投票提高经理代理能力存在行政介入机制,用脚投票约束经理在职消费存在市场压力机制.文章的研究为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证监会完善网络投票和交易规则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劲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266-267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成功的企业由于内控有效而得以扩张;而内控失败必将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甚至破产。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主要对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配套指引》,对注册会计师提出要求,需要其对内部控制出具审计意见,这将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又进一步地联系在了一起,基于公司治理效果角度对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两者是相互影响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论转型期外部制度障碍和内部制度创新与民营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因素包括来自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其中政府宏观制度层面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尤为突出,政府为实现经济增长和自身利益的双重目标内生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使民营企业在融资、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和税收负担等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不公正的待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对待宏观制度创新与微观制度创新的关系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片面地把民营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归结为外部制度环境障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过分依赖外部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这两个方面一定程度都阻碍了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增强,政府应通过转变实现目标的途径、重塑政府机构及官员的利益结构,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管理和约束,有效化解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同时,民营企业应减少对外部制度依赖,努力通过微观制度创新提升其竞争力,促使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5)
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看,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等内容,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中小农业企业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使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不同的风险。以中小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三个主要方面,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分析中小农业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有效降低其面临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商业银行面临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挑战,其健康稳定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然而,现阶段,虽然我国已有三家原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外上市,实行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自身改革,但距实质性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相差较大。文章基于这种背景,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角度,对当前上市后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信息系统、内部考核、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找出其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