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务,现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分析了北大荒精神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从思政课教学、育人两个方面总结了北大荒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的途径和做法,并提炼了以北大荒精神为指引在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上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题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地区的红色文化、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难以展开、思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不足、高校大学生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各高校应尽力探索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并优化思政课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发挥高校思政课红色育人的效用。  相似文献   

3.
张营 《理论观察》2022,(2):41-43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离不开高校思政课堂这一重要阵地。在价值维度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与完成教育要求的客观选择。在理论维度上,思政课本身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内在契合性和包容性,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可能。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则需要高校坚持“两个结合”,加强意识形态和文化自信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关键,是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旗手,深刻体现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师资配比与学校发展不相匹配、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与素质发展,与时俱进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完善评价体制机制,需要高校与教师共同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校思政课"活起来"为主题,阐明"活起来"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命之源,分析"不够活"是高校思政课的问题之根,提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教学"活起来"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以及高校思政课"活起来"应该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6.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该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同时对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机结合,需要从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等多方位考量,着力推动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深耕“四史”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入的有效路径与方法,从而着力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智慧课堂的构建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和课堂吸引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构建智慧课堂,需要推广智慧教学理念、建设时效性的思政课程资源库、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对思政工作“如何培养人”提出了新要求,也必将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大思政课”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平台。文章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现实挑战为切入点,旨在探讨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路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微社会”教学模式即以“课堂+微社会+社会”为建设模式,以和谐共享、实践创新为建设理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例如全忠投影、3D影院、红色景区及文化虚拟场馆等,补理论教学之缺,查实践教学之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学生体验社会,读解、参与并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平台.“让社会走进高校,让高校走向社会”的“徽社会”教学模式以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解决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全员有效参与的难题,重塑了思政课形象.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的实施,为京津冀高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带来重要契机。基于协同发展理念,京津冀三地高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化思维,正视差异,优势互补,搭建区域化思政课教育教学共享平台,以期促进各方教学质量共同发展,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具有意识形态功能.为满足社会形势的变化和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牢牢把握思政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关系,借助教学改革的机遇,着力应对改革过程中的挑战,寻求和实施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可以从路径、方法、机制3个主要维度进行思考和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现实路径涵盖了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知”、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情”、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意”、激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行”4个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方法包括灌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信息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互动教学法6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保障机制主要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构建学校部门联动机制、优化教学激励驱动机制、设置教学反馈评估机制4个要点。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的繁荣发展对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进教学方法。高校各级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凭借其独树一帜的优势,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广泛,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通过分析微课的基本含义,研究微课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在高校思政课中构建微课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作为本科教育教学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改革尝试,引起广泛重视,各高校纷纷展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点,不仅需要各高校展开教学实践,而且需要从学理的角度来认识课程思政这一新教育理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反思,以解答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由此形成课程思政建设中立德树人的一般原则。文章从课程思政元素的科学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圆融有机融合以及专业教师课程育人能力的有效增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以来,西藏高校思政课建设与全国其他高校思政课建设同步,并且注重特色,取得了阶段性成就。西藏高校的思政课建设具有独特的建设特征与地位作用。与此同时,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西藏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好为西藏经济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环节,对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具有重要意义。情境学习理论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情境化学习样态并将其向真实生活境域转换,以实现教育双方共建共享、教育意义有效生成、教育目标有机实现的学习理论。在当前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参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各类主体对情境学习理论的认识有待提高、其所使用的方法缺乏情境性。文章提出,将情境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4个方面,提高整体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可以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实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需要重视和培育师生协同思维,才能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师生思维的科学协调,更好地达成思政课的育人价值指向。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思维沟壑"、"思维藩篱"、"思维屏障"等偏离师生协同思维的现象,高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协同思维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价值,从更新教学观念、贴近学生实际、丰富教学方式、整合教育资源、强化问题思维等方面着力培育师生协同思维。  相似文献   

19.
信息化时代,如何适应时代变化,进行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热点问题。本文从高校思政课教学遇到的困境出发,找寻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途径。"微课"模式作为适应时代的产物,可解决高校思政课遇到的瓶颈,为思政课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俐 《黑河学刊》2012,(10):106-107,109
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因为实践教学不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也符合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思政课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三方面的因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从提高实践教学学时比重、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建立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