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议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勉 《特区经济》2006,(2):371-372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诚信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用缺失现象时有发生,担负着社会神圣公益使命的非营利组织也不例外。本文拟通过“为什么”和“怎么样”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两个方面的论述,初步探讨其公信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及原因,提出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难的对策:加强相关的内部制度建设;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拓宽筹资渠道;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含义、内容、意义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对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核算问题的对策:(1)加强建设公信力,提高信息透明度;(2)加强财务核算,资金运营的管理;(3)加强内部核算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4.
优化信用环境建设可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在建设信用体系过程中存在着政务诚信缺失,降低政府公信力;信息不对称和企业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应从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建立政务诚信监管机制,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完善个人信用体系配套制度;健全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充分发挥失信惩戒作用;提高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等方面入手来优化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5.
李治 《理论观察》2013,(12):41-43
伴随着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公共产品、服务社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非营利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一样存在着道德风险、信任危机,缺乏公信力的事实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神经.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弱化使其难以获得运营所必需的资源支持,发展陷入困境.文章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制度建设是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现,伴随而来的是组织自身的制度以及行业内部的监督体系跟不上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步伐,由此产生了很多负面的事件,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反过来阻挠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因此,本文建议建立非营利组织的自律体系,非营利组织才能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非营利组织的特性,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其发展对策。指出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的切入点。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建立多方参与的筹资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工作指导;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其管...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治理结构是推进非营利基金会组织能力和公信力建设的关键。目前,我国因非营利基金会治理结构不完善而导致的诚信危机、社会责任缺失、组织效率低下甚至中饱私囊的现象层出不穷,使基金会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因此完善非营利基金会治理结构尤为重要。对我国基金会治理结构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也正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从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公司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对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从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这几个方面入手,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10.
"塔西佗陷阱"作为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标志,对政府治理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近年来,由于受社会改革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府自身治理缺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直线下滑.要提升政府公信力,避免"塔西佗陷阱",应从完善公务员诚信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和构建沟通平台等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与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捐赠总额较小、慈善营销比例较大、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监督不力、非营利相关税制不完善等。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可从规范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双方行为、促进非营利税制改革、增强组织交流与沟通、开发多元化的合作渠道和方式、增强风险意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不断推进,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地位日渐突出,其内部治理问题也成为了亟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的产权特性和我国非营利组织特殊的治理困境出发,提出刚柔相济的内部治理机制,即在以权力制衡的结构设置和动态的制度安排为基础的刚性管理基础上,通过组织文化的培育、激励机制的完善,团体学习等方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柔性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的生命。"郭美美事件"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也因此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其危机管理水平的高低更是关系着非营利组织的生死存亡。文章在分析了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研究现状后,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地征收中生态补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保护法学等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文章试图从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原理,即利用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入手探讨土地征收过程中生态补偿缺失的现状,分析由于缺失而导致的结果,同时提出转变观念、完善制度等方面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会计诚信的含义,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杜绝会计信息造假、重建会计诚信的对策:减少社会外部不良环境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不利影响;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在企业层面积极建立会计诚信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法律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相应法律机制;切实加强政府对会计活动的监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健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企业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须要从建设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加强内部管理,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很大挑战,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满足自身发展和参与竞争的需要,审计必须实现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从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等几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无论是从目前还是长远的角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已经成为当前会计造假的主要成因,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毒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证会计处理过程和方法符合国家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保护企事业单位财产,就必须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外部监督力度、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控,从根源上解决内部会计控制的缺陷,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赵恩成 《改革与战略》2012,28(11):41-44,77
改革机制是对改革过程进行激励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 文章从分析改革要素和改革过程入手,将改革机制细分为动力生成机制、组织推动机制、技术支持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 以此为框架,提炼出滨海新区构建综合配套改革机制的经验和做法,进而指出其在主体积极性、组织投入、方案设计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分析了问题背后的成因 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动力生成机制、组织推动机制、技术支持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以激发改革主体参与热情、加强改革组织投入、提升改革设计水平和建立改革制度保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提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监督机制;强化风险评估意识;加强组织中的信息沟通;加强控制活动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