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婚内侵权案件的日益增多,婚内侵权问题备受关注,婚内侵权因其侵权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婚内侵权问题性质界定不明,纠纷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对婚内侵权行为予以实质分析、界定婚内侵权性质、明确婚内侵权的法律适用,结合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实际情况进而完成婚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
王红川  姜平 《商》2014,(42):250-250
最近多地发生夫妻中一方要求另一方对婚内侵权行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对此现象,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本文拟对婚内侵权赔偿问题进行法律研究,为我国构建婚内侵权赔偿制度提供学者建议,保障夫妻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家庭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现行法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在逐渐进步,但仍有不足之处。家庭暴力是由社会、文化和法治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对其进行法律规制有重要意义。目前,宪法、婚姻法、刑法以及反家庭暴力法均对家庭暴力进行了法律规制,但仍存在受害者举证难、"以暴制暴"刑事责任过重、人身安全保护令实施不力、婚内侵权损害可救济性存疑等困境,应当考察现有制度公平性,对不足之处进行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4.
林益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291-292
主要依据西方国家逐渐对婚内强奸行为的犯罪化的背景,引出我国的婚内强奸是否应该法律化也备受争论,通过对国内通说的三种学说的阐述与分析,陈述自身对婚内强奸犯罪化的见解以及对我国在这方面立法的理解与意见。  相似文献   

5.
田继龙 《消费导刊》2009,(8):132-132
"婚内强奸"是一种存在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能否将其犯罪化以及定何种罪名是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最具争议的问题,刑法理论界亦存在着三种观点,即肯定说、否定说、以及折衷说。笔者认为婚内强奸非强奸罪,但并不意味着承认婚内强奸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定统一的法律,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基本上是散见于我国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成为我国正式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传统的民事法律中,对侵权损害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了先关规定,而由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赔偿能否得到民事法律的保护却仍然存在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种新型合同的出现使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屡见不鲜,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在实践中有非常迫切的需要。该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定义,对我国现行法律中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现状进行分析,引出了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也对建立完善该制度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强奸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但是婚内强奸行为是不是犯罪这一问题在我国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界还存在争议。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婚内强奸不是一种犯罪行为并提出了七大理由。但是他的理由是不是合理、充分呢?笔者欲从妇女权益保护的法理角度分析婚内强奸行为,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对我国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李雅琴 《中国市场》2010,(39):154-156
目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尚不承认精神损害赔偿,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这就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的全面保护已成为世界法律发展潮流,在刑事审判领域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把精神损害纳入损害赔偿的内容之中。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刑事侵权案件中的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却付之阙如,既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也不利于惩罚犯罪分子,更与世界人权保护的发展趋势相悖。建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对刑事侵权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保护,最大程度地维护被害人的权利,是世界人权保护的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的重点领域,自动驾驶技术未来将大幅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保险赔付。但自动驾驶汽车难以快速跨越人机共驾阶段,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机动车事故侵权损害赔偿与保险赔付具有显著协同效应,人机共驾汽车事故的侵权责任分配影响着未来交通事故的保险应对,而互动良好的事故保险可以强化侵权法效力,降低人机共驾汽车事故侵权责任不确定性。法经济分析具有独特的责任和风险视角,把人机共驾汽车事故成本细化为直接成本、风险分散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为实现驾驶人、生产人和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均衡提供工具借鉴。针对人机共驾汽车事故,应该以事故成本为目标调整归责原则、以过错为界限定位侵权法与交强险的功能,并利用无过错保险调整交强险。  相似文献   

12.
叶姗 《财贸研究》2011,22(4):149-156
及时救治受害人是突发事件处置中最重要的措施,因此,充足的救治费用保障至为关键。突发事件可能没有侵权行为人、其他法定责任人或相关主体缺乏即时赔付的责任能力,而受害人也可能欠缺自行给付救治费用的能力,由公立医院垫付救治费用则于理不合,这些都是财政垫付救治费用的客观理由。垫付责任已被《侵权责任法》确立为一种侵权责任,而财政垫付则有别于传统的财政支出行为,财政垫付责任可以视为财政支出行为与侵权责任发生的竞合。财政垫付将有力促进突发事件造成损害的填平,理论上属于社会救助体系中专项救助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由于高空抛物侵权责任实际上是侵权人与无辜第三人之间的博弈,通过博弈论这一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高空抛物侵权责任进行分析,将无辜第三人分为侵权人之外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和物业公司两种,通过两者的优势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物业公司赔偿方案比现行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立法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四十条规定了侵权补充责任,但没有明确规定补充责任人追偿权,学界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肯定或者否定侵权补充责任追偿权,应当考虑是否符合权利、效率与公平的要求,是否违背民法学的一般原理。另外,探讨侵权补充责任追偿权,还应该研究比较法理论。我国侵权补充责任追偿制度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对此应作扩张性解释,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侵权补充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5.
雇主责任也称替代责任,替代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雇员只要在雇用范围内实施了侵权行为,雇主即要对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不问雇主是否有过错。大陆法中的雇主责任,有的国家采用过错推定责任,有的国家采用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合乎世界民法之潮流,应当为我国未来民法典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晶 《中国电子商务》2014,(10):215-216
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快递业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工作及生活方式,但同时因快递邮件也带了快递服务中某些法律方面的纠纷。其中快递邮件损害赔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内容,接着指出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其次,对快递邮件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最后从国家立法、快递企业,消费者三个层面思考,为进一步完善快递行业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展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加上利益的驱动、监管不严等原因,在各类展会中,知识产权侵权、假冒和滥用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给知识产权所有者和广大消费者造成损害,而且还扰乱了会展行业的正常秩序。因此,规范会展知识产权行为,维护会展市场秩序,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旭 《商业研究》2011,(4):129-134
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的依据和标准,也是贯穿于整个侵权责任法并对各个侵权法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是侵权责任的伦理和正义性基础问题,"三元论"归责原则因具备内在逻辑联系和层次性而较之其它归责原则说更具有合理性。我国新颁行的侵权责任法采用二元归责体系,即归责原则由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构成,归责原则应采用以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以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9.
Several areas of expanding corporate responsibilities are evident from current practices. This article penetrates one such field, economic compensation through litigation, and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and desirability of reversing the trend. In court, companies are fined increasing amounts for an ever wider range of faults, or they settle out of court under this legal threat. This is not a local American problem, but European companies are increasingly involved because of globa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in Europe is also driven by the same factors as in America – the mechanics of litigation and conventional ethics. The greed of plaintiffs and lawyers can mobilize the perceived virtue of sympathizing with a victim. Therefore it seems likely that a precondition for tort reform is an ethical reevaluation. Is it desirable and politically possible to make the individual more responsible for his own fate?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d the interaction of gender and marital status on attaining mentors among 405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in contrasting Taiwanese and U.S. cultures. In line with social role and signaling theories and the cultural concepts of gender-egalitarianism and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married U.S. women had a lower likelihood of having a mentor compared to single women or men. Being married disfavored U.S. women but did not disfavor Taiwanese women. Further analyses using only the U.S. protégé sample also revealed that being married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sychosocial mentoring received only among male protégés. We discuss results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