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长安城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都长安及其京畿地区也是农业生产最为发达的地区。为了供应京城内大量人口的日常消费和为全国的农业生产作出示范,西汉王朝尤为重视京畿地区的农业生产,着力兴修水利工程,赵过推广代田法首先在太常、三辅之地,又令全国郡守派员到长安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农学家氾胜之也致力于三辅地区的农业推广,其编著的《氾胜之书》也主要是对三辅及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汉都长安及其京畿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创制和推广,从西域等地引进的农作物率先在此得到培育和传播,使这里成了全国最富庶和农耕技术最发达的地区,不但保证了京城的生活品供应,也为全国的农业生产提供了示范和经验。汉都长安对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传统农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汉代所推行的“代田法”是为历代农学家所注意的一种农作法,如《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国脉民天》、《农政全书》等都摘录和议论“代田法”在农业技术改革中的作用。“代田法”首见于《汉书·食货志》,东汉崔寔《政论》也谈论过。但所载文字是很少的,只有一小段文字。由于记载的简略,引起后代对“代田法”有不同的推测。有的认为是由“区田法”发展成的一种高产办法,有的则认为是“畦种法”。据《汉书》所载“代田法”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根据前人经验进一步创造发展而推广的。由《汉书·食货志》和《政论》只能了解一部分科学技术活动和内容,其中具体技术操作方法是不清的。  相似文献   

3.
三杨庄遗址所反映的汉代农田耕作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杨庄遗址汉代农田遗迹,是了解当时农田具体形态以及耕作技术的重要考古发现。文献记载的代田法并非一种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其中包含经过中耕等环节、实现甽与亩"岁代处"的中耕技术。汉代赵过所推行的代田法是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创新。结合三杨庄聚落遗址在汉代的宏观与微观环境,以及汉代冬小麦的种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得到广泛推广的史实,可知该遗址的农田形态正是为适应其周边环境的一种技术选择,这种技术选择与代田法抗旱保墒原理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旱地农业     
<正>我国在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时期的过程中,冶铁技术和铁质农具的发明,使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铁农具与木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更加坚韧、锋利、耐用,逐渐成为农具的主体。尤其是铁质犁具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畜力耕作方式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新的生产力时代的到来。此后直至魏晋,我国的旱地耕作体系逐步形成,出现了代田法、区种法、溲种法等先进的抗旱栽培技术,北方已形成了以耕、耙、耱、锄相结合的防旱保墒耕作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总结浙江台州柑橘特色产业概况和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原因。"组织化"实现了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培育了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主体,降低了交易成本;依托"组织化"推广"标准化",使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变"被动"为"主动",选择了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竞争力的最佳方式;"组织化"为"品牌化"提供了动力,"标准化"为"品牌化"奠定了质量基础,"品牌化"推动了"标准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正>为执行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坚持敞开收购不"打白条",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提高企业服务水平。江苏省从2013年起陆续推广使用粮食收购"一卡通"业务服务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粮食收购、销售方式,使粮食收储企业员工从粗放型管理向流程化管理、机械化操作、信息化传输、可视化监管方向转变,有效缓解了粮食进出库的繁重业务,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一、推广运用粮食收购  相似文献   

7.
《江苏农村经济》2010,(5):70-70
<正>有关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为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衔接,2009年我省启动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各有关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驻村专家多形式开展科技服务,有力促进了地方农业主导产业升级和"一村一品"发展水平,涌现了一批先进典  相似文献   

8.
临猗县建设高标准农田,保证"三个到位",在精心组织上求突破;突出"三个结合",在总体规划上求突破;实行"三个标准",在基础设施上求突破;注重"三个推广",在科技带劲上求突破;建立"三个机制",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严格"三个把关",在资金管理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入社后有哪些好处。这些问题,可以从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编撰的《江苏省"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集锦》得到解答。这本"集锦"共收集了122个合作社案例,是全省4.4万个合作社中的杰出代表,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很值得认真总结、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中国古代国情相适应的农业经营思想,有的直到今天还具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战国初,李惺在魏国为相时,作“尽地力”之教,是最早的集约耕作思想的表现。“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就是加强劳动强度,实行精耕细作,挖掘土地潜力,提高产量之意。汉代,通过推广“代田法”和“区田法”等方式,把精耕细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在扶贫中,我们主张给贫困户和企业以必要的"蜜蜂",不提倡单纯赐给"蜂蜜"。因为给"蜜蜂",能促其生长治穷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赐蜂蜜,只能解决被帮者暂时的口福,是一种短期行为。六十年代,在全省农村金融部门中,推广了绵竹县齐天信用社"扶贫先扶志,帮人先帮心"的扶贫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关键就在于"扶",而不是"填";是帮心立志,而不是慈善恩赐。扶贫首先是扶志,使被"扶"者自身萌发和生长治穷的信心和决心。只要这一工作做好了,被"扶"者就会自己站起来与贫困抗争,走上自我脱贫的征途。  相似文献   

12.
<正>山西五台农商银行全面实施"文化强企"战略,构建完善的文化体系,加大文化品牌宣传,使"软"文化结出"硬"果实,经营业绩有了质的飞跃自2011年由五台农信社改制以来,五台农商银行全面实施"文化强企"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经营业绩较改制前实现了资产、负债、贷款、收入和人均利润"五个翻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五台农商银行。先后被中国金融思想政冶工作研究会授予"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被山西省总工会金融工委授予"工人先锋号",被中国企业文化促  相似文献   

13.
<正>近两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实施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亩产300kg小龙虾模式化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紧紧围绕"提高小龙虾规格、品质,增加养殖产量、效益"目标,转  相似文献   

14.
<正>改良种子一本万利。发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绿色革命",10多年时间就使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单产增加一倍,为世界农业生产做出巨大贡献。这次"绿色革命"本质是种子的革命,核心是抗倒、高产矮杆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现在,距第一次"绿色革命"发生已经半个世纪。50多年来,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科技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种业科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上杭县于2013年开始池塘养殖匙吻鲟,为了提高鱼苗的成活率,使匙吻鲟在我县推广养殖,2016年3月-4月,在上杭稔田渔博园开展了县科技推广应用项目"匙吻鲟鱼苗培育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项目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报载,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计生局大门口的政务公开栏上,中间有一块空白处,上书"群众点题栏",空白处贴着两例对群众点题的解答.这一问一答.让人有种干部服务群众至上的感觉.笔者认为,对于这种点题公开,应加以提倡和推广,使其真正成为答民疑、解民难的群众心目中的"公开栏".  相似文献   

17.
正推广建设户用沼气池400多万座;建成各类服务站点6371个;沼气从业人员达到1.57万人;服务240多万农户;覆盖率达到40%;受益人口达到2000多万人……这是自治区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转战"林业部门时,多年来在鏖战石漠化的"战场"上拿下的"战绩单"。这张耀眼的"战绩单",使广西的石山重披绿装,干枯多年的山泉又清水长流,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会使农民享受更好的生活;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农民和农业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小农户长期存在提供了政策依据;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未来的乡村治理指明了新方向;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唐朝著名诗人陆龟蒙撰写的《耒耜经》,是我国最早专门记述农具的作品,全篇分量不大,加序文在内,总共有63字,全篇文章除对“爬”、“砺择”、“碡”三种农具略作了一些介绍外,十分详细地记载了唐代的重要农具———犁。犁,作为重要的耕垦农具,早在春秋时期已有它的雏形,西汉武帝时期,“治粟都尉”赵过,曾组织一批能工巧匠,对犁作过较大改进。到了唐代,随着全国耕地大幅度开垦需要,更有曲辕犁的创制和应用,它标志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曲辕犁是由原来直辕犁演变改进而成的,因为这种犁首先在长江下游得到推广和应用,所以又常被人们称为“江东犁…  相似文献   

20.
最近,《人民日报》"华南新鲜事"专栏介绍了广东高要市白土镇"政误公开",有错就改的做法。广东高要市白土镇政府敢为人先,大胆推行"政误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些做法,在2月25日召开的肇庆市第七次依法治市经验交流会上,作为经验向全市介绍、推广。笔者以为,这一经验不单要在某一市推广,而且要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首先,敢于公开政"误",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