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辞典     
《中外企业文化》2005,(9):80-80
企业文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如:企业文化与组织气氛(Schneider,1990)、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AuthurK.O.yeung,1991)、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MylesA.Hassell,1998)、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OdenBirgitta,1997)等,其中具代表性的有:■1990年,本杰明·斯耐得(Been-jaminScheider)出版了他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OrganizationalClimateandCulture),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期,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幸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一、幸福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是企业管理理论的重大进步 提到幸福企业文化理论,首先要涉及幸福和幸福企业问题.那么,什么是幸福?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有诸多研究.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能否推动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文化的科学性,即科学的企业文化才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我之所以在企业文化这个词之前冠以"科学"的定语(不是通常讲的先进的或落后的),是指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现状之间的一种恰当的关系,这个恰当关系不仅表现为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现实性,也表现为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与企业科学发展方向上的前瞻性.因此,科学的企业文化至少可以确定为:一、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发展进程相一致;二、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经营实际相吻合;三、企业文化必须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四、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顺应.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文化管理的方式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相对于管理标准、岗位标准等物化的"硬管理"方式,文化管理通常被理论界称之为"软管理".正确认识和处理"软管理"与"硬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正确把握文化管理特征与方式、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管理主潮.邵鹏《企业文化))(哈尔滨)94.1(4)中国企业文化的问题与出路陈小平《企业文化})(哈尔滨)94.1(11)“困境企业文化”研究论王士俊《企业文化))(哈尔滨)94.1(15)论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欧维柱《企业文化})(哈尔滨)94.1(17)我国职工队伍需求层次浅析张德《企业文化》(哈尔滨)9 4.2(12一16)培养“品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管益忻郭廷建《企业文化)}(哈尔滨)9 4.2(17一18)当代企业文化管理学说的核心—人性管理高淑兰《企业文化))(哈尔滨)9 4.2(19一21)企业文化联姻正效应透视赵安祥《企业文化))(哈尔滨)9 4.2(22一23)…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都是当前企业管理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只有那些能够使企业适应市场经营环境变化并在这一适应过程中领先于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才会在较长时期内与企业经营业绩相联系(科特,1992).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企业文化的变革.那么,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变革中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什么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变革的一半模式是如何的等相关问题,本文试做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肖坦先生《对企业文化“基因说”的不同看法》(以下简称“肖文”)一文,我对他这种讨论探索问题的精神表示赞许.以下我就提出企业文化基因问题的过程、理论来源以及不同于肖坦先生的观点等,做一必要的论述,以求厘清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8.
陈燕  邓旭 《企业经济》2003,(6):91-92
20世纪80年代,不少西方学者突破了传统的观念,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力图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出更加深刻的分析和更加合理的解释。这就是西方管理理论在上个世纪的最大突破———企业文化理论(也称为组织文化或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理论是对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的一次挑战,它的发展使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初的企业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了企业管理理论。从西方学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研究情况看,企业文化理论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以价值观、价值体系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西方学者所说的企业文化同我…  相似文献   

9.
一、情绪病态型的企业文化 (一)傲慢型的企业文化. 傲慢型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包括管理层)在同相关组织、个人特别是同行其他企业打交道时,表现出一种盛气凌人、狂妄自大的企业行为态势.(1)这种企业文化多发生在企业有一定规模、发展速度比较快、市场容量比较大、盈利水平比较高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自从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在八十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就兴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研究热.虽然这种热潮因为某种原因而冷淡了一阵,但今天仍热潮“汹涌”,有关出版物不断涌现,研讨会、研讨班接连举办.然而,有识之士认识到,这股热潮仅浮泛于表面,没有触及深层次的问题.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尚没有在中国结成“正果”,企业界亦觉得它可有可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在于没有把西方企业文化理论与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企业文化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因此,企业文化的中国化,必须也应当成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征稿启事     
《冶金企业文化》以服务于行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冶金企业文化建设为宗旨,追求严肃扎实的学风,提倡文章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对理论探讨提倡宽容求进和学术民主。本刊欢迎有志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新老朋友踊跃投稿。为此,提请注意以下事项。一、今年投稿内容参考重点:1.企业文化方面——①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三大工程”——“意志化工程”(将企业价值理念内化为自觉的全员意志)、“物化工程”(将企业价值理念渗透于企业管理制度和内部机制之中)、“形象化工程”(通过整体设计和系统的活动,将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地传达…  相似文献   

12.
代理成本问题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理论文献综述提要 (一)代理成本理论的起源 现代企业理论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Coase,1937)按研究的重点不同,企业理论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前者侧重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后者着眼于企业的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其中代理理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代理成本理论;另一类是委托--代理理论,基本上完全以正规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更加形式化和抽象.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中,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管理理论也越发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企业想要深入发展,就必须用文化管理理论来建设企业,形成自己企业特有的文化作为支持,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精神,可以在传承中不断的丰富和创新.本文在经营环境日趋变化的情况下,以华为企业为例,阐述文化管理理论在其公司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企业文化基本概念的探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企业文化理论是研究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的管理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企业管理学界出版的几本有关企业文化管理的著作,都把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方式,认为这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其实质是一种以经营管理为栽体的企业经营性、竞争性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竞争哲学.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这一本质属性,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一、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跨文化管理的理论综述企业的国际化将跨文化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 (一)信任度差异理论人们之间本能的信任度不同,形成关系文化模式也不同。对跨文化管理颇有研究的艾德沃德·赫尔(Edward T.Hall)先生在研究了世界各国文化后,提出了高度关系文化和低度关系文化模式。他发现,中国、日本、越南等东方国家都有显著的高度文化关系现象,而低度文化关系文化多存在于德国、瑞典和大部分美洲国家。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1994年,如果从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在美国引起轰动,对国内管理学界产生微弱影响算起,即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开山作“新潮四重奏”——《日本的管理艺术》(1981年)、《Z理论》(1981年)、《公司文化》(1982年)、《寻求优势》(1982年)发表并产生轰动效应的1984年算起,也十年有余了。尽管国内译介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承有助于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并促进企业战略的形成与实施。然而,目前国有企业文化的传承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因素,如何引导年轻员工充分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并进一步在工作岗位中践行,是当前企业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吸引—选择—损耗模型,以中航光电为研究对象,通过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索了国有企业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机制。研究发现,中航光电针对国有企业自身特点扬长避短,搭建出一套有效影响文化传承的要素,包括领导引领作用(以身作则、聆听声音、培育人才)和人力资源制度的强化(选人、培养、考评、薪酬),并逐一分析了这两项要素对文化传承表现形式(文化内涵认同、文化内涵践行、全员文化共建、部门文化联动)的影响机制(柔性感染和刚性强化)。研究结果对现有组织文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吸引—选择—损耗模型进行了拓展,可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兼并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1.托盘文化.企业文化有有形(物质的)和无形(精神的)两个方面.有形文化受企业的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外型等制约;无形文化受企业员工素质、不同生产经营行业特有的指导思想、行为方式等制约.更重要的,企业文化植根于社会文化,它不仅与本企业有关,而且与企业当地的地理、人文、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一些人不考虑这些企业文化的社会及行业属性,不注重这些企业自身条件而采取“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进行托盘别的企业文化的作法,使兼并企业的文化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组织理论由彼得·圣吉提出后,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争相学习.文章认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所提出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软管理,一种企业文化.通过对学习型组织和传统企业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探寻一种合适的方式将学习型组织文化融入到现代企业当中,以提高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