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为江苏省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数学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以及成因.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  相似文献   

3.
程小芳 《商业科技》2008,(21):223-223
本文通过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数学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以及成因.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  相似文献   

4.
《商》2016,(10)
江苏省虽经济较发达但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本文以江苏为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流动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经济发展总量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流动对苏南和苏中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上升趋势,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对缩小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金融相关比率为衡量指标,运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方法,对江苏省63个县市和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1999-2009年金融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1999-2007年间金融发展呈现出β绝对收敛的特征,2007-2009年略有发散特征。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区不具有俱乐部收敛性,而且苏中地区各市县金融发展的差距最大,苏南次之,苏北最小。  相似文献   

6.
作为发展中大国,外资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对我国包括城镇化发展在内的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外资大省江苏省特有的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特征,以苏南苏中苏北的1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外资区域转移、集聚和城镇化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不同层次地区城镇化增长中水平贡献和迁移贡献的分解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探讨FDI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部存在外资区域转移的现象,FDI与江苏省城镇化发展存在良性互动关系,苏南、苏中、苏北外商投资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外资促进了江苏省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江苏省已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大省,但FDI在苏南、苏中、苏北分布极不均衡。本文采用Panel Data分析方法,选取20022012年江苏省各地区历史统计数据,分别建立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Panel Data模型,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程度。并对三大地区利用FDI差异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江苏省各地区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物流与经济的关系因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改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拉动物流发展;在经济发展程度居于其间时,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江苏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徐州市,应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投入力度,逐步缩小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最终实现苏北、苏中、苏南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度有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和依据。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按空间地理区位将其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基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3大市2005~2014年GDP、常住人口进行区域差异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4年,江苏区域总体经济差异呈现稳定下降趋势;(2)江苏区域内部差异主导区域总体差异,其中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内部差异贡献较大;(3)各区域内部差异变化态势趋向一致,皆不断缩小,苏南地区区域内部差异缩小的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区域间经济差异问题日渐突出,苏南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苏中、苏北,其中FDI是造成江苏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FDI投向苏中、苏北;同时提高利用FDI的水平和质量;另外,苏中、苏北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长远的人才计划、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和利用外资,这样才能实现三大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We analyse the dynamic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uro area as these countries went through considerably higher level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Using a balanced panel data of 38 years from 1980 to 2018, we offer new evidence on the finance–growth nexus. We show the presence of non-linearity as there i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e and growth in the long run. Estimating the thresholds in the finance–growth nexus, we notice a threshold effect at 74%–86% of GDP for domestic credit; 51% of GDP for stock turnover ratio; and 65% of GDP for stock market capitalisation. We notice that exceeding the threshold causes deceleration in economic growth as too much finance results in crowding out effect for productive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panel Granger causality test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optimal growth performance. These findings in the Euro area provide some useful policy implications to the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in designing their financi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广东省第三产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及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对GDP增长贡献大小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本文认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与经济增长水平高度相关,第三产业中年均增速快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也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加快广东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在第三产业内部,应着重发展交通邮电、批发零售、房地产、社会服务、金融保险等对国民经济推动力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90--2011年宜昌市国民经济发展数据,从宜昌市三大产业出发去探索宜昌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撑。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宜昌市三大产业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市的经济基本上保持着一种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经济增长过多的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表现出一种疲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金融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表明,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的作用。金融与国际贸易在滞后2期后互为因果关系,在滞后3期只有出口是金融发展的原因。金融的冲击对出口和进口的影响均为正,进口和出口的冲击对金融的影响总体均是负值。金融的方差分解表明,金融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大大高于自身影响,这和金融本质上是为经济服务的工具的地位是相适应的,进口和出口对金融的预测方差误差影响很小。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总体是比较平稳的,即使存在某种冲击,但相互之间的影响在短期有轻微反应后,长期是平稳的,我国的金融体系尚难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15.
现代流通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GDP、优化经济结构、就业、市场一体化的作用日益增强。通过发展流通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共识。分析“珠三角”现代流通业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认识流通业的先导作用,对于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提高市场运行绩效及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注重经济质量提升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价值增值高、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小、吸纳就业多等产业特点,服务外包对GDP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通过服务外包所获得的GDP增长是绿色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温州市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离岸外包的背景下,为了建成"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辅助实现温州市提高服务外包总额、离岸服务外包总额和同比增长率的战略目标,温州要开展国际服务外包研究,充分引进和整合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外包研究理论和国际外包企业资源,结合中国现行的政策和环境,为温州市发展离岸外包和服务外包所用。本文通过对温州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战略的研究,对温州市的服务外包环境提出具有政策高度并且极具现实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P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测算了外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度三个指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allenges to doing business in Africa. It complements the extant literature by answering two critical questions: what are the linkages between the ease of doing busi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to doing business in Africa? In providing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the nexus between the ease of doing busi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in six main strands, namely: wealth creation and sharing; opportunities of employment; balanced region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nd GDP per capita;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exports. Moreover, challenges to doing business are articulated along the following lines: (i) issues related to the cost of starting a business and doing business; (ii) shortage of energy and electricity; (iii) lack of access to finance; and (v) high taxes and low cross-border trade.  相似文献   

19.
从1981~2004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同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内在关系。我国同各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就长期而言,我国对欧洲地区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进口方面则是从北美洲的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这一结论为我国贸易政策的分地区调整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Metroeconomica》2018,69(2):488-508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fiscal balance can be thought of as two independent instruments to be assigned to two targets, the path of output and the path of public debt. Under what we term a ‘sound finance rule’ the interest rate targets output while the fiscal balance targets public debt; under a ‘functional finance rule’ the budget balance targets the output gap and the interest rate targets the debt ratio. The same unique combination of interest rate and fiscal balance will be consistent with output at potential and a constant debt‐GDP ratio regardless of which instrument is assigned to which target. The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rules differ, however. At low levels of debt, both rules converge to the targets, but there is a threshold debt level above which only the functional finance rule converges. Contrary to conventional wisdom, therefore, the case for countercyclical fiscal policy becomes stronger, not weaker, when the ratio of public debt to GDP is already high. We apply our framework to describe the possibility of policy‐generated cyc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past five deca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