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如今,已没有谁可以动摇中国在全球的服装大国地位。一大批自主品牌在完成原始积累阶段以后,向强势品牌地位和生活方式文化发力,与兵临城下的国际品牌展开巅峰对决,中国服装品牌的“联合舰队”已经初具雏形。与此同时、服装产业链进一步优化、无论上游行业还是商业终端,各相关要素不断从混沌走向规范、中国服装产能得以空前释放,  相似文献   

2.
中国服装的振兴之路——从贴牌到创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商场现代化》2007,(11):250-251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服装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出口方式以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只占10%左右,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为主,基本上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贸易收益相当有限,附加值不高。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纺织服装业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加工制造水平,我国服装业已进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时代,走品牌之路,推进中国名牌战略这是中国服装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董旭 《商场现代化》2008,(15):114-115
中国在世界上是最大的服装加工基地,服装生产总量大,但单件价值水平低。我国纺织服装在服装企业国际经营经验严重欠缺,世界性品牌几乎为零,品牌对市场的号召力和多地域伸展力不足,企业的市场形象、企业财政透明度等方面有所欠缺,这些都是我们的弱项。当今是品牌经济时代,加入世贸后,服装行业的竞争不只是行业内竞争,还有来自行业外的竞争,我国服装产业欠缺的不是质量,而是国际品牌、国际经营经验。我们必须创造自己的拳头产品,打造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服装消费市场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服装零售市场的重心。众多国际知名"快时尚"服装零售品牌纷纷登陆中国,给中国本土服装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尝试从4P营销要素组合的四个方面,对"快时尚"服装零售品牌的营销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营销特点,并为中国服装企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升 《商界领袖》2003,(6):54-54
随着我国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发现,当代表国家服装产业实力的中国男装业开始加大向品牌经营转化力度时,国内男装的中高档市场,大部分已是外来品牌的天下。  相似文献   

6.
“同根不同命”,中国服装何时成为世界品牌?中国的服装行业为什么没有世界名牌?中国是纺织服装业的大国,但不是纺织服装业的强国。我们到全世界各地都会发现,无论到哪儿都会买到“中国制造”的服装,但中国的名牌在全世界很难找到,很多国际名牌都是在中国国内生产、加工之后贴上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消费者开始注重服装的款式、色彩、品质以及品牌的文化底蕴。在服装商场中,同样的品牌、同样的款式,但消售的价格比确大有不同。其中,流行色的应用与把握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流行色与服装商场的关系,从而引导消费,促进服装品牌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07,(6):43-46
2007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中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变化奠定基础。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2007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9.
袁大鹏 《商场现代化》2007,(11Z):214-214
随着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消费者开始注重服装的款式、色彩、品质以及品牌的文化底蕴。在服装商场中,同样的品牌、同样的款式,但消售的价格比确大有不同。其中,流行色的应用与把握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流行色与服装商场的关系,从而引导消费,促进服装品牌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服装企业经营弱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琦 《商业研究》2004,(11):137-138
我国是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服装出口量在世界市场占有近20%的份额。然而我国却没有一个国际知名的服装品牌,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有必要分析中国服装企业经营弱势以便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全球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生产的第一大国,也是纺织加工的第一大国。纺织服装产业是的传统产业之一,根据联合国预测此行业还将继续迅猛发展。在中国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的路上,纺织服装行业也面临必须转型升级。为促进纺织服装产业更好的发展,我们对纺织服装产业社会问题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高晓霞 《商》2013,(21):315-315
从古到今,衣食住行一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元素,衣被人们放在首位,可见衣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我国虽然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大国,但我们不是服装强国,我们没有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著名服装设计师,也没有领导世界服装潮流的能力,我们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而国外的服装是在销售中获得了很大的利润,这就是品牌服装的无形资产,是品牌自身的魅力、价值。目前为止,我国国内的品牌服装数以万计,但能够享誉全球的却寥寥无几。创立品牌是服装企业的必由之路,只有品牌服装才会使企业获得较大的利润,并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且在现代各个行业各种产品中,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服装行业更是如此。由于服装需求的特殊性,更要求服装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必须树立品牌理念,建立自己的品牌,准确的r定位,并建立完善的品牌运作模式,强化服装市场的销售管理,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电子以及制造业而言,中国服装的产业结构长时期徘徊于初级水平。一般来说。服装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工业化阶段、自然品牌阶段、品牌阶段和多元化阶段。我国服装业还处于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自然品牌阶段”,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品牌之间可以替换。虽然中国经济已步入市场的轨道。但相比其他行业.中国服装业还存留有相当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业思维特点.很多企业对服装的认识还停留在遮体御寒的基本功能上,造型简单、品牌之间的特性无区别,国外专业人士曾多次说中国的服装“换了商标可以说成任何品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时尚经济为切入视角,深入分析了国内服装品牌现状,针对当前国内服装行业存在的品牌核心竞争力低、品牌运作模式有待创新、品牌合作领域有待拓宽等问题,逐一从传统文化、企业管理、时尚供应链、时尚设计等层面提出了基于时尚经济视角的服装品牌发展对策措施,以提升国内服装品牌时尚影响力与国际知名度,加速我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中国是服装行业的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世界各地都有售MADEINCHINA的产品,然而全国170多万注册商标中,却很难找到世界领先的知名品牌,服装行业亦是如此。当LV、CUCCI等奢侈品牌一波波冲击中国市场时,无疑给中国服装企业发展增加了更大压力,如何让中国服装品牌崛起,成为整个行业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男式棉质衬衫为例估计并分析了我国服装产业在日本市场的市场势力,回归结果显示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较弱且近年呈下降趋势,致使我国的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现了应得与实际获得的比较利益背离的不利格局。针对这一亟待扭转的"格局",论文从国内服装出口市场集中度、服装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服装产业密集使用要素三个方面探索了"市场势力"较弱的原因,并就如何构建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纺织服装是国际市场上最为敏感的商品之一。我国纺织服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我国保持贸易顺差最大的产业,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纺织服装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目前,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升级的发展之中,又处于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元贬值,出口成本增加,出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就中国入世问题签署了双边协议,中国与WTO的距离被大大拉近了。在中国大部分产业惊呼“狼来了”的时候,纺织服装业的人士却为之欢欣鼓舞,认为纺织服装业是我国入世后受惠最大的产业。的确,纺织服装业作为我国传统的,相对比较成熟的产业,入世之后,意味着我们将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体系中,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WTO给中国纺织服装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温情脉脉的微笑,微笑背后也同样存在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一、入世给中国纺织服装业带来的积极影响纺织服装…  相似文献   

19.
邢伟 《消费导刊》2009,(18):45-46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高级化形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70年代末,在发达国家的某些地区开始发展。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国内从90年代初期才开始关注产业集群的研究。本文从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现象入手,阐述了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的低碳步伐,并结合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现状分析,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纺织服装出口的现状,分析低碳经济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对于我国的纺织服装的大国地位有着深远影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