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王会悟是浙江桐乡县人,在嘉兴师范读书时,喜欢读《新青年》,曾写信向陈独秀、胡适请教。她从嘉兴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上海,成为中华女界联合会会长、黄兴夫人徐宗汉的秘书。  相似文献   

2.
“总部经济”、水岸经济、楼宇经济、气象经济……这一个个崭新的经济领域,在上海经济这棵参天大树上就像一片片新生的绿叶,昭示着上海经济的旺盛活力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周勇 《发展》2011,(4):35-36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人们不禁会想起90年前的中共“一大”——那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关于上海望志路“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关于北京、上海、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活动,以及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董必武等一串光辉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魏淮 《浦东开发》2002,(9):13-18
浦东开发开放给嘉兴带来了发展的大机遇,主动接受上海和浦东的辐射,倚借其资金、信息、产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达到互利双赢,既是嘉兴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嘉兴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陈德荣 《浙江经济》2003,(13):30-31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嘉兴地处沿海、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不断扩大开放,必须加快构筑层次更高、能级更大的对外开放新平台,提升嘉兴市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按照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决策,上海将同全国一样,在“九五”发展期间,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增长方式的转变上。由于上海经济在全国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开发浦东,发展上海,形成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嘉兴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必须呼应上海,接纳辐射,做深、做透、做好接轨上海的文章,把接轨上海作为跨世纪发展总体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港口经济是指由港口运输业和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态。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辐射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嘉兴港作为浙北地区唯一的集装箱装卸港口,虽然起步比较晚,规模尚小,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腹地经济强有力的支持,使嘉兴港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周楚兴 《浙江经济》2005,(19):46-47
嘉兴,长三角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5000年马家浜文明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80余年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激劝着一代又一代嘉兴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嘉兴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和临沪、临杭、临苏的地缘优势,外接上海、环杭州湾、环太湖三大经济圈交集的辐射,内聚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张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望未来,放眼长三角,在新世纪头二十年重大机遇期中,嘉兴要紧紧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完善功能、找准定位,坚持走在时代前列,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战 《上海改革》1991,(5):16-17
中国经济成长中的“上海现象”,指的是全国与上海经济成长之间具有典型的反差关系。分析“上海现象”的成因,探讨上海城市集聚经济效益优势的盛衰与重建,对总揽九十年代上海产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初开始,上海市民熟悉的“熊猫”白胶新包装上加上了“德国汉高荣誉出品”的字样。上海轻工控股集团所属上海海文集团旗下的民用粘合剂“熊猫”品牌,被全球500强之一的德国汉高全资收购。  相似文献   

12.
“总部经济”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颇为耳生的新鲜名词。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界的“迁都”潮呈现出十分壮观景象:一方面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企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纷纷将总部从乡镇迁往县城,或从县城迁往省城,或从小城市迁往大都会,如四川的东方希望集团,浙江宁波的雅戈尔、杉杉集团,温州的正泰、均瑶将总部迁往上海,东风汽车集团将总部迁往武汉。与此同时,另外一批随着城市发展位居中心城市城区内的企业将“生产基地”由中心城市向郊区县甚至外地迁移,但却把企业总部,包括销售、研发、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部门留在城区内。  相似文献   

13.
抓住“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有利时机,今后一个时期嘉兴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扩总量、优结构、创特色”  相似文献   

14.
陆震 《上海经济》2004,(1):12-14
邓公去世前曾说过:没有把上海划为特区,乃是一大失误。如果从“这个失误”算起,上海与长三角已错失了一代人的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取向,但时至2003年,长三角地区“甚嚣尘上”(《南方周末》文章语)的话题却是“恶性竞争严重”和“行政壁垒森严”。这表明,上海和长三角可能又错失了最近lO年的大好机会。的确,2003年里,江浙沪三省高层领导与民间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173计划”,由嘉定、青浦、松江三区新辟“试点园区”、总面积达173平方公里而得名。 去年6月10日,时任上海市长的陈良宇曾在市政府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嘉定、青浦、松江市级工业区为试点,降低上海的商务成本。上海“173计划”自此胎动母腹。 今年4月23日,市政府专题情况通报会传出,上海降低商务成本试点园区的规划用地面积,将从67平方公里扩大到173平方公里,并对园区内的新增重点企业进一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至此,上海“173计划”终于浮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粮油贸易界,有一个被业界称为“米大王”的企业家,他就是从浙江嘉兴乡下来的俞海明。1999年12月,俞海明在浦东注册成立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内,公司从当初的注册资金不足百万发展到现在总资产2000余万元,年销售额达到上亿元,占上海市场份额的l/4。垠海拥有米业分公司、第二米业分公司、嘉沪养殖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及江苏生产基地,形成粮食采购、加工、贸易一条龙工贸体系,俞海明从昔日“阿乡”成为一个成功的经营者。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需要认清形势,树立良好的心态和信心。对于2006年的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张教授用了两个字概括——一个是“稳”,一个是“推”。“稳”,是由房地产自身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从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来说,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上海的房地产业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加速走向成熟和稳定,以便在社会经济中更充分展现自己的职能,更能全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5,(37):13-14
【香港《香港经济日报》8月24日】 中共中央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稿即将下发征求意见稿。以三个有政治局委员的地方来说,上海将心无旁骛,着力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广东将继续摇泛珠三角洲大旗,走重工业和大物流之路;北京的最新思路,叫做“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19.
香港和上海都是中国首要的商业中心,而上海近年的发展更显迅速,在西方传媒及投资者的眼中,上海极具发展潜力及空间,在很多方面,取代了疲态渐露的香港;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两地已形成竞争。其实,港沪两地是中国两个不同区域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李原 《发展》2006,(5):63-65
上海“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上海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物流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以发展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为龙头,提升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与等级,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上海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为上海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明确的方向,使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主导目标。我们认为,这一决策不仅满足了未来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且是与上海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