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金根似乎天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概五六岁时,他就能一口喝完半斤黄酒.他喜欢一边喝酒,一边"拉家常".  相似文献   

2.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岁死了父亲,四岁跟着改嫁的母亲到了山东淄州长山县(今邹平县)朱家. 范仲淹在一座山上的破庙里读书,每天早晨晚上,读书的声音特别大,所以山里的和尚都认识他.他每天只煮一盆粥,粥凉之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姜蒜,拌一点腌韭菜,就开始吃,吃完之后继续读书.后来,范仲淹到应天府读书,继续保持这一习惯,有个"官二代"看他生活清苦,出于好意,就送了些美食给他.他却一口不尝,"官二代"埋怨他,他说:"切粥割齑的生活我过惯了,我怕吃了你的美食,往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相似文献   

3.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德人情之平,内德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傻子"瓜子,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在最初卖瓜子的时候,人家买它一包,他就再给人家抓一把,人家不要,他就硬往人家手上塞.好多人看到后,就说这不是傻子才干的事吗?于是就有了"小傻子"的名头,后来,他就索性拿"傻子瓜子"当了招牌.现在谁都知道,他当初的行为不是傻子.不是"吃亏"了.  相似文献   

4.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德人情之平,内德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傻子"瓜子,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在最初卖瓜子的时候,人家买它一包,他就再给人家抓一把,人家不要,他就硬往人家手上塞.好多人看到后,就说这不是傻子才干的事吗?于是就有了"小傻子"的名头,后来,他就索性拿"傻子瓜子"当了招牌.现在谁都知道,他当初的行为不是傻子.不是"吃亏"了.  相似文献   

5.
很早就没有了父亲的离水,跟水做伴已经十几年了.说他跟水相伴十几年,不是说他真的跟水打交道十几年了,而是他跟叫"水"的这个名字相伴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6.
他是矿工的孩子,他从小就与矿山相伴.他热爱家乡,他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他对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煤城充满着无限的深情与眷恋.2009年8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张链,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回到了他的家乡——扎赉诺尔,从此踏上了探索与奉献的矿工之路.  相似文献   

7.
崔静 《华北电业》2012,(2):90-93
九月,秋高气爽.他带着刚入职的新员工爬塔.这是输电专业的必修课. 他灵巧的身体闪转腾挪,“蹭蹭蹭”爬到了十米多高.过了半响,新员工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爬上来,眼看就快够着他了,他一拧身,“蹭蹭”又爬了数十米…… 这个“空中飞人“就是北京超高压公司大兴输电工区的主任王书渊.  相似文献   

8.
    
连日的出差让沈桂富非常疲惫,可是当谈及如何把产品做得理精更细,他的眼精一下子就被热情点亮了,像被流星点燃的夜空. 2008年7月,沈桂富进入海得威公司.虽然之前已离开这个行业5年,但他仍旧对呼气捡测行业和海得威公司充宽满信心.一到海得威,他就开始担任品生产部经理一职,正巧他赶上了好"年景".公司的药品产量已经凸显出快速上升的的趋势.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沈桂富片刻不敢懈怠.一直觉得重任在肩.  相似文献   

9.
印度有一个青年名叫萨丹,他很小就染上了麻风病.幸运的是他无意中结识了一个来自家乡马德拉斯的传教士医生保罗·布兰迪.从此好心的布兰迪医生便把萨丹带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几年后的一个夏天,萨丹回家过了个周末.由于麻风病的原因,萨丹的神经末梢无法感觉到外界的疼痛.临行前,布兰迪医生告诫他对陌生环境中的危险要格外小心.  相似文献   

10.
印象赵若林     
赵若林身体微微前倾,双目炯炯有神. 整个采访过程中,没有一个人进来请示这位总裁,偶尔有几个电话打进来,他都是一句"我正开会,等下联系"就挂掉了.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他习惯于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专注、高效地完成每件事情.这大概是成功人士的必备素养之一,比如,王石一旦进了睡袋,不管外面的兄弟们怎么打牌消遣,都难以让他再出来,因为他知道,珠峰就在前面等着,他得养精蓄锐,才能获得登顶后"一览众山小"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散文)     
离我驻地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姓张的老头,他过去是民政局的副局长.过去我在乡镇工作的时候他常去下面贫困户家里,这样我们便认识了.等我调到城里来时,他已退休在家.张老头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边户,他的老婆在郊区的农村,种有几亩地和几大片果园.退休之前,老两口商量好,等老张退下来就回农村老家,与老伴儿一起种几亩地,养那几片果园.同时也为了给儿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他们就拿出全部积蓄在郊区盖了一栋三层楼的水泥房.  相似文献   

12.
1981年末22岁的孙国军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齐齐哈尔建华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锻压厂冷冲班当了一名压型工.几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为人忠厚的他很快进入角色,不久就担任了机台长.1987年,他成了锻压厂最基层的领导--冷冲班班长.  相似文献   

13.
海滩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贝壳.一个小男孩儿每拣起一个,瞧一瞧,然后就随手把它扔掉.就这样,他已经拣了一个下午,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贝壳.  相似文献   

14.
[编辑留言] "勺子哪有不碰锅沿儿的",职场中的我们经常要同领导打交道,你和你的直接领导也就是你的顶头上司有故事么?很多人都直接受控于领导,因此和这些领导之间产生点故事也就在所难免了,本期咱们就唠唠和直接领导之间的故事…… 张克强(电工):我是在车间里干设备维护的,维护组的组长就是我的上司,一个挺高挺瘦的老头儿.他平时不怎么说话,最烦别人跟他套近乎,你要是跟他开个玩笑或扯个老婆舌儿哈的,他就一句:"哪儿那么多废话!有能耐用到活儿上去!"立马给你整没电了.他不光对我们这样,就是对车间的领导也冷冰冰的,从不像别人那样有事没事都在领导眼前转,打溜须.领导有说错的地方,他会立马给指,根本不留面子.听车间里老人儿说,他这脾气,太误事,要不然车间主任早就是他的了.  相似文献   

15.
二愣子遇险     
维修车间青工王天龙人送外号二愣子.二愣子从小胆就大,还爱爬高,6岁就敢上树掏喜鹊蛋.那时候住平房,家家都有煤棚,他玩够了回家从不敲门.顺煤棚子"噌"跳上去,进院里往下一蹦,还真是落地无声.长大进厂当了工人还这脾气,一说有登高的活儿别人都怕晕,他却抢着上.提他的大名王天龙没多少人知道,一说二愣子全认识.  相似文献   

16.
蝴蝶结是这位年轻设计师的最佳标志.艾历克西斯·马毕拥有自有品牌"Alexis Mabille",风格侧重于不经意的奢华感,他喜欢把不同时代风格、面料和流派混合在一起,是法式风格复兴的标志.出生于里昂一个殷实家庭的马毕深受法国时装的影响,早在19世纪,他的家族就通过丝绸制造积累了财富."我的孩提时代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参观阿姨收集的古董衣上,它们都是我的家人早年制作的."他说.从八九岁起,他就开始尝试服装设计和裁剪,主要是学校在节日活动中用到的戏服——当时他有大量面料和配饰可资使用.此后,他开始帮助家人和朋友做晚礼服和婚纱.  相似文献   

17.
朱启与南吉重型厂的缘分可以说是聚散两依依,对朱启的从业命运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1996年,朱启技校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南吉重型厂,当时,南吉厂效益尚可,起码每个月的开支够养活他自己,作为一名铣工,朱启很合格,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出徒了,能够独当一面操纵机床进行零件加工:而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他却不那么合格,确切地说是他不太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处事的圆滑.  相似文献   

18.
童年是幸福的,也是苦难的 我父亲陈伯吹先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家里还过着小康生活.我是家里的独子,深受父母宠爱,感到很幸福.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经常给我讲故事听.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纪念我父亲,名字叫做《难忘的游戏》. 这篇文章写了我父亲怎样给我讲解电的性质的故事.有一个礼拜六,他一直埋头写东西,但是那天下午天黑得可怕,我因害怕,就跑到他写作的房间里去了.突然闪电像一条金蛇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啪啦啦"、"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年仅六岁的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他一看我哭了,赶快停下笔来,把我搂在怀里.他说孩子别怕,你知道为什么会打雷吗?我说我知道啊,隔壁老奶奶跟我讲过,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之人,天下有谁不孝,雷公就要劈他,所以就打雷了.我父亲听后笑了起来,摇摇头说不是这样.他说打雷是一些云带正电、一些云带负电,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放电.闪光和雷声都是放电引起的.为了让我容易听得懂,他伸出左手说比如这个手带正电,右手带负电,两手拍在一起时就响起了掌声.  相似文献   

19.
周光迁是一个很的班长。他经常说:班长是兵头将大小是个头。既然是个头,就得带好头.就必须“干“字当头。干,能融洽同志间的关系:干.能赢得大家的信任。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带领下,钳工五班从1994年起.连续5年获武钢红旗班组的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连续5年获武钢红旗班组长的荣誉称号周光迁是一个普通的钳工.一个普通的班长.可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超越平凡.既是周光迁工作的真实写照.又是周光迁个人魅力的结晶.更是他只讲奉献不求索取高尚情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师徒之情     
老赵是预制加工厂的元老级技师,大学生小吴分给他当徒弟,没有什么仪式,师徒协议一签订,师徒关系就正式确立了. 第一年,小吴人前人后都称赵师傅,上班下班帮师傅背着装图纸的工具包,两个人形影不离,老赵逢人就夸,自己的徒弟不仅聪明、肯学、能干,还特尊敬他.他不仅夸,在生活上也特别关心徒弟,只要自己有口好吃的,肯定少不了小吴的.两人情同父子,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