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金融》2013,(1):58-F0002
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桑蚕茧丝绸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和国际国内贸易的行业龙头企业,是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丝绸行业十强企业,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出口百强企业。  相似文献   

2.
李月萍 《金卡工程》2009,13(6):205-205
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全局,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纺织产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国内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燕 《中国外汇》2007,(6):48-49
业务探讨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内贸易活动中出现了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俗称"三角债");经济诈骗案件增加;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严重等现象。传统的国内贸易结算方式已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借鉴国际信用证运作模式的国内信用证应运而生。由于国内信用证的"中国特色",银行风险远大于国际信用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新考察了国际外包与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本文认为,传统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都无法真实地反映以承接国际外包为出口主要形式的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对此,本文采用出口带来的国内产业增加值,即出口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作为衡量指标,运用2003-2007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外包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国际外包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即在短期内承接国际外包可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就长期而言,仅仅依靠承接国际外包并不能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必须通过建立起产业的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攀升甚至掌控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相似文献   

5.
1997年8月1日,人民银行颁布的《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正式生效,为各企事业单位开展国内贸易尤其是在货款结算方面提供了又一种方式。然而,国内信用证业务一直面临不温不火的发展境况。在目前农业银行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形势下,如何大力发展国内信用证业务,以国内贸易结算方式来促进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为银行业务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商业银行的调查,对国内信用证业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做大做强国内信用证业务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内信用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的信用证。国内信用证不适合采用国际通行的“表面一致”的审单原则,而应该采用符合国内贸易实务的“实质一致”的审单模式。  相似文献   

7.
1997年,我国参考国际信用证经验,把跟单信用证模式引入到国内贸易。2016年10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以联合公告的形式发布了新版《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从此,国内信用证在我国国内贸易领域进入了有序、快速的发展轨道。随着贸易金融领域的日趋电子化,尤其是2019年“国内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电证系统)的上线使用,国内信用证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极大地方便了国内信用证的操作与真实性审核。为进一步推动国内信用证的应用,本期就国际信用证与国内信用证的异同、国内信用证特殊应用场景风险管理,以及融资租赁项下国内信用证的危机应对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贸易规模的稳步扩大和贸易金融创新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融资的发展。以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的兴起和大宗商品融资解决方案的引进为标志,国际国内贸易融资得到了广泛运用。那么,贸易融资的具体优势体现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当前贸易融资产品中最新涌现了哪些创新产品?如何把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的风险?本期《中国外汇》特约了国际业务专家,探讨贸易融资的优势所在,分析创新产品,把控融资风险,以期引发业界更为深入的交流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林建煌 《中国外汇》2012,(16):32-3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贸易规模的稳步扩大和贸易金融创新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融资的发展。以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的兴起和大宗商品融资解决方案的引进为标志,国际国内贸易融资得到了广泛运用。那么,贸易融资的具体优势体现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当前贸易融资产品中最新涌现了哪些创新产品?如何把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中的风险?本期《中国外汇》特约了国际业务专家,探讨贸易融资的优势所在,分析创新产品,把控融资风险,以期引发业界更为深入的交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方式之一。随着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国内信用证加入了国内贸易的结算方式之中。但目前国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国内信用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国内信用证在发展中面临的各项风险,并就如何让国内信用证更好的服务于国内贸易,提出了若干对策,这是本文重点阐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关税的作用机制在于造成了产品在国外和国内的价格差异,从而产生保护国内生产商的经济效果。如果能够区分国内和国外的生产商,实施不同的国内税政策,国内税的运用同样可以造成相应的保护效果,因此,国内税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20家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本土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强于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则在风险控制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和劣势的成因,并对培育和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需求贸易理论与我国绿色贸易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需求角度考查国际贸易理论,需求模式的变动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影响贸易模式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贸易格局的最终动因要到需求结构中去找。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市场规模,更取决于市场特征,内需在竞争优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非持续性的弊端,实施绿色贸易战略,应该在注重外需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需在培育绿色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税制竞争力是对税收竞争研究的延续、拓展和提升。然而,货物贸易的出口退税不彻底、政策频繁调整、服务贸易不能出口退税、税制的国际协调能力亟待加强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税制的竞争力。因此,应以提高税制竞争力为目标,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税制的科学发展,从统一营业税与增值税、完善出口退税制度和加强税制的国际协调能力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是中资银行提高盈利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2002年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选取中间业务收入作为银行创新能力的度量指标,实证检验了战略引资这种以开放促改革的模式对中资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中资银行的创新能力。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战略引资影响中资银行创新能力的渠道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彭水军  舒中桥 《金融研究》2021,497(11):22-40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微观企业生产理论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考虑国内产品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贸易开放如何影响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以及国内市场化程度对贸易开放政策效果的调节效应。其次,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世界银行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实证检验了服务贸易开放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贸易开放显著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强度较大的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对出口强度较小的企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抑制了非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国内市场化水平提高能够增强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非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冲击。此外,我们还发现:(1)市场化主要通过商业存在(FDI)渠道调节服务贸易政策效果;(2)服务贸易开放对国企以及非东部地区中的出口企业生产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对非国企以及东部地区的非出口企业的不利冲击更大。在考虑内生性以及使用替换变量等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因此,当前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政策需要同时兼顾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并协调国内市场化改革,稳中有序开放。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各国频繁出现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或流出的现象,极端国际资本流动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参考Forbes&Warnock (2012)的方法,基于54个经济体1991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构建极端国际资本流动时期数据库,可识别四种极端国际资本流动事件类型:"激增(Surges)""骤停(Sudden Stops)""外逃(Flight)"以及"撤回(Retrenchment)"。基于该数据库,分析贸易开放度对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一国贸易开放度越高,其发生极端国际资本流动事件的可能性越低。第二,在考虑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后,贸易开放度对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发达经济体,贸易开放度对外国资本流动和本国资本流动均有显著影响;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贸易开放度仅影响本国的资本流动,对外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贸易开放度对长期资本极端流动与短期资本极端流动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应继续坚持贸易开放政策,且此后分析极端国际资本流动应将其细分为激增、骤停、外逃和撤回四类,对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应区分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异常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韩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韩贸易发展迅速,两国已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利用贸易竞争力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GHM指数对中韩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韩双边工业制成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制成品以产业间贸易和低质量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两国的制成品贸易互补性强,中国相对处于产业分工的低端。为提升中国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应采取加强技术自主研发、完善双边贸易合作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We examine the response of domestic Philippine banks to the relaxation of foreign entry regulations that occurred in the Philippines. We find evidence that foreign bank entry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interest rate spreads and bank profits, but only for those domestic banks that are affiliated to a family business group. Foreign entry corresponds more generally with improvements in operating efficiencies, but a deterioration of loan portfolios. Overall, we conclude that foreign competition compels domestic banks to be more efficient, to focus operations due to increased risk, and to become less dependent on relationship-based bank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bank entry in the Philippines from 1990 to 2006. The finding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on the dominance of competition effects from foreign bank presence which lead to the reduction in the profitability and overhead costs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These findings, which reveal that both the actual market penetration and mere presence of foreign banks seem to exert competitive pressure to domestic banks, imply that foreign banks may serve as an effective competitive force, reducing the excess profits earned by domestic banks and compelling domestic banks to update their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ir cost efficiency.From a policy perspective, the findings on competition effects of foreign banks in the domestic banking system justify the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bank entry in the Philippines. The main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goal of banking liberalization in transforming domestic banks to be more competitive and efficient works considerably well in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Aside from the policy of easing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bank-specific conditions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domestic banks. Therefore, a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the efficiency of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 requires not only liberalizing th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but also on continued strengthening of domestic prudent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n the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