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门绿汁江、十街河河谷位于滇中高原中部,处在云南两大典型干热河谷元江和元谋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河谷深陷、高山耸立,在局部环流和焚风作用下,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蒸发量大大高于降水量的干热气候。在生态环境和长期人为干扰作用下,当地植被具有与元江稀树灌草丛相似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石林、元谋土林、陆良彩色沙林、元江彩色膏林并称为云南“四林”。云南四林均属林柱状旅游景观,但由于旅游开发的条件和因素不一,云南“四林”所处的旅游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相关数据表明,石林属稳定发展阶段,沙林属快速成长阶段,土林属重振阶段,膏林属探查阶段。本文针对云南“四林”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3.
干热河谷是基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动因综合作用发育成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我省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北纬26°30′,从南至北回归线附近的金沙江、怒江、元江河谷地区海拔300—1450米的地带。根据云南省气象局农业区划指标系统和云南省测绘局、气象局统计,属于半干旱热带面积为1150平方公里,半干旱南亚热带6733平方公里,累计7883平方公里,约占我省热区总面积的10%。干热河谷地带一般表现为地势平缓,气候  相似文献   

4.
元江丰富的芦荟资源曾引起全国一片“芦荟热” ,元江人对芦荟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好景不长 ,短短三年 ,元江芦荟及芦荟产品就被市场“冷落”。文章分析了元江芦荟从“热”到“冷”的原因 ,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良蜀 《经济师》2004,(6):239-239
元江丰富的芦荟资源曾引起全国一片“芦荟热”,元江人对芦荟的开发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好景不长,短短三年,元江芦荟及芦荟产品就被市场“冷落”。文章分析了元江芦荟从“热”到“冷”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天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容量是河谷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在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基于河谷用地空间、可供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影响因素下的人口容量测算方法。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天水市为例,计算出上述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度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为:73.5万和109.8万;77.66万和211.39万;73.37万和116.96万。根据木桶原理“最短边”因素发现,现有发展条件下天水市适度人口容量应为73.37万、最大人口容量为109.8万。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和“调节器”。空间结构调整和协调空间开发秩序是政府区域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央已要求地方政府将其纳入“十一五”规划之中。本文在阐明空间结构、空间开发秩序基本涵义的基础上,从理论思想和基本理论两个层面探讨了空间结构调整和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的理论依据,并从国际、国内和省内的不同视角分析了云南空间结构调整和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的现实背景。通过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科学、全面地说明云南空间结构调整和协调空间开发秩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云南省作为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门户,应及早行动,变区位优势为先发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次区域合作主体省的作用,必须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准确定位,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三个先行”发展战略:一是西部开发云南先行;二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云南先行;三是在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圈发展方面云南先行。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施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云南南部热区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百万分之一土地资源图”华南土地潜力区内的云南部分,主要是热带及南亚热带,包括东起广南县西北的那龙井(海拔1000米以下),往南经广南和富宁县之间,又往西伸延至文山(海拔升至1200米)再往西拐北,经盘溪而后折至曲江(海拔升至1400米),往西至景东、云县等而后抵腾冲县西北的白岩附近中缅边界为止。这条潜力区界线以南所包括面积约十五万平方公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元江白族是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聚落,其突出特征表现为重教育、善经商。在社会文化习俗方面,元江白族受汉族的影响很深。作者深入到当地的一个白磊村落,考察家庭、守法因关系的演变状况,他认为,宗族制度之瓦解,不仅是国家政权力量渗入所使然,更是血缘社会向地缘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元江白族是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少数民族聚落,其突出特征表现为重教育、善经商。在社会文化习俗方面,元江白族受汉族的影响很深。作者深入到当地的一个白族大村落,考察家庭、宗族与婚姻关系的演变状况,他认为,宗族制度之瓦解,不仅是国家政权力量渗入所使然,更是血缘社会向地缘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元谋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中游的龙川江河谷,地形呈南北狭长盆地,四面环山,历为滇川重要通道。据二十三年气象资料记载:多年平均气温21.9℃,>10℃积温8003℃。最热月日均气温27.1℃、最冷月日均气温14.9℃,极端最低-0.1℃,极端最高42℃。年日照时数2670.4小时,日均日照7.3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53.3千卡/cm~2。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红河州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红河州环境监测站等单位共同编写的《云南南部红河地区生物资源科学考察报告》近期将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可望於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三十周年大庆之际同读者见面。本书是我省第一部地州级的生物资源考察专著。全书共70多万字,分三卷出版。第一卷为“陆栖脊椎动物”,第二卷为“水域环境及鱼类资源”,第三卷为“野生植物资源”。本书是在对红河州十三个县市进行了大量和较  相似文献   

14.
大西北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重点开发地区,选择最佳的开发线路并积极开拓之,无疑是势在必行的现实问题。我认为,大西北的开发线路应是“水系”形的,即在关中平原,河西走廊、银川平原、河湟河谷等地区兴建工业,使这些地区联缀起来形成一个工  相似文献   

15.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下称植物园)自1999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以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积极把研究方向和目标定位于世界学科发展的前沿,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两年来共发表论文130多篇,国际收录的论文(SCI)25篇。“万种植物园”项目也取得较大进展,引种保存的国内外植物品种超过7000种,成为目前我国保存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植物园建园40多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在热带植物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研究工作主要侧重于云南热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云南热区种植草果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云南热区种植草果的概况及经营技术,并对所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深度发展,应发挥云南优势,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提高云南旅游业持续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关键.本文在对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资源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云南文化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型,并针对这九大类型提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组合,构建了云南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空间结构,提出"四核心、十七个经典区域、三条文化古道游路"的空间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热区农业分层次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种质资源的相关概念及我国热区种质资源开发现状,然后将热区农业分层次发展理论应用于该领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印楝引种的生态隐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可制造“生态农药”的珍贵植物,印楝倍受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 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国际林联等组织,推荐印楝为南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干热地区优先发展的树种,并已引种栽培于全球50多个国家。经过若干年推广,目前云南和四川两省部分干热河谷地区已开始规模化种植,其中云南省已种植近18万亩,成活15万亩左右。据估计,到2005年云南印楝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这些成片成林的印楝树被当地视为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兼而有之的黄金树种。印楝虽一身是宝,但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没有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被喻为香格里拉的迪庆藏区雪山不计其数,而在藏民心中,绒赞卡瓦格博才是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所谓“绒赞卡瓦格博”,在藏语中意为“河谷地带险峻雄伟的白雪山峰”,它既指西藏察瓦绒河谷和云南德钦之间的梅里雪山山系,也指雪山主峰,同时还是主峰的神灵之名,乃主峰、山神及整个雪山山系三位一体的称呼。它地处怒山山脉中段——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它逶迤北来,连绵13峰,座座晶莹,峰峰奇丽,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主峰则雄踞其间,雍容华贵,俯视群小,庄严肃穆,颇具王者之尊。在卡瓦格博地区,不仅雄奇壮丽的雪山、冰川令人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