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索大学数学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辨证关系。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数学的文化功能,塑造数学人文素质,营造实践性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记录科学成果的历史.也是总结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物理学的发展史表明:许多物理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与他们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所以科学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对学生进行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是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培养科学素质,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曹成华 《魅力中国》2010,(6):198-198,175
当代中国青年的美术修养比较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审美水平、人文素养的提升,这也是中小学教育过分强调学生智力培养而忽视人文素养培养的结果,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扭转这一局面,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探索了一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美术欣赏,增进学生美术修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文化教育,是体现物理人文价值、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渗透应以培养兴趣为主、不增加学生负担、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挥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物理学方法论的新物理观。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程度。人文素养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一个合格的高职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才能真正有所作为。好的人文素质必然需要通过好的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总是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家号召,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举国上下正在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就是思想素质教育。物理教学除了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也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物理学史是一门研究物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发生与发展规律的历史科学。物理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物理学史知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极好教材。一、物理学史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一)爱国主义教育1.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上的成就,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在物理思想方面(以“元气说”为代表)和物理知识的应用方面都很突…  相似文献   

7.
徐寿忠 《魅力中国》2009,(29):30-31
物理(Physics),全称物理学。它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固有的学科特点,对物理教师的学科素养、授课技巧要求极高。笔者在多年物理教学中发现,物理教学不能单纯教授学生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解题技巧等,还要渗透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8.
高红歌 《魅力中国》2012,(29):152-152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科。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和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它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素质教育的需要来看,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发展角度来看,必须充分重视实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而科学地探究问题的方法,则是实验教学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比让学生直接获得知识更为重要,这已经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郭玲 《魅力中国》2011,(17):168-168,122
大学承担的教育功能之一就是营造人文氛围,打造高校人文气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特别是对于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更显重要。本文以小见大,从基本面着手,倡导在大学教育中复兴《大学语文》课程,为提升高校人文素养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中,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是高度统一的。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传播一切优秀的文化,在科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十分重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基本方法是:教育科学人文化;强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建立全方位的校园人文氛围等。  相似文献   

11.
陈粪源 《魅力中国》2014,(9):230-230
现代物理学是对物理学基本发展、基础知识以及基本原理的概括。它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运用和实施,是物理学本身发展的必然,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现代物理学观念,体会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渗透现代物理学理念,推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黄存海 《魅力中国》2013,(26):230-230
科学探究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难点,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使科学探究教学富有成效.要求在教学时:一、注意明确探究的目的.重视把握探究原理;二、重视引导学生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三、有意识的注意探究活动的完整性,把握住主要的环节,便于学生模仿.形成撂究技能;四、强调探索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与锻炼;五、探究教学不在于结论而在探究过程本身.注意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意识。  相似文献   

13.
饶旭丹 《魅力中国》2010,(3):120-120
学生在高中阶段感到最难学的科目就是物理,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害怕物理而被迫放弃报考理科。那么物理真的那么难学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学生学不好物理的真正原因我觉得是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郭宇静 《魅力中国》2014,(2):232-232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以“突出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实验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与实验教学融为一体。而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生获得各种能力的源泉。教是要学生通过实验来学到知识,训练技能,并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耀辉 《魅力中国》2014,(4):248-249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不仅从学生实验发展到演示实验,而且已从简单的背诵实验知识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许多物理教师都不同地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莱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6.
阮灼华 《魅力中国》2013,(10):120-120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物理教学过程本身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亲身体验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样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杰 《魅力中国》2009,(5):106-107
随着教育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全球化,高校一再扩招,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连年增加,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好事。但是,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高校中理工科学生普遍存在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语文能力差的现象,这种倾向必然会影响全球化时代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要改变这种局面,要提高他们的素质,就必须要转变观念,加大人文教育,特别是语丈教育的力度,在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师队伍的建设,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等方面通盘规划,把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整合人文与科学,科学与教学,学生与应用的内在联系,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8.
刘静 《新西部(上)》2009,(11):173-173,165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更是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和谐发展的需求。在融合方式上,应注意完善教学体制,优化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9.
索冬梅 《发展》2009,(10):125-12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政法类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特色,专业性质决定学生的就业方向。因此,加强人文素养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政法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的分析,提出政法类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王红丽 《黑河学刊》2013,(11):175-176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大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项目导入教学法正是为了解决这个课题而引入到教学中的。由于是一种新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还必须逐渐探索,使得它可以更好地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