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凤贤 《价值工程》2012,31(4):115-116
本文在博弈论的基础上将企业并购行为抽象为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之间的动态博弈,在假设各博弈方理性行为的前提下,从不完全信息的角度对并购双方在并购活动中的策略选择以及所涉及的变量进行了动态博弈分析。本文只考虑了并购双方,没有把政府、中介机构和债权人引入博弈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博弈的思想构建了企业并购决策的系统博弈框架模型,试图解释当存在多个利益相关者时,并购决策如何产生。根据此框架,文中分析了主并企业内部股东和管理层,主并企业与政府、竞争对手和目标企业相互影响时,并购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英宣  崔亮 《价值工程》2010,29(16):30-31
企业并购整合是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博弈过程。本文采用博弈论作为主要分析工具,以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核心员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博弈模型,对并购企业的整合行为和企业核心员工的离职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以期促进并购整合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并购双方对目标企业真实情况和未来收益预测信息存在的不对称以及双方谈判能力的差异是影响并购交易及目标企业定价的两个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并购双方讨价还价的定价博弈模型,分析了并购定价博弈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并购交易及定价的影响程度。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均衡时的出价和要价是双方关于目标企业对对方真实价值估计的函数。因此,并购成交的范围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成反比,而并购定价将由双方谈判能力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定价是并购中的关键问题,现阶段我国海外并购定价是并购双方进行的一场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本文通过建立信号博弈模型,进行了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均衡是最有效率的一种均衡,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监管,提升企业自身诚信度等方法可以提升并购效率.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研究既有宏观层面又有微观层面,但本质上并购研究是关于企业微观结构特征的研究。本文将以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来扩展分析企业的并购行为,结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与不完全信息静态均衡的贝叶斯纳什均衡,综合吸收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思维,以KKR收购RJR Nabisco为案例阐释这一博弈逻辑。在此分析基础上,兼论"L型探底"经济形势下国内并购市场的发展,为传统经济转型、国企改革、新的并购融资方式及并购创新工具的发展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洽 《财会月刊》2019,(18):37-43
企业并购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直接决定了并购效率,而控制权配置方式随着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将动态演化博弈的方法运用到企业并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中,并根据CEO与股东在企业并购中动态控制权配置的稳定策略及理论机理,分析了在企业并购中CEO与股东如何动态地分配控制权,才能使并购达到帕累托最优并购区间,可为优化并购中CEO与股东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协议签订前需进行并购前期审计。企业并购前审计的目标注重持续经营能力和企业价值的审查。企业并购前审计关系是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的双重博弈关系。企业并购前审计报告具有更高的决策有用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9.
金岩石 《中外管理》2003,(12):74-77
全球金融大鳄索罗斯说:“现代企业连我都看不懂,我相信谁都看不懂。”而这一切令人雾里看花的运作,其根源是由于资本市场的介入而产生的一场博弈。企业并购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以81个互联网行业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模型和扎根分析方法进行探索,提出了与溢价并购影响因素有关的相关假设,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行业并购事件中,主并企业现金流水平、主并企业发展筹资能力、被并企业发展能力三个公共因子会明显影响并购溢价程度。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定价中溢价的计量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的成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对目标企业的定价适当与否,而在并购定价决策中溢价的计量与分配则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针对并购溢价的计量问题,对比了现金流量折现法与实物期权法,指出实物期权法在溢价的计量方面优于现金流量折现法,对并购溢价的分配从完全且完美信息博弈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优分配比率.  相似文献   

12.
寡头垄断条件下的并购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头垄断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行业的重要特征,研究寡头垄断环境下的并购博弈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并购博弈进行了数学描述,提出了划分规则的基本性质;其次对三方博弈状况下的均衡存在条件和均衡选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本的原则;最后分析了寡头垄断条件下参与者合并博弈的均衡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国外传统的企业并购理论无法合理地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同属辖地的非上 市公司的现象。国家控股的所有权模式、剥离非核心资产的改制方式以及“审批制”和“额度 制”相结合的股票发行制度造就了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紧密联系。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这 种并购实质是三方之间的一种两阶段合作博弈,并购的重心并不在于各方如何决策,而是如何分 配其合作剩余。  相似文献   

14.
中铝第二次收购力拓失败,暴露出中铝国际并购经验不足,使自己在双方的博弈中逐步落于下风。反思中铝并购力拓全过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可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号博弈的并购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  吴广谋 《价值工程》2006,25(10):148-151
文章对并购、并购定价理论作了引述,略述了信号博弈的基本概念。主要分析了并购定价的信号博弈过程,并利用信号博弈分析了并购定价博弈的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准分离均衡,同时还考虑了后验信念调整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产权交易活动,是参与并购的局中人之间博弈的过程。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参与并购的深层次动因,建立了相应的企业并购博弈模型,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协同效应对并购定价的影响,给出基于协同效应的并购定价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并购定价的风险进行识别,指出并购定价风险主要取决于目标企业价值和协同效应评估的准确性和博弈谈判策略的有效性。针对这两种风险来源,给出通过尽职调查和并购双方信号博弈控制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假设竞争的并购企业之间、成功的并购者和目标企业之间关于并购成败的信息不完美,管理者自大,利用实物期权博弈论方法,研究生产函数为Cobb-Douglas函数情形企业并购的时机和条件。研究表明,目标企业本身的规模经济参数越高、所在产业价格的增长性越高、波动性越小、并购的协同效应越高、并购的沉没成本越低,以及剥离期权的价值越大,则并购发生的时间越早,反之亦然。目标企业本身的规模经济参数越高、所在产业价格的增长率和波动性越高、目标企业与并购者相对规模越小、并购的协同效应越高,则目标企业的保证金越高。模型可用于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定价。  相似文献   

19.
横向并购又称水平并购,是指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相同行业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实质上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也是并购史上出现最早的形式。在1895年-1904年的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中.横向并购作为主流并购形式,催生了很多像美孚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美国烟草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这样的行业“龙头”,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促使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持续的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仍以横向并购为主.大量案例是上个世纪第一次企业并购的再现。与以“小并小”为特征的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不同,当前的并购以“强并强”为特征,且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行业.这种全方位的企业并购使许多行业形成新的“寡头经济”。主流并购形式经过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后又皈依于横向并购,这一历史轮回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经历了5次企业并购浪潮,让我们惊叹于金融资本魔力的同时,诞生了众多的企业巨头,毫无疑问,并购、重组展现了企业抢占市场、巩固地位的公司欲望,又让我们看到了企业间博弈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