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波 《邮政研究》2001,17(6):3-4
邮政亏损 ,首先要搞清楚亏在什么地方。各个专业之间收入界限是清楚的 ,但是成本费用的分摊采取了人为的办法 ,全网之间的成本则没有分摊 ,这种成本费用不清楚的情况造成了各个邮政企业无法以利润来反映经营成果 ,无法准确地算出邮政经营盈亏。因此 ,我们应尽快地建立一套在全国邮政范围内使用的专业财务核算体系 ,对邮政业务收入、业务成本费用进行核算、分摊 ,弄清各专业真实的利润和经营情况 ,为下一步邮政政策、邮政业务发展方向的制定及争取国家政策解决邮政普遍服务问题提供准确、有力的财务数据。一、实行企业内部二级核算和班组三级…  相似文献   

2.
浅谈干线邮运汽车的动态管理邮政运输局东北区分局冯康柏随着干线汽车运邮任务的增加,干线邮运汽车的动态管理工作越显其重要和艰巨。下面结合本人在干线邮运汽车管理工作上的实践,就此谈几点看法。一、干线邮运汽车动态管理的必要性对干线汽车运邮情况的调查表明,一辆...  相似文献   

3.
邮政自1999年独立运营以来,在财务核算上实行了收支差额包干管理办法。该办法对邮政三年扭亏目标的顺利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该办法也受到了各方的指摘,认为它是粗放的、简单的,甚至将邮政目前经营上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实行了收支差额包干办法。那么邮政实行的收支差额包干办法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邮政的全网核算又将走向何方?邮电分营后邮政实行的收支差额包干管理办法,突出了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相对合理地解决了提高业务收入与有效控制成本费用的关系,是邮政企业实现三年扭亏目标最有效的保障。办法中“基数分成、差额全…  相似文献   

4.
浅谈建立邮件“法定时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建立邮件“法定时限”的意义●王开元我国邮政通信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邮运工具的现代化、处理手段的现代化和网路组织管理的现代化,把邮件传递时效搞上去。从当今...  相似文献   

5.
邮政汽车是邮政通信生产的主要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通信时限和通信质量。在近年来邮政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过于强调降本增效,各局都把削减邮运车辆的维修费用作为主要措施之一,因而在车辆的实际运行中出现一些新问题,所造或的只修理不维护、带病上路运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样一来,邮运车辆在邮运生产中的成本开支虽有节省,企业用拼设备的方式也换取了短期的利益,但车辆的技术质量状况严重下降,缩短了邮政车辆的使用寿命,为以后的邮运车辆运行带来了诸多隐患。  相似文献   

6.
田军 《中国邮政》1998,(9):12-13
今年,西安邮政转运局实行局领导连带责任制考核办法,这套制度看似平常,但在邮运管理中却是一项重要的变革,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希冀与大家一同探讨。一、连带责任制考核办法的具体内容以往在邮运管理中有连带责任之说,但是连带责...  相似文献   

7.
汽车邮运在目前的邮运方式中是仅次于铁路邮运的重要手段,在铁路运能、运量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汽车邮运将上升到主要地位,而市内转趟汽车数量将越来越大,这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如何将邮运汽车管理好、使用好、维护好,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从而提高邮政经济效益是邮政企业在改革中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一)邮政企业要健康发展,除了在外部开拓市场外,还应在内部加强管理。现行的财务核算制度,是按照函件、汇兑、包件、报刊发行、机要通信、特快专递、集邮、储蓄八个专业来对收入、成本进行核算。此核算办法存在如下弊病:1.各邮政企业的收入、成本不能得到正确反映“全程全网、联合作业”是邮政企业的一个特点,现有的邮政业务可分为全网业务和非全网业务。现在对全网业务的收入采取“谁收款,谁列帐”、成本费用采取“谁付款,谁列支”的办法。这必然导致某些局付出了劳动,但收益却得不到反映,由于全网业务的收入未在全网各局间进行结算,造成…  相似文献   

9.
邮运部门和邮运业务,一直是邮政的成本大户和管理难点,难题很多。湖南省常德市邮政局开展的“车运产权分离”改革探索,经过整整一年的运行实践,为这个难题的解决找到了一种新的途径,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邮政企业为加快邮件传递速度 ,缩短邮件传递时限 ,提高邮政服务质量 ,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实践证明 ,县以下支局 (所 )自办邮运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但各地自办邮运的方式均有所不同 ,有的局(所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的局 (所 )取得的成效却不明显。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