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宇 《上海金融》2012,(3):57-60,117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包括汇率与利率)必将对在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境内央行的货币政策,甚至存在削弱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可能。本文通过对离岸货币市场影响境内货币供应量机制的分析,并以离岸美元市场发展以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货币政策在离岸、在岸市场的传导效果为例,提出:选取利率作为国内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帮助境内货币当局在不影响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效规避离岸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IS-LM-BP模型探讨离岸市场发展对货币发行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人民币跨境套利、套汇行为的主体范围、渠道的变化及其对内地利率水平、汇率水平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对内地货币政策影响的效应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当有限;从长期来看,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的增加,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内地货币政策将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为此,当前,可以进一步增加内地向香港注入人民币资金,扩大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池规模.同时,要完善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监测和管理机制,强化主体管理和账户管理,采取分类管理措施,尽量使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内地货币政策的影响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价格泡沫赋予了高期望资本利得收益,新增的基础货币有很大一部分转入证券投资领域追逐金融商品形成证券投资需求,并且这部分货币量还会随着证券行情的起伏变化处于经常性的调整之中,导致货币需求结构不稳定、货币供应量可控性变弱且与一般商品和物价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只要股利收入与资本利得收益之和超过短期证券的利率,利率调控的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价格膨胀都不太有效,想要"挤出泡沫"并非易事.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影响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及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控性.当前货币政策紧缩效应与银行体系改革滞后存在密切关系:"命令"式的改革思路与过渡强调监管使银行体系的经营运作进一步僵化,也为违法行为提供了可乘空间;国有商业银行战线收缩、资金集中,加之发展策略的失误,又使中小金融机构积聚了相当程度的风险;垄断经营和落后的管理体制既严重影响着银行体系的市场效率和适应性,也妨碍了证券市场功能发挥:邮政储蓄机构资金收缩与农村信用社作用没能发挥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货币政策难以达到其预定目标.现行货币政策执行结果可归结为:贷款是"农转非"、资金是"乡养城",大量资金流向大中城市和股票市场,使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货币没有进入商品市场追逐价格,相反货币被资本市场吸纳.资本市场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使得在经济低增长时期有比商品更大的吸引资金能力,造成股价攀升而物价回落,物价或通货膨胀不对货币政策形成压力,而是股价对货币政策构成冲击,进而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有了较快发展,股票的发行和流通对货币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也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为此,货币供给必须考虑有价证券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适当调整货币供应增幅;货币政策也有必要对资产价格的变动予以关注,建立起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孟浩 《吉林金融研究》2012,(1):18-21,49
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当前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内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科 《济南金融》2006,(7):16-17,26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房地产价格,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更为显著,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时滞为2个季度等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离岸市场对本国货币供给影响的前提,是弄清楚货币乘数还是基础货币发挥关键作用。由于欧洲美元市场的资金清算通过美国境内商业银行账户完成,货币乘数的作用突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资金收付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实现,离岸市场独立于境内商业银行体系之外,基础货币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我国应选择性吸收美国经验,采取不同措施减少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供给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房增产价格,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更为显著,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时滞为2个季度等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双轨制下,社会资金也被一分为二,并通过两条不同的途径分别影响着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由于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对社会的两部分资金存在不同影响,因而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影响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单独调节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或者利率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影响都不足,无法有效的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因此,要必须将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多种政策变量进行搭配。  相似文献   

10.
选用全国房地产开发业综合景气指数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代理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2005年之后货币供应量对于房地产景气指数有着长期的正向冲击作用,影响力度较大,效果较为明显,持续性较强;个人按揭贷款对房地产景气指数的冲击力度较小,作用效果不太显著;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对房地产景气指数有着一定程度的冲击力,国际资金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引言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是金融研究的前沿课题,学者们对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做了许多研究。关于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方面,Rigboon和Saek(2001)以美国股市为研究对象,认为货币政策对股市价格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2000-2014年房地产市场月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进行H-P滤波以区分扩张性与紧缩性政策区间,利用VAR模型探讨货币因素对房价影响的非对称性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土地价格、资金价格、股票市场以及原材料价格对房价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房价的拉动作用远大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房价的抑制作用;货币供应量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房价的调控作用强于利率代表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宏观经济、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以及其他投资渠道收益增加都将推动房价上涨,而增加供给将有效抑制房价。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常作为中间目标的选项。中国“于1996年起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夏斌 廖强,2001)。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无效性  由于中国近年来呈现出经济增长率、价格总水平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不一致的现象,人们开始关注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宜充当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一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论据是: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夏斌、廖强认为(2001),“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  相似文献   

14.
虽然离岸市场的资金收付最终都要通过在岸银行账户完成,但欧洲美元市场与人民币离岸市场不同的清算渠道必将对本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从资金清算角度分别就欧洲美元市场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与欧洲美元市场不同,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会对我国货币供应产生直接影响,但受汇率制度、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等因素制约,目前离岸市场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国内理财产品数量及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本文分析了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现状,探讨了理财产品与货币政策的关系,指出理财产品影响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六大途径"。在此基础上,检验了理财产品发行速度与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理财产品发行增速对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方舟  王建明  薛锋 《征信》2011,(6):78-82
股票价格变动和货币层次转换是统一的.以此为基础对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和上证综指建立的VAR模型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能够充分反映股票市场价格变动;长期内,不同层次货币供应构成项目的增速差能够反映资金流向,从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过程可以由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进行表征.考虑股票市场的影响,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  相似文献   

17.
货币供应量是否合适,可以从实际货币供应量与中性货币供应量的差异角度来进行分析。中性货币供应量是指与一国经济自然增长率和正常货币深化系数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本文通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计算出中国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和货币深化系数,从而得出相应的中性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套评价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以来,随着国际收支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外汇占款呈现趋势性下降,再贷款逐渐取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渠道。本文从央行、商业银行以及企业资产负债变的角度,分析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对金融市场、资金价格以及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从外汇占款向再贷款转变过程中,货币政策会自动产生"紧缩效应"——商业银行存贷比下降、社会融资成本上升、资金价格波动加剧。为了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货币,货币当局需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并更加注重逆周期调节。  相似文献   

19.
武志 《新金融》2008,(7):34-38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流通速度等产生了显著影响,从而对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挑战,而实践操作中其固有缺陷也暴露得日益明显,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该进行以下抉择: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同时注意双重功能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