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生产力观揭示:劳动生产力不但内在地包含着自然生产力,而且是以自然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是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在社会生产领域以外的自然界也存在自然生产力,即生态生产力,它表现为地球生物圈生物的生长、繁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能力,具有原生和基础的性质,是进入社会生产领域的自然生产力的源头。进入社会生产的自然生产力是对自然界自然生产力的开发、利用和再创造。后者的作用是自发和盲目的,是"自在"的自然生产力;前者则以劳动为中介,植入人的自觉因素,是"自为"的自然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结合。农业经济生产的本质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农业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生产力,它具有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两重性质。两者结合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农业的自然生产力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自然基础。因农业的自然条件形成的自然力,不仅是农业再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形成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自然基础。在农业生产部  相似文献   

3.
于中涛  张燕之 《农业经济》2007,23(12):27-28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理解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只看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人只有借助于自然力才能驾驭自然力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以往对生产力的这种误读。所以,正确解读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发展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一个颇具特殊性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力必然有其特殊的基本规律。因而 ,深入探索和正确把握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 ,对于更好地理解农业发展的历史、趋势 ,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要研究和探索农业生产力基本规律 ,必须首先认识农业生产力的特殊性。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在这一经济活动中 ,作为劳动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都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其生长、繁殖都依赖一定的自然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劳动可以改变这些有机体生…  相似文献   

5.
农业再生产的本质特征,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互交织。但在过去的很长时期,严重的忽视自然再生产,不按自然规律办事,曾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为了吸取历史的有益教训,发展农村大好形势,正确区分经济再生产对自然再生产的依赖关系,充分认识自然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不仅是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实现党的十二  相似文献   

6.
正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有机结合交织是农业的本质特性。在农业生产供给中,任何其他自然力或物质的利用方式、程度,都要受到有构造的生命自然力的支配、构造与约束。农业特性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具有重大影响,从而具有供给含义,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具有极强生命性,供给过程周期长回收慢。首先,农业生产供给自然过程作用强度大、时间长。农业生产供给主要依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遵循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7.
在总结前人对生态生产力理解的基础上,解析出生态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发展,是自然资源环境为人类提供物质原材料、良好生活环境、废气物回收的综合能力。经过进一步分析还发现,生态生产力具有自然性、地域性、不均衡性、有限性和可开发性等特征,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并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因此,对处于灰箱状态的生态生产力,应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通过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成员的作用来加以认识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主要围绕产量展开带来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突破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不可持续性和空间有限的困境,从而有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理论分析推导,实践归纳总结,政策引领分析。[结果]农业是与自然关系密切的产业,农业可持续生产力的提升也必须从资源、环境和生态这些方面寻找根本驱动力,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三型"农业展开。[结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要突出3个创新:(1)体系创新,即用生物农业和物理农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逐步替代化学农业;(2)产业创新,即以建立在农业废弃物循环经济基础上的静脉产业促进生产农产品的动脉产业,形成高盈利静动脉产业联合体;(3)模式创新,即创建高效生态农业特效模式,为提升农业可持续生产力找到特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问题中社会劳动生产力发展的水利资源的作用逐年在增长。作为生产力要素和地貌形成因素的同时,水利资源决定着国家个别地区的发展、生产和居民的分布和联合体的形成。水资源利用的特点、资源范围和与之相联系的供水和环境保护设施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某种前提下,首先由某一地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特殊性决定的。与此同时,分析与评价水利因素对发展生产力和环境的影响只能根据具体地区的特点来完成。发展生产力的水利因素特别明显的作用及其社会意义在干旱地区的条件下显露出来。水是该地区生命的同义词。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形成天、地、生一体的观念,把太阳视为生命之源、天时之基,在此基础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化害为利。人们努力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物种驯化、品种选育和异地引种的广泛群众性使它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在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巧妙利用生物体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性,组织合理的农业生物群体结构和生产秩序,发挥生物的群体生产力。对自然资源利用与培育相结合。千方百计把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和排泄物返还土地,使地力在高强度利用的条件下持续不衰,与地球生物圈生命循环的规律契合。这些表明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生产力的认识和利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可为今日之借鉴。  相似文献   

11.
名词解释     
农业 农业是人们利用生物的生活机能和外界的自然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这是农业区别予其它事业的基本标志,也是人  相似文献   

12.
盘锦市位于辽河三角洲核心位置,是全国最大湿地之一,是亚洲第二大的芦苇生产基地。湿地生态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辽河三角洲是镶嵌在辽宁大地一块绿色瑰宝,是环渤海经济发展的自然基础。所以,在这个地区一切生产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服从湿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态健康这个大局,保障生物多样性,用自然生产力的提高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湿地生态循环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平谷区的农用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单位面积上农户的资本、劳动投入及土地自然质量为自变量,以总产值为因变量,分别建立果园、大田和莱地的生产函数,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投入要素对农用地生产力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生产者应根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有限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王,方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新的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新”和“质”,“新”表现为技术应用新、产业业态新、发展模式新、价值创造新,“质”表现为生产力的质态新和质效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遵循与延伸,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一脉相承,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农村人口结构快速转变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需要。农业新质生产力依托科技创新和质态创新的路径推动了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代表的农业质效提升,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数字技术、育种技术、农机装备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将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践应用场景。未来,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全面实施“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机智能装备技术提档升级、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农业中应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加强农业科技性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国际社会应用自然资本方法,推动可持续转型的40个最新举措,归纳为5个政策杠杆,即:运用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基于生态系统建立环境经济账户、改革补贴和金融激励机制、将自然的价值融入决策程序、赋能社会行动。通过分析,预判未来自然资源领域的国际共识、渐进阶段和发展趋势:(1)将自然构筑为储存并向人类提供价值的一种资产;(2)将生物多样性根植为使资产更具生产力和恢复力的基本属性;(3)将生态系统视为解构自然资产,使其价值量化的多种形式,如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账户;(4)将自然资本作为促进可持续转型的评估方法,核算经济活动对自然资产依赖和影响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生产力影响因素定量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具体的农用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以单位面积上农户的资本、劳动投入及土地自然质量为自变量,以总产值为因变量,分别建立果园、大田和菜地的生产函数,对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投入要素对农用地生产力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生产者应根据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对有限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方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能值理论计算了山东省黄河流域各地市的产量因子、生态足迹的深度与广度及结构份额,以此来度量和研究黄河流域产粮区自然资本存量和流量及其结构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地区资本存量利用程度越来越大、资本流量越来越小;在资本存量消耗中草地和水域引起的比重高达95.12%;资本流量利用中,耕地所占份额在减小报告期为68.67%;建设用地比重在增加,报告期平均达26.03%,个别地区高达38.47%。近8年个别地区耕地的份额减少了12个百分点、建设用地增加了6个百分点。可见,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的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不断地侵占着耕地的份额、侵蚀着区域粮食安全的基础。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商品粮产区的资本存量尤其是草地和水资源的保护,激励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本流量、调整利用结构,遏制建设用地继续侵占耕地在资本流量中的份额,从土地生产力上实现"占补平衡",激励农业生产大户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物产出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从农户生产动机行为的研究文献来看,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被划分为"理性动机"型、"消费(生存)"型、"半无产化"型等几种类型。本文通过广东样本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分析,发现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并不是用"某种类型"就能概括的,而只能由农户所面对的农业生产力状况来决定。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因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并随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农户的生产动机行为愈成熟,农户对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就愈强,农户就愈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林木同其他固定资产有显著的不同特点,自然力对林业生产影响很大:①灾年与丰年之间成本悬殊。如1989年海南省琼南地区受了3次台风的袭击,有的国营农场橡胶林被损坏30%,当年每吨干胶成本高达8000多元;而琼北地区未受台风影响,有的农场每吨干胶成本仅4000多元。干胶成本如此悬殊,自然因素起了重要作用。②由于抢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1991~2013年省级种植业投入产出与污染排放面板数据,利用GML指数方法测算农业技术进步、环境技术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建立面板Tobit模型分析这三种指数的影响因素,同时验证三种指数与农业增长之间是否表现出类似于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曲线特征。本文主要结论有:1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2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变动的地区差异与省际分化明显。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代表全国最高水平,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而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环境技术效率最低;东部地区省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省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则大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控制变量对三种指数变动的影响则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