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目的:从殡葬管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实定法的角度,分析对于占用耕地的坟地处理方式,以明确何种坟地可以被复垦。研究方法:实证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1997年的《殡葬管理条例》,对已存在于耕地之上的坟墓处理,需根据建坟时间的不同予以区别对待,民政部门对此有强制执行权,该项权力在《行政强制法》实施后失效;依据《土地管理法》,需区分建坟的时间以及坟主对坟墓有无扩建、重建行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此无行政强制权;依据《城乡规划法》,乡、镇人民政府只能处理乡村规划制定后所建坟墓,并依据该法第65条的规定行使强制执行权。从时间效力的角度来看,限期改正、限期拆除决定为行政处罚,只要坟墓持续存在,其行为就没有终了,拆除决定不违反处罚时效。研究结论:对于占用耕地的坟地,行政机关应根据其修建的年代分类处理并选择性复垦。  相似文献   

2.
近代杭嘉湖地区的农业专业化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峻 《中国农史》1998,17(1):60-66
上海开埠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兴盛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新式工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杭嘉湖地区农业的发展,在市场需求、比较优势等因素的驱动下,适合于当地经济作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一的发展,并形成相当规模。本文地杭嘉地区农业专业化生产的简要描述,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该地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梗概。  相似文献   

3.
农村地区养老纠纷问题较为突出,且成因复杂,司法介入的效果不明显,为此,我们应构建多元化的养老纠纷解决机制。养老纠纷的解决要平衡好自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给予农民、村集体一定的自治权利,充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维护好司法的权威,严格按照法治国家的要求维护老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青藏地区随着民间商贸的兴盛与辐射,广大牧民家庭生活资料消费开始了结构性变革,需求结构呈现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这促进了牧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尤其是商贸的频繁往来直接催生了普通牧民的经商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经商之术,牧民的商贸资本组成方式和经营模式也逐渐完善。对外来商品的依赖和本地土特产品的大量外运,推动了牧民生产结构的变迁,一方面畜牧狩猎生产方式的逐渐缩小,农耕且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在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下,牧民从事的畜牧生产也相应地进行了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以一地一品为特色的畜牧养殖业。这样外界市场信息亦更迅速传入广大牧区部落中,导致他们的生产活动走出封闭、半封闭状态,牧民的社会开始了变迁。  相似文献   

5.
清中叶之后,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和墨守成规的思想影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的蚕桑业逐渐开始衰落,有志之士认识到蚕业生产技术改进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实业救国的背景下,清末太湖地区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蚕种改良和兴办蚕桑学校的浪潮。这些蚕桑学校不但是蚕业生产技术改革的承担者,还在改良蚕种的制造和推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近代太湖地区的蚕种改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近年来,广饶县在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地区跨界水事纠纷协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震  周  周海炜 《水利经济》2007,25(2):70-72
从长三角跨界水事纠纷现状出发,以跨界水事纠纷协商个案分析为基础,归纳长三角跨界水事纠纷协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完善协商的相关法律、建立跨界区域协作、科学划分事权和建立跨界水资源管理协商支撑机制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少华 《中国农史》1999,18(4):102-105
在我国历史时期的各个阶段,农业文献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表现在古代,是传统农书的承继、传播,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近代“西学东渐”时期,国外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传播,主要是通过翻译外国农业文献、出版农业书刊;而后,随着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等各种事业的开展,近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由此产生、发展,其间各种农业教科书、科研专著、科普书刊等出版物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9.
近代风云际会中的宗族组织--镇江陶氏家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京京 《中国农史》2003,22(2):77-87
在镇江地区,陶氏家族以经营江绸业而著称。在近代列强冲击、新旧并存的历史背景下,这个家族一方面坚守传统的家族观念,另一方面依托时代的浪潮,精心打造家族事业的内部环境。陶氏家族诸绸号在人才、资金、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把原料进购、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有机地加以协调和联结,在镇江区域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陶氏家族组织也在经营江绸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平民小户,一跃而成为镇江地区的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10.
信访救济制度功能不健全、行政复议制度救济功效有限和行政诉讼制度救济途径残缺是导致农地征收纠纷救济手段失效的重要原因。文章提出建立一种"以政府管理理念创新为先导,以行政裁决制度为重点,以行政诉讼制度为核心,以其他救济手段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地征收补偿安置争议救济机制,以化解征地矛盾,解决征地纠纷,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村稳定,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任吉东 《中国农史》2003,22(4):61-68
本文通过利用《退想斋日记》中所记录的近代山西太原地区粮食价格数据,分析了近代太原粮价的长期变动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该地区的粮食流通市场状况。本文认为:清代太原地区的粮食流通体系已经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它所具有的两级粮食流通体系——外部省际与内部县际流通渠道,使太原地区的粮价能够保持一种长期相对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林地、林木资源的不断增值,国有林场与周边村寨之间的林权纠纷时有发生,这不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有林场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影响林区的未来发展。通过对某市林权制度改革情况的专题调研,针对当前茂山林场林权纠纷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矛盾问题,从林权纠纷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入手,针对茂山林场林权纠纷发生的现象,通过对茂山林场林权纠纷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产生的原因,找出林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阻碍林权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明确加快林权流转的途径与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采取了协商、调解、仲裁等方法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较好地化解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矛盾。2005年至2011年底,全市共办理土地承包纠纷案件1384件。仔细分析纠纷处理过程及纠纷产生的根源,能得到更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3年前,我经过镇政府批准,用5分土地与本村农民李某的宅基地互换,并且交纳了有关的费用,拿到了土地使用证明。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农业科技源远流长,但到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农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技术革新缓慢,农业生产所需的技术改进遭遇到瓶颈。如何摆脱传统农业发展困境,从农业技术角度来看,在引进新思想和新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在种植技术、农业生产工具、农用机械动力使用等方面要结合国情,根据当地的农作习惯和地理环境,以改进和技术优化为主,进行本地化的改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自己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符合客观情况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是两类既相似又不同的合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这两者往往容易混淆,导致许多判决结果存在争议.因此,对两者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把握两者的性质与具体特征,分清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惩治违法、打击犯罪、准确高效地司法、推进我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自土改以来,我国曾多次进行集体林权制度的变革,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林权权属不清问题,由此衍生出集体林产权模糊、不稳、残缺、分散等诸多问题,导致山林纠纷频发。本文以惠阳(州)地区为例,从历史角度考察土改以来的山林纠纷,认为林业体制和政策多变,是农村山林纠纷大量爆发并且难以调处的制度性根源;山林权属不明、界限不清是林权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林地升值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山林纠纷的现实原因。提出在调处山林纠纷的过程中,要兼顾考虑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并对2008年以来的林权改革遗留的山林纠纷,提出调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解决农村多元纠纷的过程中,和解、调解、仲裁、行政甚至司法手段都占有一席之地,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探索。如何构建适合中国现代乡村特色的新农村背景下的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打造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问题日益凸现,农民因土地纠纷而申请仲裁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从一些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的地方来看,很多申请人的仲裁申请书写得不符合要求,直接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对纠纷案件的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