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本文针对股权集中的市场环境下,围绕“股权集中现象及形成——代理问题与控股股东侵占——投资者法律保护”这一主线,对这一领域公司治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回顾。本文在回顾中发现,股权集中是除英、关之外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且控股股东通过交叉持股、持有不同投票权股票及金字塔结构等方式实现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股权集中的原因是缺乏有效法律保护。股权集中导致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占外部投资者利益,在两权分离市场中侵占现象更为明显。法律制度是抑制控股股东侵占、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最好方式。在回顾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了这一领域可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控制权收购、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08年内发生控制权收购的149家并购样本,考察了控制权收购宣告后短期窗口和长期年度内的市场财富效应变化,尤其关注了多元化并购与同业并购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回报、股权性质和股权比例之间的特征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并购有着显著的短期正的财富效应和长期负的财富效应;短期来看,多元化并购比同业并购的市场累积超额收益率更高;长期来看,多元化并购比同业并购有着更差的市场年度回报率。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股票市场现行监管制度下,特别处理制度的存在使得公司控制权市场及公司控制权的价值度量成为可能。根据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特征,在B越(2002)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通过对A股市场1998。2002年被特别处理的122家上市公司ST公告后股价的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经营业绩改善程度、公司控制权竞争程度、代理成本等方面对控制权价值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衡量国有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价值提出了有益的建议,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ST公告的作用和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4.
股权结构、控制权的分配与公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中的所有权条件下,控制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有损于公司价值,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匹配则有助于公司价值实现最大化。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性U性关系;控制股东的股权性质与公司价值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非控制大股东的股权比例与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股东拥有的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春霞 《新智慧》2004,(12B):19-20
公司治理分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即传统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之间控制权的配置体系,外部治理指通过利益相关与公司的契约、通过控制权市场及经理人市场等对公司进行外部控制和影响。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公司融资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而公司的融资结构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  相似文献   

6.
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现就流权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权与盈余质量变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两权分离度和控制链层级在总体上显著降低了盈余质量,国有终极控制的样本公司的盈余质量好于私人终极控制的样本公司。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设计和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同时也证明了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小股东的受保护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为案例研究对象,发现了社会资本在公司治理中的负面效应:社会资本增强了企业家对企业的实际控制能力,使企业家产生过度自信;同时,过度自信增大了企业家违反公司治理制度的可能,加剧了企业家与其他股权投资者的冲突;但是,其他股权投资者无法实际控制企业,也就难以推动企业向“制度规范”转型;最后,股权投资者只有通过同样追求社会资本支持,才能获得控制权之争的胜利,但无论胜负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家需要向现代管理者转变,以缓解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基业长青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股改完成后股权结构中实质掌控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考虑,选取基于“调整的利润敏感性法”直接测度模型,利用分部报告数据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现状,接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对193个样本公司进行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描述及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比例、终极现金流权比例与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成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大小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它的显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国有终极控制权下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要比民营控制下的好。  相似文献   

9.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一个由各个不同管理团队在其中相互竞争公司实际管理权的市场,而公司控制权市场作为一个外部、市场化的约束机制,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难以有效突破的情况下,培育公司控制权市场有助于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水平。而培育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必须从消除制度性障碍开始,放松对收购上市公司的管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股改完成后股权结构中实质掌控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对内部资本市场运行的影响考虑,选取基于“调整的利润敏感性法”直接测度模型,利用分部报告数据测度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现状,接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对193个样本公司进行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描述及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终极控制权比例、终极现金流权比例与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成显著正相关;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大小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它的显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国有终极控制权下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效率要比民营控制下的好.  相似文献   

11.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司控制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矛盾运动的纽结,体现股东之间权利配置上的竞争性合作关系。它不仅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有效降低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负面效应。公司控制权的发展存在独立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使得股东之间权利配置失衡。在我国政企关系的历史路径背景下,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滥用和保障公司控制权独立性是我国法律规制的重点。法律规制应与公司自治的基本理念相适应,以表决权的制度构造和对国有股权的监管为主要内容配置股东权利。  相似文献   

12.
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后,公司的定性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问题,直接涉及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和产业保护,也涉及外商投资制度的规范和完整性,目前还没有较好的处理这一法律问题的可操作方案。通过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性质、待遇的法律规定的分析,认为以外资介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作为标准,是解决股权高度流动背景下界定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性质和待遇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双重股权制度使企业创始人免除了控制权市场的威胁,同时也容易诱发其自利行为,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以2008—2018年中概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现金股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股权制度相比,双重股权制度并未给中小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现金股利,其原因主要为权利滥用导致的资金占用问题。异质性分析显示,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负向影响效应在自由现金流充足和管理者权利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创始人具备的管理者能力可以正向调节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股利获取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双重股权制度本土化的相关文献,为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制度中,"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争夺十分激励,股权激励制度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矛盾,目前股权激励已经成为各国上市公司绩效激励的主要方式。文章介绍了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实行情况,选取了2006-2010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的285家制造行业公司为样本做了实证研究,并考察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控制权性质、管理层持股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国情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性质与管理层持股的关系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在公司有效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且二者在形式上均与反映公司治理效率的变量Tobin’Q值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所不同的是,由于受控制权性质的影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55.78%)远大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最优持股比例(14.57%)。说明为了调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层的积极性,国家须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包括公司控制权的丧失。倒U型的曲线关系的存在,也表明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激励制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另外,利益趋同效应与掘壕自守效应的存在,使与股权激励机制相配套的约束机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转轨经济下的我国国有企业其内部治理机制体现出所有者现实缺位,内部人控制企业;股权高度集中,中小股东利益被漠视甚至被侵蚀;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形同虚设,难以形成有效监督;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评估机制弱化等特征。而外部治理机制有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经营者选择机制低效;控制权市场尚不活跃,银行的软约束等问题。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公司治理而言,应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优化内部制度,建立合适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治理质量的关键是优化股权结构,强化公司控制权的竞争。本文就从现在仍存在的治理理念上的误区加以分析,并提出如何从公司控制权市场化方面实现股权多元化结构,从而最终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指在转移事件发生前后特定的时间期内,体现股票交易特征的股价、交易量等指标的波动现象。利用事件研究法及ARMA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前后的2003年-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实证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明显的提前泄漏现象。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这些现象有所减退。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要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当务之急是从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着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司接管动因的研究文献表明,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是大股东出现的主要动力;在市场制度缺陷较大和法律对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单位成本降低,控制权收益发生率提高;因此,规范和制衡控股股东行为应从市场制度缺陷入手,从相应的法律制度规则设立入手。  相似文献   

20.
集中式股权公司中控制权配置的并购行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司并购的行为方式是公司控制权所有者决策的结果,以往的研究集中于分散式股权结构中、管理层的特质对公司并购的行为方式的影响;而对集中式股权结构中,大股东拥有控制权的治理结构特征对并购行为方式的影响的研究很少。基于这一独特视角,本研究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04~2012年股权收购的样本,研究集中式股权结构中大股东控制权配置对其并购行为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控制人特征、控制强度特征、制衡性特征等对公司的并购行为方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