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郭振  李辉 《北方经贸》2009,(12):20-22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建立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上,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依托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只有建立农村产业结构新格局,才能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缓解农业人口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进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托达罗模型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流动问题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人口流动的实践证明:托达罗模型没有考虑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断增加的问题;也没有看到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时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托达罗提出的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模型,只是控制了城市人口不会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人口的增长趋势,把城市中的失业问题转移到了农村,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托达罗模型自身的理论缺陷,不仅不能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反而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中吸取经验教训,取消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为黑龙江省工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为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前由于县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使农村城镇化进程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应采取抓好城镇合理布局、发展农村民营企业、加大农村产业化力度与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杜怡萱 《中国市场》2014,(24):154-155
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时期,城镇化可以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实现充分就业。但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去土地后,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其养老问题便得不到保障。因此,城镇化进程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本文就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措施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将城市便利性引入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分析框架,以解析中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失衡的形成机制,为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思路.研究表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有动力推进土地城市化,且土地城市化对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具有正效应,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快速上升的房价限制了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土地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的城市便利性程度对人口城市化的总效应却为负,从而导致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失衡.为此,需要协调提高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程度,让城市便利性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市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商》2015,(40):72-73
城镇化的外在表现是城镇规模的扩张,但其实质应该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二是实现迁移人口的"市民化"。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小城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迅速转移,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日渐凸显。本文针对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存在的问题,从财税政策的视角提出要加大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的公共投入,探索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通过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补互融,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以此突破城镇化建设遇到的发展瓶颈,有效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趋势,也是我国政府的当前的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经阶段。文章简单探讨了对于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及其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选择随着子女迁移,与子女共同生活。近年来,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迁移的主体模式。其中,随子女流动的老年人口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并且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种递增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流动老人的异地养老问题越来越凸显,流动老人在异地的社会保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对此本文就流动老人异地养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镇化的实质是产业和人口的空间聚集,发展特色产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对特色产业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继而对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机理进行分析,结论显示:特色产业利用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形成产业集聚,通过扩大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中小微企业活力,实现农民就业非农化转移,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劳动力空间集聚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软硬性条件。以南丰县为例,政府应引导市场主体制定蜜橘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蜜橘产业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以及社会化服务,同时配套实施产业金融支持政策,注重特色品牌塑造和产品技术研发,最终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已被看成是缓解"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分析了县域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农村城镇化如何反作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转换的关键.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因此,城镇化率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趋势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城镇化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且能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3.
汪偲 《市场论坛》2016,(2):8-11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超过50%,中国真正步入城市化时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城镇化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绝大程度上考虑到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也导致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大幅增多,出现了生活难、就业难、保障难的问题,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问题更加严重.文章通过对城镇化进程农民生活变化的调查与分析,掌握农民就业、生活水平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对省市各级政府的城镇化的推进及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对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消解及城乡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城镇化进程中,粮食自给率一直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很多场合,李克强总理都指出了处理好二者间关系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人口大国,保证充足的粮食自给是任何时候都要绷紧的一根弦,这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维护团结稳定和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首要任务.为此,在探讨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城镇化时粮食生产能力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崔祥丹 《现代商业》2015,(2):277-278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原始的生产资料,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和方法,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实践和现实意义。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中介推进了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人口和产业的集聚程度,完善非农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流转,这部分农民可以完全脱离对农村和农业的依赖,实现人口、职业和居住的非农化,必然会加速城镇化发展。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的顺序转换理论指出: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产业结构必然呈现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趋势,与其适应的就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在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因此作为农村人口占70%的大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1,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只发展几个大城市,而是需要发展更多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城镇群。2小城镇的发展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城镇化建设中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苏南地区城镇化模式的研究,以期寻找苏南小城镇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出发,以山东省及其17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城镇化的动态特征与质量水平。研究发现,自200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呈现出整体集聚发展格局显著、整体格局相对稳定,"三大集聚区"辐射明显,"胶济线"成为核心轴线,西部地区进程加快等特征。自1995年以来,山东省整体人口城镇化质量呈加速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从低质量城镇化向中等质量城镇化快速迈进。从内部结构来看,城镇人口是目前山东省人力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载体,而农村人口则是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推力原始,对城镇化的提出是我国发展的重大命题,也成为了我国将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视角放在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对于人口迁移率的影响因子,文章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为方向点出发,将山西省人口迁移数据加以分析进行定量评估,从而探讨新型城镇化推行下户籍制度改革导致农村人口的迁移率以及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