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别人亏欠了自己,这种心理现象,我们姑且称它为索债心理。 索债心理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两种,外显型和内隐型。外显型的人常常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不满或期待。内隐型的人不会把自己的不满或期待直接表达出来,但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或借题发挥式的暴躁,让周围的人摸不着头脑。持外显型索债心理的人往往令人厌烦,而持内隐型索债心理的人则让人觉得难以琢磨和相处.同时.也容易诱发自身的身心疾患。  相似文献   

2.
生活之友     
阻碍人际关系的四种心理定式处处设防心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有些人异化了这句话的内涵,放大了对他人不信任的心理,和人交往时,总是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习惯于“话到舌根留三留”,甚至出现一些语言“躲闪”的情况。这样很容易给对方造成一种闪烁其词的不好印象。事实上,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真诚,毕竟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事事求同心理在交际过程中,有的人习惯于以自己的好恶“取舍”,和自己投脾气的,则接纳来往;和自己“味”不同的,则一律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交际心理定式一旦形成,就会使自己的交…  相似文献   

3.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事故的直接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填空管理纰漏能够改变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而降低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心理状态有着显在或潜在的联系;对此,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从细微处人手来掌控人的心理状态.提升人的本质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4.
假如你是一个急躁的人,在社交中,你必须设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养成一种平和稳重的习惯。当然,改掉个性中影响社交的因素不是很容易的,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形成的动力定型也许变成习惯化、自动化了。但是你如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改掉影响你与人交往的坏习气,每每只为自己方便而不顾别人,当一件事感到棘手时,便爱发怒,抱怨,盛气凌人。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社交中不受欢迎的人。假如你是一个急躁的人  相似文献   

5.
陈湘鹏 《新前程》2007,(8):57-59
搞定三角关系潘伟路的朋友遍及每个城市.他出差到一个城市时.喜欢在繁忙之余与朋友促膝谈心。由于节奏紧张,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似乎快忘记这段联系了,潘伟路会抓住每个机会激活这种联系。但并非仅仅是吃饭喝酒,他总会说“呃,我最近有些迷茫,我们一起聊聊吧。“听到这种邀请.很少人不赴约。他是那么真实.你得像老朋友那样对他。  相似文献   

6.
叶威 《东南置业》2014,(12):36-39
闲暇之余看看“朋友圈”,己然成为人们一天中必做的事。比起QQ、微博,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几乎是工作、生活中来往较为密切的人;另外,在微信上发表评论的人只能是微信好友,其他人是看不到的,而QQ与微博则是无论谁评论了,大家都看得见。这虽然是微信在社交平台上的薄弱点,但反倒增强了微信作为社交产品的私密性。没有陌生人的“骚扰”,这里可以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7.
朋友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财富。交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既要广交,又要深交。我们从事秘书工作的同志,难免要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需要交一些工作上、事业上乃至生活上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以情动人,广交和深交朋友。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外事工作的经历和体会,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便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的人似乎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身边总有那么多的朋友,那么多乐意和他(她)交往的人;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绝少朋友,人们对他们惟恐避之不及,生怕惹上一身腥似的,努力将这些人排挤在自己的交  相似文献   

9.
广告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从研究大众的消费心理入手,并将自己所要宣传的主题在一个适合特定心理的角度,以一种“标志”化的形式传达出来。所有的产品、劳务、意念等都是针对人的需要的,广告就是使人的需要从潜伏而不定向状态转变为显现而指向特定目标状态,就是有目的地放大人的欲求并诱导其定向为之。广告语要切合受众心理,应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不少人为了使自己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常常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状态下。如果这种紧张状态适度的话,利于进取亦利于健康,但如果过分紧张则十分不利。特别是当人们遇到挫折或打击后,应积极努力地将紧张或焦虑心态转移或发泄出来,防止其持续作用而损害健康,这才是上策。如果人们面对挫折和打击,不是设法释放不良心态的影响,而是将自己“封闭”起来,甚至消极悲观,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独居一隅,这样发展下去,就会构成现代生活易发的“抑郁”心理状态而于自己极为不利。  医学心理研究表明,抑郁的产生是由于不现实、不合理…  相似文献   

11.
捞钱心理。持这种心理的人,往往以巧取豪夺金钱为出发点,投机钻营,利欲熏心。在他们看来:“改革就是捞钱”。这种人在违纪前,思想上就有了准备,行动上就有了打算,因此,这种违纪心理转化为违纪行为甚至犯罪行为时,速度快,后果严重。   独权心理。即指握有一定权力的干部违背组织原则,独断专行,以实现自己的意志、利益的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持这种心理的干部,奉行“有权不用,过时作废”的信条,不择手段地以权谋私。   补偿心理。持这种心理的人大多是过去为党为人民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近几年在金钱的诱惑下,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12.
我在日本创业上市,生活了20多年,妻子是日本人,要好的朋友大都是日本人。我必须先声明,作为一个个的人来说,日本人和我们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火自然,都是些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可是在日本时间越长,我越能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在驱动着日本人,这是一种不知不觉中形成的集体求同心理。这种求同心理的形成过程,不是由某个组织强加的,也不是某个英雄引导的,而是一种近似于共鸣、却又极具拘束性的集体心理压力,日本人称之为“空气”,和中文的“气场”一词有些相近。  相似文献   

13.
廉政建设中应注意干部的心理状态研究中共大兴县委书记王耀平健康的心理能使人理智地待人处事,而不健康的心理能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人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最近,我通过对大兴县一些干部的调查发现,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一、忘乎所以。其外在表现是头脑发热,听...  相似文献   

14.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与人间的孰优孰劣有时不仅影响着人际间交往,而且影响着个人生活状态。尤其是同辈人的竞争,因为起点相似而结果迥然,更易导致不良心理。比如相近年龄,相同城市,别人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三居两厅住宅,生活条件优越,而你还在租来的简陋房内恋爱结婚;再比如,你还在内地为有限的薪水听命于老板,而你的朋友却已在沿海自己做了老板指挥于人。这些现实从心理上来说便会引发种种不适应证。如一起毕业的同班同学,五年后,一位事业有成,另位则工作平平,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开发有技巧,关键是方法,准客户就在你身边。1、积极社交法。人具有社会性,即使法人也不例外。而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无不在社会中活动,这就构成了一定的社交圈,而圈里的所有人员都将是你最有用的准客户。所以扩大社交圈,一定程度上即意味着扩大了准客户范围。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多了好办事”,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因为朋友太多而导致失败的例子,现实生活中也很难找到。2、用好现成的“准客户名册”法。新从业人员说到准客户就没方向,有些人要花很多的精力去四处搜索。其实,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人都难以逃避挫折的打击和种种压力,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导致身心疾病。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平衡要诀,对心理失衡有极大的帮助,大家不妨一试。不苛求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目标定得过高,根本非自己能力所及,于是终日郁郁不得志。为了避免挫折感,最好还是明智地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的成就,心情自然会舒畅。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妻望夫贵、父母望子成龙。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  相似文献   

17.
倾听别人谈话,是社交的重要*环。如果你不会倾听别人的谈话,你就不能与谈话人沟通,在社交上就可能被动失宠、甚至失去朋友。正确的、万法是:别人谈话时集中精力,认真听取。对自己不明白的东西,选择恰当的时机询问,询问时态度要和蔼,以免有质问之嫌。别人谈话中有机漏,可事后单独转告或提示,不可当面批评、纠正,更不要指责。总结别人谈话的艺术找出不足之处引以为戒。倾听别人谈话  相似文献   

18.
汪浩 《企业研究》2013,(16):198
社交恐惧症是人群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调查显示在企业员工中社交恐惧症患者达到9%——10%。企业员工好多都出现了社交问题,严重的就是社交恐惧症,有了这个心理障碍,他们无法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在企业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种种发病迹象表明:社交恐惧症不单单是心理问题,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的。本文对于企业员工社交恐惧症的根源及成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创业是条不归路 对于很多还没有创业的人来说,创业是实现一个美好梦想,一个理想和实现信念的开始.有些人其实日子过得挺好的,也许是专业人士,有很好的收入,为了证明自己有更大的价值,开始创业,有些也许是一个无心创业的人,但是为了生活,被逼创业,有些也许为了证明自己给女朋友看,因此而创业,也有些一时头脑发热而走上了创业这个不归路,开始创业.  相似文献   

20.
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天赋和能力。在当今分工非常细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或某些领域游刃有余,而不可能样样精通。举个例子,有些人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桌旁,而有些人则一想到要与陌生人打交道就心里发麻,惴惴不安。请做个表,列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你的长处所在。如果你觉得界定自己的长处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