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抗逆力的提升对于解决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各类社会性的伤害案件具有重要意义。抗逆力又称复原力,指个体身处困难、挫折、失败、情感问题等不顺时的心理调整能力和适应能力。近年来,抗逆力研究已从抗逆力保护因子的分析逐渐过渡到在发展观和生态系统视角下研究保护因子作用机制。文章主要从利用三大球类项目的体育健康干预对抗逆力提升作用,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4.
5.
6.
抗逆提升困境家庭青少年的抗逆力是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关注到他们自身成长的特殊性,重新认识到环境中的优势,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培养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内部保护因素和外部保护因素,以此来激发困境家庭青少年的内动力,增强其抗逆力.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重要性进行概述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障碍,并根据成功的人际交往原则提出了大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关系着未来人才的整体素质,出于对我国人才资源的考虑,必须重视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认知症(Dementia)群体是需要长期照护的权能弱势群体,患者对于照护者的依赖以及照护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给家庭照护者带来诸多压力.研究表明,认知症家庭照护者自身拥有抗逆力去应对逆境.本文基于认知症家庭照护者抗逆力现状,提出社会工作介入方法,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介入拓展外部支持因素、强化内部优势因素,渐次实... 相似文献
12.
13.
魏利华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17):117-118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迫待解决的问题。压力形成的自卑、社交不适造成的忧虑、择业压力造成的恐慌等心理,使大学生患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构建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人格品质、积极参与社会交往、自我加强心理调节等培养措施,科学地开展心里健康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课堂心理情景剧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出一套以心理情景剧为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将心理情景剧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应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弄口参与度。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人才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就大学生在适应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挫折、自我认知、就业选择等方面存在的心理矛盾冲突进行了分析 ,强调了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希望能对教育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脚步加快,所承受的压力与竞争越来越多,心理上随之发生剧烈变化。徘徊于社会和校园之间的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自身形象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使其在心理上也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力图从高校角度通过五种途径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心理健康常识并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括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定义,着重阐述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环境的变迁、学业的期望、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心理冲突、生活事件和家庭环境),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维护需要引起学校(学生)、家庭、与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频出现,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存在诸多的漏洞,华而不实,应广泛摸底,系统化教学,加大师资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