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呼伦贝尔市地区特点等情况和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一、认清资源优势,加快资源转换 正确认识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区别及其转换的时滞性、复杂性、技术性、市场条件,对我们制定并选择符合实际而有成效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绛济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会相  相似文献   

3.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央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的差异、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文化发展的不均衡等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完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机制,平衡区域间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和跨区域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此外,还需要在东部地区的带动和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过程中,实现不同区域间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现状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可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省份来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Feldstein and Horioka(1980)模型,考察了1985~2006年间我国的区域资本流动性,发现我国的区域资本流动性是不断增强的。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方向、区域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两个方面考察了区域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资本流动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促进各区域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了的改进建议,以期为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初步摸索、萌芽形成、持续推进、加速提升到全域深化的演进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强点不强、弱点较弱、先发不足、后发难发等突出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按照点轴带动、组团融合、分类指导、整体提升的思路,强化规划引领、分类调控、区别施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提升,打造河南经济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8.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而且差距在扩大。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及由此引起的地区经济的非协调发展,已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则专门从财政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并寻求如何进行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高质量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统筹推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河南省全省和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存问题和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促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3D理论为依据,在分析了以往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原因,总结了当前经济发展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得出了协调发展是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企业》2008,(5):84-85
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需要根据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高水平的经济协调发展。良好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润滑剂”和“加速器”。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政府这一“有形的手”通过宏观调控加以有效解决。政府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和十五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将“统筹区域发展”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目标和任务之一,这表明中央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中西部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财政作为政府履行社会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方法,对2001到2010年我国的四大区域的和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各个区域和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研究结果很明显,我国各个区域内的积极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现在的协调水平已经很高。大体上看来,我国我国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略低,东北地区以及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有上升趋势,只有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在我国的各个省市中,大部分的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现上升趋势,只有少数省市呈现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生产要素空间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种内涵式空间优化增长方式。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区际流动,改变了流入地与流出地生产要素的成本,进而影响区域产业格局,最终改变区域经济格局。同时,要素流动能够增强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形成经济发展上的关联互动,从而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既离不开健全的市场机制,也还要利用宏观政策调控来解决市场机制极化作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推进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充分说明了中央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换句话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西部,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的工业经济发展很快,同时也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影响并制约着浙江经济的发展.文章试图从这种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中探求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浙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措施,以达到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地区经济的差异性也不断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相关的国家战略和政策的实施,使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逐渐上升。总体而言,现在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缓慢,而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下语境中,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区域经济发展力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经济质量与环境质量同时改善的双重目标.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因此,探讨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叶宏 《企业导报》2014,(8):14-15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客观事实,农村文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必然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为指导的协调发展对策、以社区组织为载体的协调发展对策和以农民为主体的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