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富特色的作家,其每一部作品都呈现不同面貌,尤其是幻想小说和神话寓言,想象力极丰富,令人惊讶.文章以他的寓言故事<黑羊>为解读对象,探讨卡尔维诺如何在一个黑暗的世界上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如何拯救这个"罪孽的世界",和对无边的意识疆域的强韧的开拓.  相似文献   

2.
读者反映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第一,读者是文本解读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文本本身;第二,读者同作者一样是文本内容的创作者。从读者反映理论的角度对罗伯特·库弗的《保姆》进行解读,便不难发现读者在文本阐释过程中既是参与者也是创作者,同时该阅读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并且用读者反映理论分析该小说是对文学教条主义的修正,同时也验证了文学阐释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纵观鲁迅的小说,往往出现"寒冷"意象,它贯穿于整个小说的文本之中,与叙事视角紧密结合,也寄寓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它不仅仅是小说人物的活动环境的简单呈现,也不仅仅是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它和作者、文本中的人物、被呼唤的"隐含读者"处在一个共时平面,使"隐含读者"更强烈地体会作者对所处的时代的独特性体验,洞察透过小说文本展现的现实社会,使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和文本外的读者相怜相惜,共同思考和追寻人生的"本无路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对语文课文本的解读过程。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目的是实现课堂上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合理交流。过去在文本解读方面,一直局限于社会历史学这种唯一性的文本解读方式。借鉴西方文艺理论,从作者理论、文本理论这两个角度来探讨语文课文本解读的策略,无疑丰富了我们语文教学的解读方式,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文本细读"的严重缺失是新诗遭逢冷遇的重要原因。本文借《沙扬娜拉》的解读,强调"细读"对于彰显诗性魅力的重要性。唯有借"文本细读",读者才能直面并潜入诗作的艺术肌体,真切感受到诗人的技艺精纯与情感脉动;唯有借"文本细读",新诗教育才能真正摆脱机械的知识传授,而在艺术审美层面完成独特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2014年麦家的经典小说《解密》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故事人物神秘,情节曲折传奇,掀起了中国谍战小说的热潮,影响巨大。而读者在接受美学研究法中位于中心地位,期待视野又是接受美学中重要的概念。因此,本文将从读者期待视野的角度解读麦家《解密》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以接受美学为基础。本文主要在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期待视野的前提下,探讨译者对科技文的解读及其审美取向。只有译者发挥其主体性。根据读者的需求来处理文本,才能让原作复活,使译作走得更远,从而更好地平衡文本、译者和读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接受理论首次提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研究范式,文本的意义依赖于读者和作者的共同创造;提出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性"的特点,召唤读者开放式地解读;强调"期待视野",读者根据自己的前理解来实现文本意义的确定和具体化.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大学英语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两个主体,重新界定教师、学习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尝试构建一个启发式、互动式、开放式的英语学习环境,以此来实现人文主义的教学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方略.  相似文献   

9.
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概念,我们试图解读"沈从文热"现象的文化内涵,即20世纪20年代以来期待视野对其文学文本的积极再创造与多重展示。随着期待视野从"文学为人生",到"文学为政治",再到对"文学为人生"的复归以及"文学为审美"的嬗变,"沈从文热"经历了由盛转衰、复又兴盛的发展轨迹。以"沈从文热"现象作为个案研究,亦能窥见中国文学批评史百年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明天"意识是<乱世佳人>这部作品的主旋律.作者通过描写斯佳丽的生存历程和爱情生活,构建了斯佳丽的隐型性格,就是"明天"意识."明天"意识包括四层含义,弄清"明天"意识的丰富内涵,才能正确理解作者、作品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译者、文本和译文读者三者关系中,传统翻译理论偏重于译者的能动性而轻视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而接受美学则确认了翻译传播中译文读者的主体性。读者主体性的觉醒与变迁直接影响着译者的创作和文本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联系原作者、文本与译入语读者的中间纽带。然而,在不同的翻译研究时期,译者角色的定位与其作用的发挥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万箭穿心》中李宝莉遭受的苦难不能仅从个人的、心理的层面专解读,而要把它们置于社会和历史的维度,把政治作为最终的视域。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苦难成为一个无法化解的宿命,苦难被抽象化被虚化继而被悬置,引导李宝莉在现实的失败中收获"精神的胜利",而没有社会物质实践支撑的主体性与个人尊严只能是虚假的幻象。叙事上的封闭指示了政治彷徨和解放前景的晦暗,由于作者无意与社会和历史建立起息息相关的存在感,文本在完整写实中暴露了自身逻辑的虚弱。  相似文献   

14.
对于拥有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来说,只有正视历史,熟悉历史,才能准确把握其精神意旨。文章采用历史还原批评的方法来解读《九三年》的历史环境,借以阐明作家人道主义思想观点的现实依托及其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美学理论来看,萧乾在其文学作品自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域”和“文本召唤结构”等因素,一方面,对原文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尽量将读者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采用增补、省略和改写等策略更好地传递出原文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为文艺学杂以政治视阈的阅读文本,与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阅读文本,它对文本的阅读就会有两种不同的阅读效果,并影响着读者的思想。该文以余华的《活着》为例,来进行两次阅读的尝试,并不作结论。因为任何结论对于文本,也许都可能会产生误读。  相似文献   

17.
用巴赫金理论解读《沐浴在阳光中》,这部自传体小说是与白人读者群和黑人读者群进行的对话,打破了文本的单一声音,使该文本与黑人文学传统形成对话,从而使读者重新审视探索黑人文化的价值及出路。  相似文献   

18.
功能翻译理论对于旅游资料的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旅游资料的文本类型特点和体现的功能,提出旅游资料翻译必须考虑翻译的目的,文本的功能以及期待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的幻想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一本励志的畅销书,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并经受考验。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所蕴涵的神秘主义美学意蕴以及透过这层意蕴要传达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终极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20.
读者反应批评是一种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其关注的焦点是读者。读者的“期待视野”、动态阅读过程和主观能动性是其深度关注的对象。可以从读者反应批评的角度来研究小说《杀手》中的空缺与不确定性对读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及译品所产生的反应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