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农副产品收购中出现的新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1979—1981年,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6%,大大超过了1950—1978年平均递增4.3%的速度。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也大大提高。1979—1981年,全国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平均每年递增19.6%,而且农副产品收购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由1978年的38.2%上升到1979年的45%,1980年的51.7%,1981年又上升到55.5%。农副产品收购额逐年大幅度的增长,不仅保证了工业原料及人民消费资料的供应,缓和了长期以来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消费需求不足症结何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1-当前居民消费整体概况。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较高幅度增长,由1992年的9705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27299亿元,年均增长22-5%,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储蓄余额及消费水平均稳步提高。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到1997年上升到2090-1元,年均增长16-8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上升到1997年的5160-3元,年均增长10-59%。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储…  相似文献   

3.
<正> 一、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1979—1985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1%,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8%,农业和国民收入比前29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约高六个和三个百分点。1986年农业总产值增长3.5%,扣除村办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长9.2%。经济增长在年度之间的波动幅度比前减小,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状况得到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利用比过去好。人均国民收入在1978年是315元,到1985年达到656元,七年里翻了一番。粮、棉、油、钢、煤、电的产量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大大增强了国力。因此,这八年是经济最活、人民群众积极性最高、国力增强最快、发展生机最旺盛的时期。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从1979年起的头三年中,我们基本理顺了  相似文献   

4.
经济改革以来消费收人基本状况及分配中的主要问题经济改革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工资总额年均增长14.2%,货币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1%,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4.8%。分阶段看,收入增长率波动性比较大。职工工资收入增长发生了四次波动,即1978——1980年为中速增长期,工资总额年均增长14.5%,货币平均工资年均增长9.8%;1981——1983年  相似文献   

5.
一、福建农业加快对外开放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17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据统计,1978—1994年,全省农业增加值由 1978年的 73.63亿元增加到238亿元,16年年均增长 7.6%,而同期全国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1994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735亿元,16年平均增长38.2%。水产品  相似文献   

6.
一、广东工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1.伴随着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增长。1980—2002年问,广东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7.6倍,年均增长22.5%:工业从业人数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5.5%。在1978—1984、1984。1990、1990~1995、1995~2002四个时间段内,广东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从业者人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1%、28.0%、36.0%、13.7%和6.4%、6.7%、6.5%、3.6%。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投资与消费失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某些行业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市场物价低迷、就业和再就业困难、农民增收难等问题,都与投资和消费的失衡不无关系。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适时转变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已是当务之急。一、投资与消费失衡的种种表现1998年以来,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显著特征就是投资与消费失去平衡。主要表现在:1、投资增长快,消费增长慢。1998—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4%,投资快于消费2.4个百分点。近两年这种差别更加明显。投资与消费的速度之…  相似文献   

8.
未来五年消费增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京梅 《发展研究》2010,(12):60-64
未来五年,随着国家实施扩大消费的战略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逐步提高,消费率有望呈现止降回升的局面。本文采用数量方法,预测了未来五年消费增长的理想情景:最终消费年均增长l2.8%,消费率达到50%;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5%,商品消费对最终消费的贡献增强。实现上述方案,要求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6%,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达到64.9%。政策建议的核心:一是扩大消费需求,适当调低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要把提高消费率的指标定量化,并纳入"十二五"规划。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观察自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与通帐的运行轨迹.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已经发生了3次转变.2003~2006年是高增长、低通胀.4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是11%,CPI年均上涨率是2.1%,这是第一阶段;2007年经济增长率为11.9%,通帐率上升到4.8%,开始转入高增长、高通胀,这是第二阶段;2008年幸月以来,通帐率最高已达8.7%,经济增长率则出现了走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经贸实践》2009,(10):32-3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温州市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商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工业商贸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商贸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19亿元,较1949年增长7421倍,年均增长1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3亿元,较1949年增长2134倍,年均增长13.9%。  相似文献   

11.
2002—2006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而CPI年均增长率维持在3%以下。进入2007年,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但经济运行中各类价格指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明显上扬。价格水平的攀升,反映了我国在全球经济背景下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经济视角》2004,(6):12-15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5月份,全市生产总值累计完成534.4亿元,同比增长16.9%。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57.4亿元,同比增长28%。汽车等4个主导产业完成产值687.1亿元,同比增长27.8%。消费需求稳步攀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6.3亿元,增长17.7%。利用外资增长较快,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2亿美元,增长57.1%。  相似文献   

13.
<正> 1989年我国城乡储蓄创纪录增长,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上涨负增长。今年一季度,市场销售继续平淡,储蓄增势仍然旺盛。如何估价去年以来的市场波动与储蓄增长,关系到当前宏观政策的抉择。本文试通过对我国近年来消费与储蓄变动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有关看法和对策思路。一、“市场疲软”与耐用消费品波动市场波动也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消费需求约占社会总需求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中居民消费需求又占消费总需求的90%。所以,居民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最主要部分。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可以划分为生活必需品需求、一般日用品需求和耐用消费品需求三个部分。由于我们缺乏专门的耐用品零售额历年统计资料,只好以文娱用品类消费品代表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明显放缓,主要原因是:上年闰二月基数高、价格指数回落、控制公款吃喝、居民收入增长预期和消费信心下降等。展望二季度,经济温和复苏、就业状况良好以及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等因素有利于消费稳定增长。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2%左右。建议加快落实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切实减轻消费品相关税费,大力降低物流成本,制定家电下乡等促进消费措施的替代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正> 一、1995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结果1.总量及产业指标 GDP增长率 10.2%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3.5%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 5.4%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12.8%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12.0%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5.2% 社会消费实际增长率 8.3%5.社会消费品零售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800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一)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滑,消费品市场乍暖还寒。消费需求是三大需求中份额最大、波动最小的部分,同时也是政府最难直接调控因而最为明显反映经济自发增长态势的观察值。2000年和2001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速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住房、旅游、教  相似文献   

17.
祁京梅 《发展研究》2009,(12):32-35
2009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创23年来新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加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不足对经济的下拉影响。展2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消费者信心稳步回升,消费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增势,但消费刺激政策出现递减效应的问题不容忽视。预计201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增速明显提高,但由于物价上涨,实际增速将低于2009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改革究竟获得了多大成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正> 一、引言 关于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流行观点的变化并不新鲜。直到80年代中期,大量已发表的文献仍怀疑,1978年以后的改革已经极大的提高了TFP的增长。 8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修正观点。陈、王、郑、杰弗逊和罗斯基(CWZJR,1988)发现,工业部门的TFP的增长从1957—1978年间的年平均0.9%上升至1979—1985年间的5.5%。Dollar(1990)从企业水平上证实了上述发现。最近,杰弗逊、罗斯基和郑(JRZ,1992)为一个包括了城镇两级国有工业企业的样本,估计了一个总产出生产函数(替换了通常的二要素增加值生产函数)。他们三位发现,在1984—1987年间,国营企业的TFP年平均增长为2.4%。  相似文献   

19.
一、过去5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实施“大经济、大发展、大服务”战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02年辖区国内生产总值517亿元,为1998年的1.9倍,年均增长12.5%;区属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7.4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34亿元,将近翻一番。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壮大。2002年高薪技术产品产值及其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由1997年的220.84亿元和59.8%上升为348.14亿元和65.5%。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大力改造华强北等商业街区,辖区商业网点迅速扩张。辖区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零售商业网点58个,商品交易市场98个,占全市的27%。 ——财政税收大幅增长。5年来,累计完成税收374亿元,年均增长29%;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07亿元,年均增长18.2%;累计完成预算收入25.7亿元,年均增长27%;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05亿元;年均增长18%;连续5年实现收支平衡,并积累了一定的财政储备。5年累  相似文献   

20.
一、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模型 从 1992——2000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2——200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4.3%。在各项结构性支出中,食品、衣着和设备用品及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