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平衡的理论,是人们对有计划按比例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是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和组织平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一国民经济平衡理论的客观依据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法是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国民经济运动的平衡和不平衡,构成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运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经常出现不平衡的状况,表现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平衡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要求,表现为平衡——不平衡——平衡。正如  相似文献   

2.
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财政收支平衡是社会总供给总需求状态的重要标志和制约条件。现阶段,如何采取得力措施,通过鲜明而具有实效的政策导向,逐步摆脱财政困境,做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是经济全局治理整顿的一项战略任务,它对三年治理整顿目标的落实,经济形势的全面好转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李成瑞同志写的《财政、信贷与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一书,今年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从经济工作的实际出发,在总结我国财政、信贷工作实践和组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实践的正反经验基础上,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对财政、信贷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问题,进行了历史的、理论的探讨。全书共收入作者不同时期写的文章十三  相似文献   

4.
按照2000年宁夏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是负责研究提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部门。第一位的职责就是研究提出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研究提出全区经济发展速度、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 “九五”期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杜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年上新台阶,五年有个大发展”的目标,通过全区各族人民的拼搏努力,宁夏国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社会消费品供需平衡,就全国范围来讲,主要包括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两个层次。在调节消费品供需平衡的讨论中,人们往往着重探讨消费品供给与消费品需求的总量平衡,对于消费品供需结构平衡的探讨往往重视不够。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品供需的结构平衡比总量平衡更为重要。虽然,总量平衡是结构平衡的前提,总量不平衡结构必然不平衡。但是,总量平衡只是结构平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分条件,总量平衡并不能保证结构的平衡。反之,只要结构平衡了,总量必然平衡。只有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6.
研究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平衡理论的重要课题,也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篇文章中,想就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使用阶段的一个重要平衡问题——价值——货币形态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与使用价值——实物形态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间的平衡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社会产品和它的组成部分——国民收入,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方面。与此相适  相似文献   

7.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础。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了,而结构或局部不平衡通过调整可以达到平衡。如果总量失衡了,就会危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经常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就必须经常及时正确地观察和反映社会供需总量及其结构的变化。本文着重就社会供需总量计算的若干方法论谈一些粗浅意见。什么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所谓社会总需求,不是指人们的自然需求,而是指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的购买力,即全社会用于投资和消费的货币总量形成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需求总量(包括以价值表现的物质产品和服务总量)。人们手中有钱(或支付能力)可以购买建筑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重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过多,而是产品质量差、产品不对路和布局不合理。从国民经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广州市的重工业仍需要有较大的发展——事先确定重工业的比例作为奋斗目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它不直接反映轻重工业间的平衡——作者批评了广州工业“轻型结构”的方针,提出要解决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不能靠降低重工业比例的绝对数字,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重工业产品结构,增加重工业产品品种,提高重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经过十年改革,人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标志着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已经胜利实现。现在的任务是实现第二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当前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对国民经济实行治理整顿的方针,力争用三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基本理顺经济关系,使国民经济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一、社会经济要稳定发展就必须进行治理整顿  相似文献   

10.
所谓供给,就是提供到市场上的商品总量表现为市场上的出售总量。所谓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要总量,表现为市场的购买。供求关系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关系,而是两种相互矛盾的力量互相依存,互相抗衡,互相制约的关系。供求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供求这两种力量实际上从来就不会一致,即使通过计划调节使其趋于暂时的平衡,也是走向新的不平衡的前奏,所以,供求平衡的含义就是“不平衡——平衡——不平衡”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印度不平衡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中国和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情况,并分析了不平衡增长对不均等和贫困的影响。通过对家庭调查数据和官方加总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增长存在不平衡——区域间、产业间和家庭层面上,这表明减贫工作进展不平衡,若增长更平衡,减贫效果可能更好;另外,收入不均等程度也在提高。本文探讨了增长不平衡及其应引起重视的原因。具体讨论围绕"有利的"和"不利的"不均等两个概念展开——不均等与不平衡增长对公平性以及长期增长与发展的有利或不利影响。我们认为,需要制定相关政策,保持有利的不均等——继续鼓励创新和投资,同时降低不利的不均等的程度,尤其是通过人力资本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帮助贫困人口参与市场。  相似文献   

12.
<正> 洪银兴同志的新著《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已由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出版。作者在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均衡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并巧妙地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和原理,从微观经济、产业结构、宏观经济三个层次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非均衡趋势走向均衡的途径,对社会主义经济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有序性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集中表现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这种总体均衡的不断形成又经常被经济发展中新的不均衡所打破,一个新的均衡再度产生,这也就是商品经济运行新秩序的形成过程。作者对经济运行的均衡态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突破了传统平衡理论以  相似文献   

13.
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具有领导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和生产的基本职能。国家可以通过计划和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微观经济进行必要的管理、检查、指导和调节,实行宏观管理和控制。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就可以克服商品经济容易产生盲目性的缺点,又可以发扬商品经济注意提高经济效益的优点。社会主义国家管好管严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是两条,一是安排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二是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完成这两项任务都必须建立在搞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就是从社会再生产的总体出发,求得全社会的总生产与全社会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达到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在价值上得到实现,即总量上的平衡。这就要求把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总量和需求总量计算准确。我们知道,社会产品生产总量只能借助于产品价格这个同度量加以计算。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值,既反映总产量又反映总价值量。要准确地求得总产量,首先必须把实物产量搞  相似文献   

14.
一根据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两重性、产品两重性的原理和社会再生产理論,社会主义計划经济的实施,是要从使用价值(实物)和价值两个方面及共相互联系上进行国民经济平衡的。在国民经济平衡中,我們通常所說的价值,是指价值的貨币表現形式——价格来說的。如所周知,价值和价格是一个矛盾統一的辯证运动过程,要想正确地进行所謂价值平衡,以及价值和实物之間的平衡,就必須正确地解决价格問題,因而也就不能不从社会再生产的見地来考察价格問题。  相似文献   

15.
十三届一中全会提出的治理整顿六大目标是:零售物价总指数下降到10%以下,保持5-6%的年增长率;扭转货币超经济发展;逐步消灭财财赤字;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针对产几年经济持续过热,财政金融两扩张,投资消费双膨胀,国民收入严重超分配,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总供给,物价总水平居高不下且直线上升;同时,经济效益逐年下跌,经济结构日益畸形,宏观调控失效,经济运行失控的具体情况提出的科学目标。这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概而言之,前四个目标侧重经济运行的总量;后两个则着眼经济运行的结构和机制。据此,可以把治理整顿的全过程划分为相互连接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紧缩总量,主要任务是把过高的速度降下来,抑制住通货膨胀迅速上升的势头,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趋向大体平衡,缓解表层总量失衡的矛盾,为下一阶段谋求较为宽松或至少不失紧张的环境;第二阶段应该是调整结构,转换机制,着手解决深层矛盾,提高经济效益,为中长期的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奠定结构和体制基础。两个阶段同样是紧密相关的,但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主要对策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治理整顿的深化改革的方针,是克服当前经济困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了认真落实全会决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必须深刻认识治理整顿的重大意义。回顾前一段关于如何摆脱困境的讨论,有的同志把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对立起来,有的同志认为治理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只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并非每个国家的居民收入都能实现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本文在对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日本、韩国等三个国家,重点分析其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经验,并对这些相关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从世界经验来看,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促进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主要措施包括:工资集体谈判;制定最低工资法律法规;实行分享制与职工持股计划;推行股票期权计划;政府不断调整财政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增长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是根本症结,而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又进一步加剧了滞后的程度。从深层次看,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放大了由生产力不平衡、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形成的收入差距。经济社会体制如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社会再分配机制等存在的弊端强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助长了城乡、行业、区域等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存在的诸种矛盾,决定了治理整顿进入关键阶段之后仍然要借助于超经济强制;治理整顿与体制改革在目标上相互统一,相得益彰,治理整顿不是要用超经济强制使旧体制死灰复燃,而是要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要使超经济强制不会导致治理整顿与改革的目标歧异,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超经济强制与经济强制的关系,并从稳定经济和促进体制建设这两个统一的大局出发,正确使用超经济强制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 实践中没有抽象的总量分析和总量政策。在不同的条件和目标下,国民经济运行对宏观调控的要求会很不相同。总量分析应该是具体的。 1.短期问题与长期问题通常情况下,总量分析大多侧重于短期运行问题。但是,从动态过程来看,这种短期分析及其政策所形成的结果可能迥然相异。大致的状态有三:其一,制定了错误的短期政策,从而恶化了这一生产周期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其二,制定了适于当前的政策,但由于未虑  相似文献   

20.
<正> 无论是治理整顿,还是深化改革,它们都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手段,目的在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治理整顿是为了给改革和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改革则是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供体制条件,通过治理整顿实现经济稳定,在稳定中深化改革;再用深化改革来促进稳定,在稳定中求得发展。这应该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中的基本指导思想。我们决不能把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三方面割裂开来。回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经济一直未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理想目标,反而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近几年旧病复发,以至需要花三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治理。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诚然,经济发展的某些方面会呈现出某种周期性,经济在一定幅度内的波动也是正常的。但大起大落,就不能说是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