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利用隐性转型和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及其分异特征,助推土地利用低碳减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评价模型、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研究结果:(1)我国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持续升高并呈现由单核集聚式向双核均衡式空间格局演变趋势;(2)我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持续增长并呈现“点状、团状、面状”的空间格局演变趋势;(3)土地利用隐性形态高阶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产出和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强于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产权变化;(4)土地利用隐性形态及其不同维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局域空间格局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区连片分布、低—低集聚区分散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应依据土地利用隐性转型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因地制宜调控土地利用转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减排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持续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持续土地利用管理)的理论作为黄土高原今后的综合治理和开发的指导思和归宿,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不科学地统一起来。并以陕北米脂县泉家流域为范例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持续土地利用方法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伟 《农村经济》2005,(3):100-102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宏观尺度、微观尺度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与方法等角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在今后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应当加强对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问题的综合研究,促进研究所涉及相关理论的综合及模型的集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家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开放实验室项目”近日在京启动,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开始进入量化阶段。“实验室项目在财政部统借统还的基础上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资助,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具体实施。项目总体建设包括中国农业经济数据库、中国农业政策分析平台与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农业政策效果演示与报告系统三大部分。实验室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立摘自《经济日报》我国农业政策开放实验室启动@立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涵义、理念与我国现行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范式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州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甘州区1999~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州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州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都具有不均衡性,有序度低,结构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根据榆次市自然环境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用灰色“星座聚类法”分析研究农业分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1992、1998、2004、2009年的金石滩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软件的叠置分析,空间分析对研究区土地变化时空分异研究。本文通过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动态度分析研究区内图地类型变化的速度和趋势,同时将土地利用扩展强度指数带入分析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以此探究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模式呈现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建设用地迅速增加:1992-2013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中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速度相对较快,分别为-4.36%和-4.37%;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最快,为21.37%,其次为交通水利用地,为17.99%;1998-2004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为3.63%,这期间土地利用变化最为迅速,旅游开发活动剧烈。扩展强度指数计算各土地类型得出,耕地的扩展强度指数最低,为-1.48,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展强度指数最高,为1.42%。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96-2005年,区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变化幅度较大,交通用地变化较快.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干扰度较强,且有增强趋势.各地类重心分布发生一定偏移,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重心偏移较明显,有向北移动趋势.人口、经济、政策等人文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为影响程度是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两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也存在相同之处,如中日两国同为人多地少的国家。本文对中日土地利用的分类、规划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日本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浅谈西藏自治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其他省区相比,西藏土地资源数量大,但存在未利用土地面积大,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开发治理存在较大难度等客观限制条件,以及在土地利用中缺乏统筹规划和迫于人口压力土地负荷过重等问题.新时期西藏土地可持续利用应兼顾吃饭、建设和生态环境需要,发挥土地优势,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促进林、牧用地合理开发利用,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恢复工矿废弃地、合理开发旅游用地.  相似文献   

12.
浅议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宅基地用地标准在土地管理中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对户的界定、宅基地范围的限定不明确,宅基地面积标准的规定缺少实施细则,而且规定宅基地面积标准剥夺了农村居民选择居住面积的权利。解决这些问题,应以人为单位分配宅基地并与有偿取得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宅基地用地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规划分析系统简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土地资源的逐渐匮乏及对土地多目标矛盾需求的增加,要求分析方法从定性向定量发展,向情景分析发展,并且需要反复的沟通。在介绍了荷兰瓦赫宁根学派先进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系统(LUPAS)模型的基础上,同时对其在我国的应用做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收取土地年租金的形式实现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是近年来我国土地市场发展趋势。对此,业内人士从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其代表了我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方向。抚顺市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征了土地使用费,到目前基本实行了土地租赁制,其发展过程基本反映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的变迁历程。抚顺市土地租赁制的历程抚顺市是因煤炭开采而兴起的工业城市,由于城市类型及历史原因,形成了典型的工业型城市土地利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用地所占比重大,在城市建成区近14…  相似文献   

16.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国际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和分区体系、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实施管理、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大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控制与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浅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土地利用分散决策和土地管理集中决策即土地利用控制及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8.
统筹甘肃省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目的:对甘肃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和管制分区,提出各分区内土地利用方向、战略对策和管制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聚类法进行综合分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法进行管制分区。研究结果:将甘肃省划分为7个土地利用区和7个管制区。研究结论:基于主成分分析与GIS空间分析方法的土地利用分区,是在综合分析与主要因子评价和地理区划相对一致性基础上,增加了土地利用分区研究的科学性和定量化水平。甘肃省今后的土地利用与规划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区管制措施及调控指标,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讨1989—2006年期间江苏省土地利用的非均衡性,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非均衡计量模型。研究结果:研究期内江苏省土地利用的非均衡度表明,建设用地是后期土地利用的主导方面,国家宏观政策对前期调控的效用要优于后期。研究结论:国家调控与地方落实相结合,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20.
泰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1987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了泰安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转变特征,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7-2006年间,耕地的变化幅度最大,面积减少31193 hm2;正变化率最大的是建成区为260.3%,主要由耕地和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