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与世长辞,迄今已一百周年了。他的丰功伟绩、博学英才,永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崇拜与敬仰,他的科学巨著《资本论》成为永垂不朽的“工人阶级的圣经”,同时他对于中国问题所作的卓越的论断,也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英明教导。值此纪念之际,特将他关于中国问题的重要论述,简记如下,以志不忘。一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1853年5月20日马克思写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发表在当时的《纽约每日论坛报》上,这是他关于中国问题的第一篇论述文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花了毕生精力写成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资本论》,自它的第一卷问世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科学变革的完成。一百多年来,《资本论》日益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指导着无产阶级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资本论》意义的伟大、影响的深远,是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一本著作可以与之相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研究的背景1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宏篇。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论著中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要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认真攻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原计划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总标题 ,分六册写作 :《资本》 ;《土地所有制》 ;《雇佣劳动》 ;《国家》 ;《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① 1 859年 6月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后 ,他又决定改变他的写作计划 ,着手写作《资本论》三卷本。 1 …  相似文献   

4.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经济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及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知识武装全世界无产阶级,引导他们向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胜利的冲击。《资本论》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自从资本家和劳动者在地球上出现以来,没有一本书对于劳动者,比当前我们这部书,来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鸿篇巨著。在其著作中,马克思以自己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科学、深入的研究分析。虽然马克思研究的立足点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把目光放在了产业经济领域,但他的理论在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 作为马克思一生智慧结晶所闪耀出的伟大的光芒.《资本论》 是一本体系完善,论述严谨,方法独到,理念先进的著作.本文从 《资本论》 的角度谈学习方法、 价值观念的正确指引对于现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资本论》 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精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栋梁,正确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 《光明日报》1989年5月29日登载了张奎良同志题为《马克思晚年的困惑》的文章(以下简称《困惑》)。我认为,该文对马克思和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评价是不够严肃的。为了不致引起真正的困惑,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一、马克思晚年对革命是否已经失望?  相似文献   

8.
论“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一词在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基本用法有两种:第一,指社会生产的类型或型式,第二,指社会生产的劳动方式。在讨论《资本论》研究对象时对"生产方式"一词的理解争论极大。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一贯分析原理并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的实际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劳动方式"。"劳动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体。特定的劳动方式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同时受到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显著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中首先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意味着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将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的考察放在了基础位置,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置于首位。我们应以《资本论》为范例,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方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1)
今年(2016年1月8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逝世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54年以前叫政务院)前总理周恩来同志,他在总理这个岗位上整整工作过26年。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也是一位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人民的忠实公仆。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及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世人感叹!他在中共党内功劳显赫,但他为人低调,谦虚谨慎,不为名、不为利的高尚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令世人敬佩。因此,尽管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40周年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精神品质,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科学巨著,是包括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名著。《资本论》自出版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尽管今天的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但《资本沦》的伟大生命力不可磨灭。当前认真学习《资本论》,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典范著作,王亚南对《资本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形成了大量文献,其中有许多议题是与广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内容以及方法直接相关的。无论是就基本理论的继承发展而言,还是从实践方面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价值来看,准确把握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都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理解王亚南对《资本论》中蕴含的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研究对于当代学者构建和发展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相似文献   

13.
黄志亮、洪灏、夏子贵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0 3年出版的《〈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是我国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多位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青年学者的一项集体研究成果。全书收入的学术论文分综合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以及《资本论》教学研究六个部分。2 0 0 3年是马克思逝世12 0周年,又是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本书既是纪念马克思的著作,又是纪念毛泽东的著作。这部著作除了从多方面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以外,主要…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和工人阶级的"圣经",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启迪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中国共产党人对它的理解认识也不断深化。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济思想的演进,《资本论》在不同时代所折射出的理论光辉不同,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这一过程见证了既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演进,也见证了党始终不变的人民情怀。我们将继续沿着《资本论》所照亮的前进道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回答好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作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以劳资关系为轴心,在唯物史观规律性和目的性相统一的原理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特殊规律和无产阶级的遭遇与使命,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资关系的不合伦理性,且正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关系不合伦理性的批判中昭示了劳动解放的条件和前景。遵循马克思的这种批判性分析思路,回归至现实,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伦理原则,合理推进当代劳动关系和劳资关系的组织化、法治化进程,保障和提升劳动者权益,为构建中国和谐劳动关系做出持续努力。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的理论界在关于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状况恶化的讨论中,提出了如何理解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的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什么是工人阶级的贫困?按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等的解释,工人阶级的贫困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两方面。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和《资本论》中,恩格斯和马克思有时也是指这两方面来说的。而在马、恩具体论述工人阶级的贫困及其表现的时候,更多的或主要的是指物质生活方面的贫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他在《资本论》创作以前的五部经典著作中分别确立了自我意识本体论、感性存在本体论、社会实践本体论、社会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通过文本考察、形成依据、本质特征可以确证《资本论》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一是《资本论》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展现了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二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是其'唯物史观'内在逻辑的必然""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原则""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起源史的发现所给予的支持"与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具体—抽象性,共同构成其劳动本体论思想的三个形成依据、四个本质特征.对文本研究的结论证明:一方面马克思本体论思想发展轨迹、《资本论》创作的一系列严密论证以及劳动本体论思想的时代内涵足以证明《资本论》劳动本体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另一方面,资本的本质与来源、《资本论》创作的方法论足以证明《资本论》资本本体论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正> 我怀着钦佩的心情,阅读了许涤新同志的新著《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读《资本论》笔记)一书(以下简称《笔记》)。这部著作不是在平常的情况下写作的,而是在林彪“四人帮”邪恶势力猖獗、作者遭受残酷迫害和折磨的日子里写出的。读了这部书的《后记》,我仿佛看到一个献身于革命几十年的老同志,在那乌云翻滚的严峻的日子里,顶着“四人帮”强加给他的种种颠倒是非的罪名和屈辱,怀着马列主义必将胜利、“阳光普照大地的日子终究要到来”的坚强信心,在孜孜不倦地阅读着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从那里汲取精神营养和斗争毅力,并奋笔疾书,写下了洋洋四十余万言的《笔记》。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笔记,而是对林彪“四人帮”所加的诬陷和迫害的反抗和蔑视,是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里研究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他对这一规律的表述是这样的: “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从诞生到现在整整150周年.150年来,它一直以其强大的逻辑震撼力与理论说服力为世人所折服.它不仅被全世界劳动者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而且也越来越得到中外学术界和国家政要的普遍关注与青睐,至今仍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世界人民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先生近年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被誉为“21世纪新版的资本论”,“可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媲美”.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溢美之辞.相对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皮凯蒂先生的书只不过是高山下的一抔黄土;而《资本论》是亘古以来的一座思想高峰,一部具有醒世价值的历史圣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