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由于其方便、快捷的属性,成为一种新的借贷方式。然而,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P2P平台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给投资者以及贷款者都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本文首先对我国P2P平台的现状与运作机制作出了阐释,其次揭示P2P平台的问题,进而对P2P未来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借贷企业在我国建立时间较短,有关规章制度和各项业务的开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在P2P行业大洗牌来临之前,P2P企业要加强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紧守合法创新经营底线,维护好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有机会在众多同类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尽快出台配套法律法规,通过规范化的业务行为来防范P2P企业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3.
P2B网贷由P2P衍生创新而来,它有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优点,但是也存在不少风险.我国P2B网贷存在着信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担保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针对以上风险,提出了P2B网贷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从P2B网络平台方面、行业组织方面、政府方面来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信息含量和语言内容两个维度探究描述性信息与违约行为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描述性信息的信息量越大,借款人越不容易违约;自我陈述中做出还款承诺(表明自己一定会按时归还)的借款人、谈及自己收入或财产的借款人以及介绍自己家庭的借款人更倾向于履约,而标榜自己诚信可靠(用语言赞美自己拥有诚信这一道德品质)并且用以前的借贷记录表现其诚信的借款人更可能会违约。研究结论有助于P2P平台以及投资者识别借款人违约风险,同时丰富了我国的民间小额借贷尤其是P2P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一些网贷平台出现了投资人跑路、地方经侦介入等情况,让我们开始注意如何防范P2P网贷平台的风险。本文以武汉市P2P网贷平台为例,在分析其风险特征的同时,从政府相关部门、网贷平台和行业指引等三个层面提出几点防控武汉市P2P网贷平台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伴随P2P网贷平台的迅速发展,平台的风险管理已成为整个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选取了3个层次的14个指标作为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以2012-2014年各季度的样本指标值为训练集,采用改进的BP算法,建立了包含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的三层神经网络预警模型;运用Matlap软件对建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在样本输出值和期望输出值之间的误差达到一定标准后,确定效度量风险的预警模型建立成立。最后,文章从平台预警管理的组织体系、风险预警管理的信息系统、风险预警管理的人才体系、监测指标体系及资金管理和征信对接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完善平台风险预警机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制度下的P2 P网络信贷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小贷发展模式,而小微企业最青睐的就是正处在发展势头中的P2 P网络信贷。当前P2 P行业迅速发展,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已初步形成一个崭新的行业。但P2 P平台的不断跑路现象也暴露出平台存在风险及缺陷。所以,控制风险是P2 P平台赖以生存的前提,也是P2 P行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成为一种被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广泛应用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包含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以及大数据金融等众多发展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关键模式的P2P网贷,能够直接将借贷双方个人联系起来,借款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资金来源,投资者可以通过小额投资获得较高收益。P2P行业凭借投资下限低、资金回笼快、手续便捷效率高以及收益可观等优势,在人们投资理财及获得资金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P2P平台发展态势如同雨后春笋。但是目前我国的P2P行业仍然存在一些如无抵押、风险高、存在信用风险以及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对P2P的发展机遇存在一定的威胁,并且成为P2P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因此互联网金融P2P应充分了解自身发展机遇,加强对风险的控制。本文以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为例,对互联网金融P2P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简称P2P)已成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产业之一,为众多借贷用户之间搭建起了互通资金、满足供需的桥梁,但由于P2P平台准入门槛过低,暴露出信用风险大、法规不完善、易引发非法集资风险等弊端。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P2P特征、发展环境的梳理,研究其在我国信用环境、监管环境、行业环境下,如何有效规范,防范平台风险,为互联网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0.
借贷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每当我们遭遇资金紧缺,借贷是帮助解决资金需求的有效手段。到目前为止,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是主要的借贷提供者,虽然现实中也存在个人借贷现象,但是商业银行借贷对比个人借贷有着明显的优势,仍是我们目前社会资金融通的主流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发展,各类新型的金融平台逐步出现,互联网金融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而P2P借贷则是其中人们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入手,介绍了P2P借贷的定义并主要关注了P2P借贷相较于传统借贷,其风险特征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11.
Lending Club欺诈事件给美国甚至全球P2P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放眼国内,近几年P2P发展迅速,但风险事件频发,现恰逢我国P2P网贷行业专项整治的特殊时期,从Lending Club事件中得到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P2P行业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以P2P网贷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部分P2P网贷平台进行研究,以确定我国P2P网贷平台的信用等级,最终得到的评级结果可以作为投资者投资平台和项目的参考,净化行业环境,还可以为监管提供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4.
P2P网贷监管加强的大背景下,安徽P2P网贷行业的唯一出路,就是尽快真正实现转型与整合。其中,表现较好的平台,要积极主动寻求转变,并努力形成少数几家大中型普惠金融服务集团,开展多样化的普惠性金融服务;表现一般的平台,通过平台合作或并购、业务重组或创新,形成综合性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综合性金融服务;表现较差的平台,应自行退出或因不合规被强行取缔,以此来切实扭转安徽网贷行业的不好口碑,提升安徽网贷行业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15.
使用改进的CRITIC法对我国54家P2P网贷平台风险进行评价,发现2015年5月—2016年8月样本平台风险得分和风险评级均处于严峻的低水平状态。通过横纵向差异比较,可以得出不同特征的平台在风险得分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的面板模型检验显示:股东背景、注册资本和运营时间对风险得分有正向影响,平均收益率则是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据最近获取到的调研资料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超过50%。农村经济呈现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并且在进一步增加对于资金的需求。而目前最为流行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也慢慢将发展目光投入于农村市场。在本文中,主要是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作为研究重点,同时对其发展阶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逐渐普及,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P2P网络贷款是互联网金融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版块,各大P2P网络贷款平台不断创新,百家争鸣,弥补了传统商业银行贷款征信审查慢、贷款期限长、企业资质高要求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短板,丰富了我国的金融市场。然而由于国家尚且没有针对P2P网贷建立完善规范的法律法规,P2P网络贷款平台良莠不齐,小平台倒闭、卷款跑路的事情时有发生,对行业信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本文结合我国P2P网贷的发展现状,对P2P网络贷款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政府角度、P2P网络贷款平台角度、行业角度、投资者角度分别给出了防控建议,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P2P网贷是对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普惠金融的理念不仅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门路,为风险承担能力弱的小型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平台,更为消费金融开辟了新局面。但是,我国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P2P市场秩序混乱,给金融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网贷平台的飞速扩张更加凸显了其风控技术欠缺、监管不足的隐患。本文深入分析我国P2P网贷平台角色错位的现象,以及大数据风控在P2P行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债券违约风险事件逐渐增多,对金融稳定带来一定挑战,加强债券违约风险监测预警,对于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梳理债券违约风险预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作为企业债券违约的先行指标,构建企业债券违...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组成部分,P2P网络借贷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大众投资渠道,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然而在网贷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少P2P网贷平台发生异化,突破信息中介定位,游走在非法集资边缘。平台异化后的设立资金池、自融以及债权转让等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刑法规范的滞后性使得针对P2P网贷平台非法集资行为的刑事规制过度或者不足,因此需要基于保护金融创新的理念完善非法集资犯罪的入罪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