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总人口突破13亿大关,自然增长率出现上升拐点。城市化水平已达43%。65岁及其以上人口突破1亿大关。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初生儿性别比偏高。就业再就业预期目标实现,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就业再就业。2006年总人口将在131539万人左右,城乡人口比例为44.20:55.80左右。我国开始进入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期。2006年预计实现就业1000万~11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4%左右。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要继续完善人口和就业政策,进行和谐社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2002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总抚养比下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国企下岗末实现再就业人数有所减少,失业率有所上升,就业弱势群体扩大。2003年中国总人口不会超过129275万人,自然增长率将不高于6.40%o。新提供就业岗位800万个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将达到4.3—4.5%之间。  相似文献   

3.
2003年中国总人口继续增长,新生儿性别比持续偏高,农村人口继续向城市转移,老年人口比例继续上升,劳动力供求总量增长,“两个确保”继续得到巩固,失业率有所上升,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2004年中国总人口将突破13亿,新生儿出生人数将高于2003年,65岁以上老年将接近1亿人。2004年我国将提供新的就业岗位90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上升到4.79/6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突出,2004年将是我国就业工作攻坚苦战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2004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扩大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从总量上看,虽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呈减少趋势,但随着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将继续增加。今年全国下岗失业人员仍在1400万人左右,城镇新增劳动力在1000万人左右,其中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上年增加近70万人,全年城镇需安排就业的总量仍将保持在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 1、全面完成全年“95146”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2005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0万人,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130万人,分别达到全年目标任务的108%、102%和13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上年底持平。“95146”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3,(22):56-56
1季度~3季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缓慢回升 3季末,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0904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01万人,比2季末增加64万人、继续保持了从上季开始呈现的增人态势.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7061万人,虽同比减少448万人,但比2季末增加22万人,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了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增加的现象;集体单位就业人员1078万人,同比减少175万人,比2季末减少3万人;其他单位就业人员2766万人,同比增加522万人,比2季末增加45万人.  相似文献   

7.
据专家预测,2004年中国总人口将会突破13亿人口大关,达到13002万人左右,自然增长率将在6‰左右。中国将继续保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发展模式。同时,2004.年又逢闰年,预计新生儿的出生将比2003年为多。农村人口将继续向城市转移,预计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 1、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累计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7万人 一季度,劳动保障部门围绕确定的“95146”目标任务,组织实施“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月,全国累计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3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24%。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3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34%。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 1、三季度完成全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90%和78% 2005年1-9月份,全国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10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900万)的9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0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78%。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88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88%。三季度末,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上年底持平。  相似文献   

10.
聂书岭 《中亚信息》2005,(11):30-30
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的资料, 2005年1-8月吉尔吉斯斯坦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向外移民增加的趋势,人口只增加了3.07万人(0.6%)。截至2005年9月1 日,吉尔吉斯斯坦现有人口大约为515.1万人。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情况 1、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008年1-3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03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3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8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2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36万人,  相似文献   

12.
唐山市丰润区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区,近9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万人,驻区大厂企16个。几年来,丰润区把抓好就业再就业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不断强化措施,创新机制,有力促进了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该区每年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万多人,下岗失业人员得到及时有效安置,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透过该区就业工作的实践,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宁波城乡人口发展与劳动力供给增长趋势分析 (一)人口总最预测。从1978年以来宁波人口自然变动数据分析,死亡率相对稳定,保持住6‰左右,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牢旱下降趋势。从老龄化加剧的趋势看,死亡率会出现微升的情况,而从育龄妇女减少的趋势看,出生率还可能会下降,因此可推出自然增长率将继续下降。仅从时间序列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我市就业的总体情况 (一)就业基本情况 2006年我市劳动力资源人口达到888.51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9.63万人;全市就业人口562万人,比上年增加10余万人。就业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经济活动人口增长速度,就业率达到95.47%。自2005年开始,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已超过第二产业,对全市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7%;在业人口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制造业、农林牧副渔业、批发和零售业,这三个行业的就业人口合计占到全市在业人口的56.45%。  相似文献   

15.
1-6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4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0万人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82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56%;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7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77%。截至6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相似文献   

16.
浙江的就业趋势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浙江劳动力供给变动趋势预测1.浙江在未来几年内劳动资源总量将继续增长,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向城镇或省外转移,城镇劳动力资源增长速度较快。一个地区劳动人口变动趋势关系到就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就业政策的制定。我们的研究表明,从总量上看,未来5年浙江劳动年龄人口将一直  相似文献   

17.
1、就业再就业任务完成情况好于往年,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 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这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首次突破i0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4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7%。  相似文献   

18.
1、全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5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3万人 1-3月,全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5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2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21%;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28%。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 1、全国累计城镇新增就业6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确定的“95146”目标任务,分解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专项行动,取得较快进展。1—6月,全国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6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47%;其中,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6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65%。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9月份,全国实现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10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900万)的9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0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78%。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88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88%。三季度末,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上年底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